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灌腸注意事項 注意小兒灌腸的危害

本文已影響8.21K人 

小兒灌腸是怎麼回事?出現什麼情況時需要進行小兒灌腸?小兒灌腸操作需謹慎,接下來詳細瞭解一下關於小兒灌腸的那些事兒。


新聞資料

據長江日報 11 月 11 日報道,今年八月初,湖北荊州一個半歲大的嬰兒小遊第一次生病發燒。以爲是普通的感冒,奶奶把小遊帶到村裏的衛生室就診,村醫用中藥灌腸退燒,略有緩解但很快又發起高燒。

孩子被送到縣醫院治療,病情一直反覆,隨後又被轉到武漢兒童醫院治療,患兒被查出多臟器受損,如今的小遊每天都要做十多個小時的透析,通過機器來維持生命,小遊的家庭也因此承受着高達 30 多萬元的治療費用。

醫生分析,導致孩子出現這一幕的重要原因就是當初的「灌腸」退燒,因爲有一些藥物通過灌腸治療一樣會進入到血液裏面,而且有可能當地使用的是比較大的劑量,造成肝臟、腎臟、心臟的損害。

案例點評

新聞事件中,造成患兒腎衰的原因,我們這裏姑且不論,今天單說兒科的灌腸操作療法。

隨着「限輸令」的進一步推進,各級醫療機構,尤其是基層醫院的門診輸液,越來越受限,隨之而來的,是灌腸等除了口服、注射之外的其他給藥途徑的普及。從上述案例,我們就可以看出,灌腸療法已經被基層醫院醫務人員廣泛用於治療小兒的一些常見病。

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以兒科灌腸療法爲特色的兒科診所。兒科灌腸療法,在基層醫院,尤其是私人診所,不排除有濫用的趨勢。

小兒灌腸注意事項 注意小兒灌腸的危害

這個案例,無疑具有現實警示意義。

兒科灌腸不能包治百病,且有安全隱患

在醫院內,兒科灌腸,最常用的有兩種,一是兒科用於治療腸道感染,二是兒科輔助檢查前應用水合氯醛進行鎮靜、催眠。像案例中的村衛生室村醫,給患兒用中藥灌腸退燒,是存有很大風險,以及不宜提倡的。

嬰兒灌腸的過程中,對用藥指徵、操作手法、藥物選擇以及藥物劑量上都有嚴格要求,很多大醫院都不推薦在常見病診療中對嬰幼兒使用這一給藥途徑。再加上,患兒腸道還處於發育期,操作不當還容易造成粘膜的損傷。

但由於有的患者家屬因爲缺乏專業知識,誤以爲灌腸比打針吃藥省事、療效好,而更多的選擇兒科灌腸給藥,這是不值得宣揚和被提倡的。

基層醫療機構兒科灌腸療法的現狀

1. 期待出臺兒科灌腸專家共識與指南

兒科灌腸治療,在當下,沒有嚴格的標準可以執行,急需出臺業內專家共識或操作指南。

2. 兒科灌腸療法存在被濫用的情況

像這種以治療爲目的的灌腸法,通常是指保留灌腸。教科書中,保留灌腸只有兩種目的,也就是前面所說的:治療腸道感染和鎮靜催眠。

但在基層醫療機構,我們無疑看到,灌腸療法,早已出現「包治百病」的濫用之嫌。

3. 灌腸用藥混亂

基層醫療機構採用灌腸療法,存在亂用藥物的亂象:口服的、靜脈用的,只要是藥物好像就都能灌進去。有的甚至存在超說明書或超劑量用藥的情況,超出口服或者靜脈用藥很多倍。

兒科如何用好灌腸療法?

在兒科系統,小兒灌腸以用藥爲目的,屬於保留灌腸的範疇。保留灌腸是指將藥液灌入到直腸或結腸內,通過腸黏膜吸收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下面,就兒科灌腸操作相關事宜進行延伸。

兒科灌腸主要用於哪些方面?

小兒保留灌腸是門診兒科常用的護理操作。兒科灌腸,主要有兩大目的:

a 鎮靜、催眠、抗驚厥。

b 治療腸道感染。

小兒灌腸前要做哪些準備?

