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秋季腹瀉的概念

本文已影響2.73W人 

  

小兒秋季腹瀉的概念

小兒腹瀉病是由多種病原及多種病因而引起的一種疾病。患兒大多數是2歲以下的寶寶,6—11月的嬰兒尤爲高發。腹瀉的高峯主要發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小兒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引起,以稀水樣或稀糊便多見,但無腥臭味。

小兒秋季腹瀉的發病率僅次於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治療,死亡率也很高。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瀉所導致的身體脫水和體內電解質紊亂。

病因

發生秋季腹瀉的常見原因有:

1、消化系統不成熟 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較差,但營養需要相對又高,腸道負擔重。如果餵養不當,如過多地加喂澱粉類、脂肪類食物,導致成分改變,或者一次進食過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亂,導致腹瀉。

2、免疫功能不成熟 嬰幼兒時期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以及肝、腎功能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免疫功能也不夠成熟,當有病原菌隨受污染的食物進入體內後,易造成腹瀉。

3、輪狀病毒感染 嬰兒秋季腹瀉主要由於輪狀病毒感染所引起(致病微生物可隨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寶寶消化道),這種情況多發生於人工餵養兒,餵養時所用的器皿或食物如不經過消毒或消毒不佳,即有感染的可能。病毒也可通過呼吸道或水源感染,這種情況多發生在8~12月,以10~11月份爲最高峯。

4、溫差大 秋季氣溫變化大,忽冷忽熱。氣候變化引起感冒、腹部受涼以及各種感染也可導致腹瀉。

 

 

治療

小兒患秋季腹瀉後合理飲食和適當用藥,可縮短病程,很快恢復,則對小兒健康影響不大。如果處理不當,常併發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嚴重者危及患兒生命;或者導致病情遷延,造成患兒營養不良,影響患兒生長髮育。所以,家長有必要了解掌握一些小兒腹瀉的家庭治療護理方法。

腹瀉病的治療原則是①預防脫水;②糾正脫水;③繼續飲食;④合理用藥。根據以上原則,病情輕、無明顯脫水的患兒在家庭治療,可採取以下措施。重症需到醫院治療。

1.患兒口服足夠的液體以預防脫水。

可選用以下液體:

① 米湯加鹽溶液:配製方法:米湯500ml(1斤裝酒瓶) 細鹽1.75g(一平啤酒瓶蓋的一半);或炒米粉25g(約兩滿瓷湯勺) 細鹽1.75g(一平啤酒瓶蓋的一半) 水500ml煮2~3分鐘。預防脫水:首先給20~40ml/kg,少量多次口服,4小時內服完,以後隨時口服,能喝多少給多少。

② 糖鹽水:配製方法:白開水500ml(1斤裝酒瓶) 蔗糖10g(2小勺) 細鹽1.75g(一平啤酒瓶蓋的一半)。劑量服法同上。

③ 口服補液鹽(ORS)溶液(新生兒慎用),年齡<2歲,每天應提供ORS液 500ml;年齡2~10歲,每天應提供ORS液 1000ml;年齡>10歲,ORS液能喝多少給多少,每天應提供ORS液 2000ml。宜少量多次喂服,2歲以下的患兒每1~2分鐘喂1小勺約5ml;大一點的患兒可以用杯子直接喝。如果患兒嘔吐,停10分鐘後再慢慢給患兒喂服(每2~3分鐘喂一勺);若ORS液用完之後腹瀉還不停止,則喂患兒一些上述原則中所提到的液體或看醫生。

2.給患兒足夠的食物以預防營養不良

母乳餵養的患兒繼續母乳餵養,可適當延長餵奶間隔時間。如患兒不是母乳餵養,年齡在6個月以內,可用患兒日常食用的奶或奶製品繼續餵養,用牛奶(或羊奶)加等量米湯或水稀釋,腹瀉好轉後漸恢復正常飲食,或用酸奶,也可用奶-穀類混合物,有條件者可更換爲不含乳糖的奶粉。如患兒年齡在6個月以上,給已經習慣的平常飲食,如粥、麪條或爛飯、蔬菜、魚或肉末等,需由少到多。可給適量新鮮水果汁或水果以補充鉀。這些食物要很好烹調、研磨或搗碎使之容易消化。年長兒則可進食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膩的食物

3.可選用的藥物:①微生態調節制劑:目的在於恢復腸道正常菌羣,重建腸道天然生物屏障保護作用。常用的有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和糞鏈球菌等。②腸粘膜保護製劑:吸附病原體,維持腸細胞正常吸收與分泌功能;與腸道粘液糖蛋白的相互作用,增強其屏障作用,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擊。如思密達。

 

 

4.如果患兒3天不見好轉,或3天內出現下列任何一種症狀,應找醫生診治:腹瀉次數和量增加;不能正常飲食;頻繁嘔吐;發熱;明顯口渴;糞便帶血

預防

1.提倡母乳餵養,避免在夏季斷乳,改變飲食種類。適時適量添加輔食,合理餵養,乳食勿過飽,勿進難消化食物。

2.講究飲食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食具要消毒。

3.注意氣候變化,及時添減衣被,避免受暑或着涼。

4.做好腹瀉患者的隔離治療及糞便消毒。

5.避免長期濫用抗生素,防止菌羣失調而導致的腸炎。

6.病室空氣新鮮流通,溫度要適宜。

7.對感染性腹瀉患兒要注意消毒隔離。

8.控制飲食,適當減少乳食,頻繁嘔吐者應禁食8~12小時,隨病情好轉,逐漸恢復少量易消化的食物。初愈後應注意調攝飲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