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欠全天下所有媽媽一座奧斯卡

本文已影響3.01W人 

都說女性要解放,要做自己,可又要求女性迴歸家庭,最好做個全職媽媽。這兩個要求這麼矛盾,我們女性該怎麼辦?

原標題:這個社會,欠全天下所有媽媽一座奧斯卡

都說女性要解放,要做自己,可又要求女性迴歸家庭,最好做個全職媽媽。這兩個要求這麼矛盾,我們女性該怎麼辦?

真實的自我,這個詞非常適合形容15年前的我,任性,真實,特別自我,我原以爲能把這種個性保持到老。

可一生孩子,我就發現當了母親還想保持自我,簡直太難了。

女人天生就是母親?

當我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突然發現自己沒有身爲人母的自豪。

我的第一個念頭根本不是“我好自豪“、”我好感動”、“我終於成了一個偉大的媽媽”,而是默默吐槽,“爲什麼我生的孩子這麼醜!皺巴巴的。”

朋友們來醫院探望我時都說,“孩子長得真像你”,可我卻在想,他哪裏像我了?

吐槽歸吐槽,我也反問自己:我這樣是不是有點變態?是不是自私?也許我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

後來我做了一項目女性生育的研究,才知道大多數媽媽內心其實是這樣的:

終於生完了我真的很累,先不要來煩我我想休息一下這孩子長得也太醜了吧

原來並不只有我這樣想過。超過一半的女性在剛生完孩子時,都跟電視劇裏演的媽媽形象不一樣。

當內心的真實遭遇外界期待時

我們被禁止表達真實感受。相反,卻必須迎合別人眼中的媽媽形象:

謝謝,真的很像我(雖然我覺得他長得就跟小老頭一樣)

表面上看,這是個演技問題,實際上卻是社會上的文化期待在扭曲媽媽們的真實想法。事實上,不少的產後抑鬱就是這麼來的。一個產後抑鬱的媽媽就特別糾結、自責:

爲什麼孩子出生以後,我一抱他就哭,我先生抱他,他就不哭了?是不是我天生就不是一個好媽媽?不是說孩子跟媽媽最親嗎?

只有付出100%纔是好媽媽?

哪怕爲了孩子1%的好,媽媽也要拼盡100%的全力。這真的可能嗎?

科學顯示母乳餵養對孩子最好。於是好媽媽自然就該母乳餵養。但從沒有人提醒過我們,母乳餵養原來特別的疼,孩子雖然沒牙齒,可牙牀都快把我的乳頭磨破了。

這種痛苦,我們的文化里根本沒有提過。

媽媽們都知道,和生孩子那種一槍頭(編者注:上海方言,一次性的意思)的疼痛相比,母乳餵奶的疼就是慢慢磨,每隔四小時你就得上一遍酷刑,還得裝出一副慈祥、愛護孩子、特別高興的樣子。

最糟的是,有的孩子根本不適合母乳,比如母乳性腹瀉,小孩一吃就會過敏,就會腹瀉。

這其實很正常,國外也有不少案例,只要把母乳換成防過敏的配方奶粉就可以了。

這個社會,欠全天下所有媽媽一座奧斯卡

可大部分情況卻是,當孩子出現這個問題的時候,有的媽媽簡直要崩潰了,因爲她覺得是自己不好,是自己的母乳有毒,自己在一次次地傷害這個孩子。

這時最該問的是,科學的母乳餵養是不是適合所有孩子?

相反,事實上包括媽媽們在內,只會質疑這不是個好媽媽。

社會欠每個媽媽一座奧斯卡

孩子應該被積極地鼓勵、引導,不能打擊,這是媽媽的本分。話雖如此,但實在太難了。

有次,我兒子畫了一張畫,告訴我說:

媽媽,你看我畫了一個姐姐,這邊是姐姐,中間是媽媽,旁邊是外婆。

我其實想吐槽,我長得有這麼醜嗎?可我是媽媽,我不能這樣,我應該說:

寶寶畫得真棒,你畫的媽媽有兩隻眼睛。

孩子不懂自己畫得怎麼樣,我們做媽媽的一定要鼓勵、誇獎。不僅要心口不一地表演,還必須每次都超常發揮。

你會發現,這個社會,欠我們媽媽一座奧斯卡。

一副辣媽身材等於超強自制力?

當了媽後,我們往往不記得真實的自己是什麼樣了。除了時刻準備在孩子面前飆奧斯卡級的演技,我們還被輿論和家人要求具備一副明星級的辣媽身材。

明星如凱特王妃,確實永遠苗條,但這是因爲她的身後有一幫頂級膳食師,是因爲她的工作就是展示皇家的高貴和美麗。

而我呢?白天上班,晚上陪孩子寫作業,夜裏忙活完了,累得只能癱在牀上,根本不想運動了。

可是,沒人在乎這個,沒人關心我們中年女性的困擾。

我們常被嫌棄:身材走樣,是你的自我控制力不行。我都是兩個孩子的媽了,還得忙家庭忙工作,我的身材怎麼可能回到少女時代呢?

