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會競選不拼職位 每天學習超過5小時者勝

本文已影響4.1K人 

開學已近兩月,澎湃新聞採訪發現,不少學校的家委會近期都已進入了競選階段。

家委會競選不拼職位 每天學習超過5小時者勝

開學已近兩月,澎湃新聞採訪發現,不少學校的家委會近期都已進入了競選階段。

爲了獲得更多話語權或讓自家孩子受到優待,原本是“橋樑”作用的家委會在一些家長和學校中變了味,競選往往成爲了一場“名利秀”,網絡上也不時曝出各種鬧劇:有家長稱自己是某汽車品牌車友會核心成員,可以開着車隊送全班孩子春遊。還有家長比家中房子大,可接納數十名孩子前來“轟趴”。略微委婉的家長,則側面提及自己的校友及職位……

對此,杭州一位中學校長認爲,出現這種情況與學校的理念有很大的關係,學校應該做好把關人,“任由這種風氣蔓延下去,對學校不好,對孩子的成長更加有危害,會讓他們早早就學會了功利。”

好在亂象並不是家委會競選的全貌,與上述情況不同,一些學校的家委會競選不拼身價,而是拼“學習能力”。

廣州的江女士國慶前剛參加完學校家委會競聘活動,她感慨道,本以爲家長們會拼身價、拼職位或者拼關係,沒想到殺手鐗竟是“學習”。江女士表示,通過這次家委會的競選,她意識到孩子們學習競爭已經慢慢延伸到了家長。“家長也得持續學習,做孩子的好助力。”

家委會競選:不拼職位拼“學習力”

江女士的孩子就讀於廣州市黃埔區的中黃(黃埔)小學,四年前她將重心從事業轉移到家庭後,一直在家帶孩子。爲了給孩子最科學的教育,她堅持閱讀或上學習班,“每天學習時間不低於5個小時。”

如今,江女士的家中已經有1000多本關於教育、親子、個人成長及管理類書籍,談及英國、美國、日本等各國教育理念和方法,她也能娓娓道來。

今年國慶節前,學校舉辦家委會競聘,憑藉着優秀的學習能力,江女士從該小學一年級120多位新生家長中脫穎而出,成功競選進入家委會學習部。她說,“每一個家長都很厲害,有的是做在線教育平臺的創業者,有的是全球500強的企業高管,還有高科技領域創新型人才。但在競聘現場,沒有人拿職位或者是身價做文章,而是比學習。”

三年級學生莫若柳的媽媽也是家委會競選成功的家長之一,她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從小是保送生,是別人眼裏的學霸,但當聽到孩子用流利的英語展示探究課成果時,很是震驚,“我發現我的英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還不如女兒。”

不僅如此,平日生活中,女兒也常常做她的“導師”,“我遇到難題的時候會有畏縮的情緒,但我女兒比我更勇於嘗試,還幫我查資料,做思維導圖,鼓勵我,這也讓我覺得很震驚。”

爲了能夠和女兒“合拍”,若柳媽媽開始了一路“惡補”,“多看書,多和家長們溝通交流。”她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常常參加學校的“家長工作坊”,“老師們會授課分享,教我們如何利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同班同年級的其他家長也會授課,教如何將親子閱讀與生活實踐、與寫作、與孩子的興趣更好的結合起來。”

她說,競選的激烈程度,是她遠沒有預料到的,“很多家長們不僅工作出色,平時對孩子教育很有研究,甚至自成一套教育理念。”

而激烈的家委會競選已慢慢成爲了常態。不久前,在廣州市中大附屬外國語小學舉行的家委會納新選舉中,也出現了濃濃的“火藥味兒”。

該校在競聘流程上,先是全校範圍設立海選,報名家委及義工的有近百人,佔全校總數近20%。緊接着由家委會6個部門部長聯合面試,重點考察競聘家長的教育理念,篩選出30%對教育及學習有深刻理解的家長,進入公開競聘環節,圍繞“如何培養一個健康向上的孩子”現場做主題演講,搶7個名額。有家長表示,項目路演都沒這麼緊張。

