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住院了,家屬最常吐槽的7個問題,醫生來解答!

本文已影響2.45W人 

主管醫師很年輕,看起來像個菜鳥,能照顧好我家寶寶嗎?

新生兒住院了,家屬最常吐槽的7個問題,醫生來解答!

懷胎10月,一家人憧憬的是孩子降臨那一刻帶來的滿心歡喜。

但因爲早產、窒息以及一些其他高危因素,有些孩子的出生並不順利,可能爸媽都沒來得及看一眼寶寶就已經被送到新生兒病房。在緊閉的監護室門外,爸爸媽媽有一萬個問題要問。

網絡時代,信息爆炸,大家努力從網上尋找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結果越查越亂。家長們在擔心、焦急、手足無措的情緒中與醫生進行溝通,效果可想而知。在醫生這裏得不到自己滿意的答案,對醫生的吐槽隨之而來。

因此,筆者總結了臨牀工作中,最難與家屬溝通的7個問題,希望與大家分享。

1 醫生說了半天,我家孩子到底是什麼病?我怎麼完全聽不懂?

經常有這種現象:

一面是醫生邊說邊比劃、用盡各種比喻想把病情解釋給家屬,最後問:您理解了嗎?

另一面是家屬仍然一頭霧水。有些人稀裏糊塗地就在簽字欄裏寫下名字,心想:讓籤就籤吧,不能耽誤孩子治療。

有些人再問一遍,於是醫生車軲轆話又來一圈,但家屬想想還是不敢下筆,琢磨:萬一把責任都推給患方……

其實,新生兒疾病,比如: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新生兒溶血病、新生兒肺動脈高壓等等,別說普通人聽不懂,就是其它科室的專業醫生也不一定懂,所以家屬聽不懂,非常正常。

遇到這種情況,醫生首先會更耐心,儘量用更通俗的語言、更生活化的例子來講解疾病,站在家屬的角度去解答病情,醫生平時也會進行醫患溝通技巧的相關培訓。

但如果醫患雙方都非常努力了,還是聽不懂,作爲家屬,我建議先選擇相信醫生,不要盲目去諮詢非專業人員或查找網上信息干擾自己的判斷,整理一下自己的情緒,配合醫生的治療,依從和信任比弄懂疾病的細枝末節更有利於孩子康復。

2 醫生,孩子進了監護室,我們已經非常擔心了,爲什麼你還嚇唬我?

的確,新生兒因爲各種原因住院了,需要母嬰分離。

醫生在溝通過程中,需要把寶寶入院時的情況、初步診斷、需要進行的治療檢查、住院期間可能出現的病情變化以及家屬需要配合的內容詳細告知。

尤其是住院期間可能發生的病情變化,醫生會把很多可能性提前告知家屬。這些“可能性”既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方面。談到不好的一方面,家屬難免會產生恐懼:我們孩子有這麼嚴重嗎?醫生是不是在嚇唬我?

作爲醫生,完全沒有必要渲染病情,講得如此清楚也不是爲了推卸責任。他們所交代的一系列可能情況,都是出於對患者和家屬負責,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權。

新生兒無法與醫生溝通,且病情變化迅速。如果沒有交代入院後可能出現的病情變化,一旦出現搶救等緊急狀況,家屬更加無法接受,且可能出現不配合的現象,延誤治療。

所以,交代病情並不是嚇唬,而是將存在一定概率的事件告知家屬。

3 主管醫師很年輕,看起來像個菜鳥,能照顧好我家寶寶嗎?

一直以來,醫生這個行業給大衆的感覺就是越老越香。

實際上醫學是當今社會最難的專業之一,必須取得執業醫師證書才能獨立參加值班。每一個看起來很年輕的醫師都經過了千錘百煉。

而且,醫療核心制度有一項爲:三級醫師查房制度,除了主管醫師,還有主管醫師的上級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或者主任醫師按時查房,對於查房的頻次和內容都有明確的要求,且記錄在案。

所以家屬完全沒必要擔心主管醫師是否“菜鳥”,雖然家屬接觸最多的是主管醫師,但這背後卻是一個團隊在爲患兒治療。

4 孩子能吃能睡,爲什麼檢查指標卻不正常?

新生兒疾病診斷、評估與成人疾病有顯著的差別,需要結合母親孕期情況、出生史、家族史以及家屬描述的異常表現進行判斷。且新生兒病情非常隱匿,家屬一旦發現問題,往往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

所以,需要針對一些高危因素和臨牀表現進行相應的輔助檢查。新生兒科的輔助檢查對判斷病情、評估預後非常重要。並不是說孩子能吃能睡就沒有問題,新生兒疾病的治癒、好轉標準有明確的規定,有些指標就是評估病情的標準,大家需要尊重客觀事實。

5 剛剛醫生還說寶寶病情有好轉,怎麼突然就惡化了?

這就需要結合第2個問題解釋了,之所以入院時醫生會將一系列可能發生的問題告知家屬,就是爲了避免家屬對患兒病情變化的不理解。

從疾病發生、發展角度,任何一個疾病都有其進展過程,有時候病情惡化是疾病發展的一個階段。

比如原發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剛出生時可能呼吸困難不明顯,但生後4~6個小時呼吸困難會越來越重。再比如早產兒,並不是所有的併發症都在出生時表現出來,不同的併發症,發生的日齡不同。

而且,新生兒是最脆弱、最易受疾病威脅的一個羣體,病情變化往往讓人措不及防。所以,新生兒某一階段病情穩定,突然又出現病情惡化也是需要家屬理解的一個現象。

6 新生寶寶長得差不多,會不會被弄錯?

因爲醫院抱錯孩子導致一生錯位的電視劇時有播放,也導致不少家長擔心不已,其實這只是極端個例。

現實工作中,這種現象是嚴禁發生於醫院的。醫院對患者的身份識別有一整套規範的流程,每個醫務人員都要遵守。

新生兒以及家屬的身份識別是科室首要的安全目標,在腕帶佩戴、患兒交接、新生兒及家屬留存印鑑方面都有嚴格的制度。也就是說,在當今的條件和管理制度下,抱錯孩子的事情是不會發生的。

7 醫生會全心全意照顧我的寶寶嗎?給醫生送紅包會不會得到額外關照?

醫生和患兒家屬的關係,準確地形容應該是“戰友”,醫生所治療的患兒也不單純是服務對象。

醫生和家屬有共同面對的敵人:疾病和死亡。

試想,一個病情危重的新生兒,醫生在搶救的過程中,會考慮家屬有沒有送紅包嗎?醫生唯一的希望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康復。這一點上,醫生甚至比家屬都要強烈,因爲醫生知道疾病的危害和後果。

總之,新生兒期是最弱小的生命階段,更加需要強化對生命的關愛,對生命質量重視的理念。新生兒醫學處於產科學、母胎醫學、圍產期醫學、兒科學等多學科的邊界和融合點上,有着更多特殊性和複雜性,本着對生命的敬畏和對患兒以及家庭負責任的態度,讓醫患溝通更加和諧,我們都需要努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