溫柔母親的形象最難扮

我們被告誡,要對孩子永遠溫和,要有同理心、同情心,不能有情緒,哪怕是當一架沒有自我的機器。

當陪孩子做作業,做了一次又一次,他還是做不出來的時候;當給他講故事,同一個故事講到一百遍的時候;當下班到家裏很累,他卻五分鐘就把家裏搞得一團糟的時候;我們要溫柔。

可採訪發現,媽媽們其實普遍都很內疚、自責,因爲她真的不能每次都控制住自己,會爆掉的。家人卻說,你都當媽了,怎麼還這樣情緒化。

有一個媽媽就經常反省,她覺得自己太自私,好媽媽應該是無私的,疼也好,累也罷,爲了孩子都是應該的。

我們媽媽還應該是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教育經紀人,必須知道哪個培訓班最好、哪個老師最好。甚至孩子想追個星,媽媽也得是孩子最好的支持者和經濟後盾。

做一個全能的溫柔媽媽,不僅要無私到不顧自我,承擔的角色還多得讓人眼花繚亂。而且還被督促,這些角色都要做到不可替代,不然你還是個差勁的、不稱職的媽媽。

21世紀的勞動模範

社會上一直提倡這種溫柔的、全能的勞動模範媽媽,學術上叫“密集母職”。但這種媽媽形象非常單一、固定甚至僵化。它要求女性必須毫無保留地給孩子投入時間,要從心理、生理、智力方方面面去關注孩子。

除了育兒方面,你還必須在事業上努力、有不錯的社交能力、身材好性格好,這種大家期待的勞模型媽媽,和我們女性的真實需求、能力,相差太遠了。

研究發現,很多的全職媽媽一直處在一種壓力高、心情緊張的狀態下,她們時刻都在否定自己。

我不能對孩子說重話,我不能在孩子面前哭泣,我要永遠保持幸福感

她們經常懷疑自己,內疚、抑鬱。事實上,這些年,媽媽羣體的抑鬱比例是一直上升的。

輿論說,勞模型媽媽不是個別優秀女性的專利,不是榜樣,而是女性天生的本能。如果你做不到,只是因爲你有問題,不夠努力。

當媽媽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

當我生二胎時,醫生鼓勵媽媽要跟孩子親密接觸,可我家老二一出生就胖,我抱了30秒就受不了,我老公就把孩子從我身上抱開了。

我生老二時,產假沒滿就上班,一工作就難免焦慮,奶水就少,只能一邊喂孩子一邊喝水,我老公說“可不可以提前幫我兒子把奶水鑲好,太假冒僞劣了……我孩子的奶水裏都帶着焦慮了”。我就和他商量,現在才三個月,我可以結束餵奶嗎?後來,我兒子一直吃奶粉,也長得挺好。

我情緒不好時,一到家我就告訴他們,我心情不好,先讓我關上門、看個韓劇帥哥,喘口氣再忙。家人說沒問題。

我熱愛自己的事業時,我和老公商量,我能不能少承擔一些家務。我先生說可以。

這個時候我發現,做媽媽原來可以很輕鬆。

別被我誤導,我只是個特例。

單靠自己的努力去平衡“自我發展”和“全能母職”,是不可能的。 我的輕鬆,是因爲我有一個被我用性別理念洗了20年腦的老公,讓他意識到,帶孩子、做家務不只是我女人一個人的事。

我背後還有一個非常健康、願意爲我們付出的爸爸媽媽。

我在高校工作,我的單位和行業也提供了一種比較自由的時間安排。

一句話,我背後有一個社會性的支持系統在幫助我。

怎麼迴歸健康的、真實的媽媽角色?

突破全能型母職,讓女性不只是媽媽,還能做回自己,必須得到整個社會的關注和支持。大家要明白4點:

以孩子爲中心的育兒文化,對孩子成長並沒有好處,過分的關注其實就是高壓,會壓抑孩子的自我,阻礙成長。相反,以媽媽和孩子並重的,纔是健康的育兒文化。質疑傳統的性別分工,女性不是天生應該回家做全職,更不是累贅,能力更不差。改變密集母職文化。爲了孩子1%的利益,犧牲媽媽100%的精力,這合不合理?育兒難道是女性一個人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整個社會必須爲母親提供一種健康的支持體系,否則一切都不可能。

最後我想講的是,當今社會定義的“母性”,並不是女性天然的本能,育兒也不是母親一個人的事業。

當你讚美母親的時候,請你多關心母親。

當我們女性做母親的時候,我們也該多看看自己、關心自己。

女性實現真實的自我,是一項社會事業。單靠我們女性單打獨鬥,真的太累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