家長、老師也需要終身學習

“我們提倡做終身學習者,並不只是對學生提這樣的要求,還要求家長、老師、管理者,甚至保姆等利益相關者,也必須是終身學習者。”中黃(黃埔)小學副校長李春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該校學生家長本科以上學歷的超過90%,其中研究生以上學歷的超過30%。

該校副校長陳海淑介紹,今年這一屆競聘有兩個特點,一是學霸多,報名的碩士、博士,教育領域專家以及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經驗的家長超過50%。二是學歷與學習力“雙高”,“像新當選的副會長李郅涵就是一位雙博士學位爸爸,不僅跨界學習能力出衆,會四國語言,本職工作是做企業經營,卻對教育很有心得,且有研究成果。”

中黃教育集團家委會會長徐淑紅是本次競聘活動評委之一,她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學校的家委會不僅要參與學校管理,還經常要組織家長讀書會、開辦“家長工作坊”等,而來自各行各業的他們對教育並不擅長,因此首先對每個人的學習力設定了非常高的門檻。“我們想通過家委會,將學生、家長、老師形成一個‘學習者社區’。”

此外,李春介紹稱,學校曾做過數據統計,該校家長90%以上都是80後、85後。根據對80後父母教育觀念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受到1999年開始的“高校擴招”影響,普遍受過高等教育的80後父母,大學畢業即面臨學歷含金量被稀釋的問題,在社會競爭中不繼續學習就會被淘汰,這種強烈的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伴隨着他們一路成長。

“另一方面我們發現,80後的成長過程中,人生選擇並沒有如今這麼多樣,讀書是唯一的出路,父母對子女心理感受的關注普遍缺失。因此當80後成爲父母,普遍比父輩更關注孩子心理感受,也有更多教育主張,並且願意爲此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李春說,“和孩子共同成長”是許多80後家長的育兒心聲。

學校因此以“終身學習者”爲理念,通過“學習者社區”一系列具體可參與的活動,增強家長對孩子成長與學習的參與。同時,也是對家長自我學習提升的一種敦促,“某種程度上正符合了80後家長的羣體特性,也緩解了一代人的‘焦慮’。”

“家委會和學校應保持適當距離”

對於李春的說法,杭州市觀成中學校長李潔也表示贊同。她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觀城中學的家長委員會自2014年建校時開始建立,每個班級都會推薦兩名家長代表參加家長委員會。

“家長委員會最主要的就是加強學校和更多家長之間的溝通,只有家長們支持學校的教育理念,學校和學生才能快速的成長髮展。”她介紹稱,學校還建立了一個智慧家長團,團員由家長委員會選拔,“這些家長會走進學校,給學生一些職業生涯的介紹,講述自己的成長經驗。”

對於學校教育而言,家委會承擔着很重要的職責,但李潔認爲,家委會應當和學校保持適當的距離,邊界稍微清晰一點。“有的邊界沒有理清,家長會過多的干預學校的教學,這個就不有利於學生的教育了。”

她指出,儘管家長們對教育理念都有研究和看法,但在學生教學方面,畢竟不是“能手”,“在選拔家委會成員時,我們首先是希望選拔認同學校教學理念的,只有這樣,家長才能和學校配合好。此外,我們也希望家長少一點功利心,要求家長心中要有學生,而不僅僅是自己的孩子。”

李潔認爲,家委會的職責應該在於關注學生在校生活的方面,比如校服定製(面料、式樣)、食堂菜品等。

談及不少學校家委會競選成爲了“名利秀”,李潔認爲,這與學校的理念有很大的關係,學校應該做好把關人,“任由這種風氣蔓延下去,對學校不好,對孩子的成長更加有危害,會讓他們早早就學會了功利。”

作爲一個從教29年的老師,李潔也發現,這麼多年來,家長們的學歷不僅僅在提高,家長們對於學生的關注點也在慢慢發生變化。“以前接觸的家長更加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升了還是下降了。現在的家長則更關注孩子在校園裏有沒有幸福感,學校的人文環境、和同學相處、學生的興趣愛好等等。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