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生一個,獨生子又如何,晚年生活好壞看教育又不看性別和數量

本文已影響1.18W人 

如今,兒子成家立業了,啃老一直在他看來是理所應當的,老兩口的積蓄也差不多都給了孩子。12年,4000多日子,孟佩傑不僅僅在生活上照顧了養母劉芳英,更重要的一點是,她的存在讓劉芳英漸漸找回了生活下去的責任和勇氣…

原標題:我就生一個,獨生子又如何,晚年生活好壞看教育又不看性別和數量

文//大堯媽

生兒子比生女兒好。

生孩子最好是一兒一女,湊個“好”字。

女兒是招商銀行,男孩是建設銀行。

養兒防老,女孩子都是賠錢貨。

多生一點,現在都開放三胎了,孩子多,有出息的概率更大。

孩子多,自己晚年生活質量就有保障。

時代在變遷,現在又不是舊社會,家族人口多,家族勢力就大。我就生一個,獨生子又如何,晚年生活好壞看教育又不看性別,更不看數量。生而不養,纔是罪過。

這裏說的養,不是說把孩子養大了就行,而是指要教育得好。

我就生一個,獨生子又如何,晚年生活好壞看教育又不看性別和數量

隔壁大爺,年77,大娘,年75。只育有一兒,年38。

早年夫妻倆一直拼事業,沒要孩子,後來生活條件好了,頂着高齡,生下了一個兒子。

老來得子,這個孩子也備受寵愛。

大爺夫妻倆年輕時挺有本事,做生意也攢下了不少家業。

家庭條件殷實,自然給孩子物質上的也是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在教育孩子上面,則一直是“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的態度。

玩具店裏,“媽媽,我要這個玩具。”“買。”殊不知家中已經有無數個相似的玩具。

家門口,“媽媽,隔壁海峯剛剛拿東西丟我,我不要跟他玩。”“好,下次我們不要跟他玩了。”真相卻是他拿石頭先丟了海峯,還搶人玩具,海峯不依,就用小石頭回擊了他。

上小學,“媽媽,家庭作業好多,十點半了,我寫不完了,想睡覺。”“沒事,那就先不寫,去睡吧,小孩子睡得多才能長得快。”事實卻是他寫作業老是開小差,一頁數學題,硬是做了大半天,以至於後面作業寫不完。

小升初,爲了讓孩子讀更好的學校,一路到處託人找關係,花錢,終於如願以償。奈何其兒子不懂父母苦心,逃課、玩遊戲、打架,幾乎把青春期孩子叛逆期該做的事情做了個遍。可是夫妻倆仍覺得孩子小,長大就好了。

從小,夫妻倆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就是:儘可能把最好的給他,只要孩子想要的,只要自己能給的,就無條件滿足。

“爸媽的就是你的,誰讓你是我們的兒子,誰讓我們愛你呢。再說呢,養兒防老,我們還等着你長大賺錢來孝敬我們。”這是夫妻倆年輕的時候常會對兒子說的一些話。

殊不知所謂的寵愛到了最後已經悄悄變成了溺愛,正在悄悄摧毀着孩子的未來。

我就生一個,獨生子又如何,晚年生活好壞看教育又不看性別和數量 第2張

如今,兒子成家立業了,啃老一直在他看來是理所應當的,老兩口的積蓄也差不多都給了孩子。

所謂的養兒防老,在大爺夫妻倆這裏,得到了很好的摧毀式的印證:養兒並不一定就防老。

如今兩個老人70多歲了,早年一直拼事業不顧身體,現在老了,毛病都出來了。眼瞅着兒子這些年雖然碌碌無爲吧,但好歹也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了。

老兩口以爲自己晚年悠閒自在的生活就要來了,現實的耳光往往來得更清脆響亮。

上個月,大爺生病住院,他兒子就去醫院看了一次,一直以忙沒時間爲理由,拒絕陪牀。

全程都是大娘一人在醫院照顧,好在事不大,一週後大爺就出院了,只不過這一週,卻差點把大娘累倒了。

這件事情過後,夫妻倆真真是被傷到了心,誰能想到,自己一直捧在手心裏的孩子,長大竟是這樣。

每次來拿錢的時候,都是滿臉笑意,暖心暖意的,十分孝順。一出事,人就不見了。

幾十年如一日地栽培,換來的卻是一個親情淡薄的兒子。

早知道當初就多生一個了,至少不會這麼獨寵一個而到如今有兒子還有種孤孤伶仃的落寞感。大爺嘮嗑時常會蹦出這麼一句話。

大爺就住在我隔壁,有時候天氣突變,他們家來不及收衣服,我也會幫個忙。

做全職太太這兩年多,我見大爺兒子的次數幾乎屈指可數。

知道的,說大爺不錯,老年得子,不知道的,還以爲大爺兩夫妻是丁克。

晚年生活,對比周遭那些子孫繞膝的老年人來講,大爺的確過得有些許悽慘。

別人帶着孫子玩,兒子孫子伴身旁,大爺有的只是老兩口的粗茶淡飯,還要時不時等來兒子張口要錢那種理所當然的態度。一旦不給,兒子幾乎都不露個面。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見兒子就要給錢成了大爺的常態。

