說對了,難纏的孩子也聽話

本文已影響2.12W人 

說對了,難纏的孩子也聽話

經常有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其實,很多時候並非孩子的問題,很可能是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對。在孩子不肯上牀睡覺、不肯好好吃飯、經常哭鬧時,如果父母能整理好語言,可能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

1.總拖拉,不肯去睡覺。無效說法:“這麼晚了,別玩了,快上牀睡覺!”有效說法:“再過10分鐘就是睡覺時間啦!”“要不要媽媽給你講個睡前故事?”

孩子可能會想:我一點都不困,就想再玩會!因此,像第一種那樣嘮叨命令式的說法最無效,如果過於武斷粗暴還可能激發孩子的叛逆心。正確的說法是,給寶寶預留一定的時間,讓他做好睡覺的準備。用問句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尊重。選擇式的說法,比如“你想聽故事還是洗個澡?”不僅限定了一個範圍,還能讓孩子在其中做選擇,自然就更聽話了。

2.邊吃飯邊玩。無效說法:“不許玩了,吃飯要有吃飯的樣子!”有效說法:“吃完飯,爸爸陪你一起玩好不好?”“我們吃飯了,吃好了就收掉,你現在不吃只能餓着了。”

小孩子的認知世界裏,他或許還沒有把吃飯和玩耍區分開。粗暴打斷時他們會想,我玩得正高興,爲什麼要打斷呢?還有的孩子會生叛逆心:我就是不想你們說什麼就做什麼。但第一種正確的說法中提供了一個更好的選擇——爸爸媽媽飯後陪你一起玩。第二種正確說法則讓孩子感到,大家都在吃飯,自己一個人玩很無聊,還不如一起吃飯。家長們還要記住,當孩子回到飯桌時,要給予表揚和鼓勵,同時強調規矩。

3.長時間看電視不肯關。無效說法:“你都看很久了,別看了!”或者直接上去關掉電視。有效說法:“看電視時間結束了哦,10分鐘後我就關電視了,然後咱們去逛超市吧!”

錯誤的說法依然是簡單粗暴的命令,還帶着責備,讓孩子難以接受。寶寶心裏會想:我正看得起勁,纔不想關電視。正確的做法提前告知孩子,讓他做好心理準備。家長還可以用更有趣的活動吸引孩子,比如逛街、玩遊戲、講故事等。

4.得不到滿足就哭鬧。無效說法:“別哭了,哭什麼!”“你再哭,我不理你了!”有效說法:“你有什麼想對我說的嗎?”“等你不哭了,我們一起商量看怎麼辦!”“你是想出去玩會兒還是吃餅乾?”

寶寶哭鬧是家長最頭疼的事,不少家長會不耐煩地命令不許哭,但哭聲往往更響亮了。如果加上“不理你了”之類威脅的詞語,孩子心裏就會產生陰影,覺得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了。有效的說法中,第一句體現了包容,孩子可以傾訴委屈,解決問題;第二句意味着爸爸媽媽允許他哭,並願意一起想辦法;第三句適合較小的孩子,用別的事情轉移注意力。其實,孩子有時也不知道爲什麼哭,或者他不知道如何表達要求,這就需要父母更有耐心。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孩子把哭當成武器,父母不能妥協,必須堅持原則。

5.非要買某個東西。無效說法:“家裏有很多了,今天不給買!”有效說法:“你能告訴媽媽,爲什麼想要這個玩具嗎?”“這個玩具家裏有,咱們去看看有沒有更需要的東西,好不好?”

錯誤的說法武斷地拒絕了孩子,還帶着不耐煩和指責的口氣。正確的說法裏,第一句讓寶寶學會了如何理性、有理有據地表達訴求,同時體現了對孩子的尊重,還鍛鍊了他的邏輯思維與口才。第二句適用於較小的寶寶,不僅說明了不買的原因是“家裏有”,還告訴孩子什麼纔是必需品,從而轉移了注意力。

6.總打人。無效說法:“不能打別人,這樣是不對的!”有效說法:“如果別人打你,你會疼嗎?”“你願意別人打你嗎?如果你不願意別人打你,你就不能打別人。”“我們想想,有沒有其他方式能解決問題!”

在孩子眼中,有些問題的處理可以“簡單粗暴”,於是他們急了就會打人、搶東西。這並不說明孩子品行有問題,需要家長耐心教育。錯誤的說法充滿說教,孩子不易接受。正確的說法運用同理心,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同時引導他學會理性解決問題。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家長自己就很暴力,必須改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