其實,小兒灌腸前準備工作,同成人灌腸操作類似,只不過在藥量、肛管選擇、插入深度上,有所區別而已。

1. 護理評估,評估:患兒年齡、病情、臨牀診斷、意識狀態、心理狀況、排便情況、理解配合能力。向患兒家屬解釋保留灌腸的目的、操作程序和配合要點。

2. 患兒準備:向較大患兒解釋保留灌腸的目的、過程和注意事項,排盡大小便 ,配合操作。

3. 護士準備:衣帽整潔,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 用物準備:治療車上層 注洗器、治療碗 (灌腸液)、小號肛管、溫開水、止血鉗、潤滑劑、棉籤、手套、彎盤、衛生紙、橡膠單、治療巾、墊枕、手消毒液。治療車下層 便盆,醫療垃圾桶。

常用溶液:藥液及劑量遵醫囑準備,灌腸溶液量不超過 200 ml。溶液溫度 38°C。鎮靜、催眠用 10% 水合氯醛,劑量遵醫囑準備;抗腸道感染用 2% 小檗鹼,0.5%-1% 新黴素或其他抗生素溶液。

兒科灌腸有哪些具體的操作步驟?

1. 覈對、解釋:攜用物至患兒牀旁,覈對患兒牀號、姓名及灌腸溶液,再次解釋。確認患兒,保留灌腸以晚上睡眠前灌腸爲宜,因爲此時活動少,藥液易於保留吸收。

2. 準備體位:根據病情選擇不同的體位,如治療腸道感染者,慢性菌痢取左側臥位,阿米巴痢疾取右側臥位。較小患兒可由家屬抱持配合。

3. 擡高臀部:將小墊枕、橡膠單和治療單墊於臀下,使臀部擡高約 10 cm,擡高臀部防止藥液溢出。

4. 插管:戴手套,潤滑肛管前段,排氣後輕輕插入肛門 5-7.5 cm,緩慢注入藥液。

5. 拔管:藥液注入完畢,再注入溫開水 5-10 mL,擡高肛管尾端,使管內溶液全部注完,拔出肛管,擦淨肛門,取下手套,消毒雙手,囑患兒及家屬配合,儘量保留藥液在 1 小時以上,使藥液充分被吸收,達到治療目的。

6. 操作後處理:整理牀單位,清理用物。洗手,並做好記錄。

兒科灌腸插管深度是多少?

教科書上指出小兒直腸加肛管平均長度約 7-10 cm, 腸肛管插入深度爲 5~7.5 cm。. 但也有人指出,對於 3-13 歲患兒行 10% 水合氯醛行保留灌腸治療, 肛管插入以 10-15 cm 爲宜,灌腸效果較好。

臨牀上醫護人員還是要以患兒年齡、疾病、灌腸目的綜合評判,選擇合適的插入深度,以不損傷患兒直腸爲上。

小兒灌腸有哪些注意事項?

1. 保留灌腸前囑患兒儘量排便,腸道排空有利於藥液吸收。灌腸前操作者要了解灌腸目的和病變部位,以確定患兒的臥位和插入肛管的深度。

2. 保留灌腸時,應選擇稍細的肛管且插入要深,液量不宜過多,壓力要低,灌入速度宜慢,以減少刺激,使灌入的藥液能保留較長時間,利於腸黏膜吸收。

3. 注意觀察患兒的反應。

4. 禁忌證:肛腸手術及大便失禁患者,不宜灌腸。

如何做好兒科灌腸操作的健康教育?

向較大患兒,重點是患兒家屬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和保留肛腸的方法,使其正確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和操作。

小兒灌腸在肛管選擇上臨牀還有哪些方法?

由於肛管質地粗硬,管腔粗,插管操作時易造成黏膜損傷,易引發患兒哭鬧及不適,不利於藥液的保留。醫護人員通過臨牀實踐應用發現,以下方法也很實用,效果較好。

1. 雙腔導尿管代替肛管法;

2. 一次性無球囊導尿管代替肛管法;

3. 採用輸氧管代替肛管;

4. 使用一次性頭皮針軟管替代肛管爲新生兒進行灌腸;

5. 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法。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