兩個人分蘋果,當每次分蘋果的時候,你都好心地把最多的那份分給另一個人,日復一日。

突然,有一天,你將蘋果對等分,兩人一樣多。你覺得這很正常,而那個跟你分蘋果的人卻突然不開心了,質問你,說你多拿了。

當你只是一味地對一個人好,卻不知道那個人不懂感恩又或者未教會那個人感恩,那你所做的一切,在他人看來,就是理所當然的。

大爺的兒子亦是如此。

我就生一個,獨生子又如何,晚年生活好壞看教育又不看性別和數量 第3張

前幾天,天氣不錯,帶着宸寶在家門口曬太陽玩耍,陪着大爺聊了會天。

“妮子啊,你趁着年輕,抓緊時間再生個。孩子最好還是兩個好,生個閨女,將來也能讓自己有個依靠。”陽光灑在大爺那斑駁滄桑的臉龐上,道不出的一股辛酸。“再說了,一個孩子不聽話、不孝順,說不定另一個孩子就孝順了”

我笑着沒說話。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父之過。

一個人晚年生活的好壞,在於你對孩子的教育,而不是性別,更不是孩子的數量。

記得曾經看過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之一孟佩傑的故事。

孟佩傑,女,20歲,山西師範大學學生。

5歲時父親去世,母親重病,無奈將她送人領養,不久生母去世。

養母劉芳英也一直對孟佩傑很照顧,儘可能用自己樸實無法的語言教育着這個孩子。

奈何天不遂人願,3年後養母劉芳英因病癱瘓,不久後,養父不堪生活壓力離家出走,此後杳無音訊。

至此,8歲的孟佩傑開始爲生計而操勞,承擔起侍奉癱瘓養母的重任。

每個月倆人就靠養母微薄的病退工資生活,每天在上學之餘要買菜做飯,替養母洗漱梳頭、換洗尿布、爲全身塗抹褥瘡藥膏。

日復一日,細心照顧,不離不棄。

2009年,孟佩傑被距離家鄉百公里外的山西師範大學臨汾學院錄取,不放心養母的她決定"帶着母親上大學",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繼續悉心照料着養母。

12年,4000多日子,孟佩傑不僅僅在生活上照顧了養母劉芳英,更重要的一點是,她的存在讓劉芳英漸漸找回了生活下去的責任和勇氣,更有了一個好的晚年生活。

養女又如何,沒有血緣關係又如何,重點在於你去如何教育孩子感恩、孝順。

我就生一個,獨生子又如何,晚年生活好壞看教育又不看性別和數量 第4張

有人說,獨生子不好,獨生子容易叛逆,也容易恃寵而驕。

之前電視劇《陪你一起長大》中,就有這麼一幕:

顧家偉看女兒顧新月突然之間學習不努力,叛逆不聽話,就開始謀劃生個二胎。

在他看來,女兒新月不聽話,就是因爲是獨生子女,恃寵而驕,只要生個弟弟或者妹妹就能讓女兒產生危機感,更加努力積極向上。

全然不去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知道自己一直以來對女兒的教育方面存在問題,才導致女兒性格突變。

我就生一個,獨生子又如何,晚年生活好壞看教育又不看性別和數量 第5張

孩子從出生那一刻便是一張白紙,而父母便是那個爲孩子提供畫筆的人,好的教育則是指導孩子更好地在白紙上繪畫。

女兒也好,兒子也罷,都是一樣的,一出生的起點都一樣,白紙一張。一筆一劃都需要家長和孩子去填補這張白紙。

當你想要擁有一個好的晚年生活,那你就要學會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仁義禮智孝,德智體美勞,缺一不可。

本期話題:你覺得一個好的晚年生活看的是孩子的教育還是性別或者數量?

原創不易,喜歡記得給大堯點個關注和贊,90後寶媽,定期分享育兒經驗和知識。育兒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我就生一個,獨生子又如何,晚年生活好壞看教育又不看性別和數量 第6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