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歲不會走路正常嗎

本文已影響2.58W人 

寶寶一歲不會走路正常嗎?對於寶寶學走路,什麼時候走路,許多寶爸寶媽們可能會存在一些誤區,下面就帶着大家一起來看看。

寶寶一歲不會走路正常嗎

最近在羣裏,有一段媽媽之間的對話吸引了我的注意。

媽媽A:寶寶10個月了,剛剛學會爬,會不會太晚了?

媽媽B:我們家寶寶10個月已經會扶站了。

媽媽A:快點說說你們家是怎麼訓練的呢?我也要給我們家寶寶練練!

其實,在這段話裏,有幾個小誤區,今天就來和媽媽們分享。

誤區一

俗話說“三翻六坐九爬”

做不到就是發育落後

其實,寶寶的生長髮育並沒有固定的期限,而且因爲每個寶寶的個體化差異非常大,所以沒有必要和別的寶寶去作比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六項大運動發育歷程圖,我們不難發現,寶寶的每一段大動作發育都是有時間段的。

例如獨立站立,在6-17個月發生都屬於正常,也就是說6個月的寶寶自主扶站不用去幹預讓寶寶坐下,17個月的寶寶剛剛學會扶站也不需要去責怪寶寶發育的太慢。

因此,媽媽A的寶寶10個月剛剛學會爬行並不是什麼異常。所以不用太過擔心。

誤區二

會站比會爬更好

人和動物的區別就是我們人類會直立行走,在不少媽媽的心裏,覺得會扶站是很大的進步,爬行可以忽略不計,會走就是聰明的象徵。這個想法不準確。

對於寶寶來說,爬行可以促進寶寶的認證、視覺、聽覺和空間能力的發展,有助於大腦儲存更多的信息,還能促進大小腦之間的聯繫。並且可以鍛鍊寶寶胸部、背部、腹部的肌肉和四肢肌肉的力量和靈活性,促進全身運動的協調性,增強平衡感、本體感等等。

而且爬行消耗的熱量比獨自坐立高一倍,多多的龐新可以幫助寶寶吃得更多、睡得更香、長得更好。

誤區三

大動作發育可以被“訓練”

對於寶寶來說,所有的大動作發育,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它們的發育規律是從整體到分化,從不隨意到隨意,從不準確到準確。而發展的順序也是從上往下,從大肌肉到小肌肉,所以不建議去做違背寶寶動作發展規律和順序的鍛鍊。

不過既然,媽媽B的寶寶已經學會扶站了,那麼作爲爸爸媽媽,我們就要爲之後寶寶的走路做準備。

第一,我們要做好輔助工作。雖然不建議拔苗助長,但是也可以用適當的方法刺激寶寶去進行走這個動作,例如可以再寶寶4-5步的距離放置一個玩具,引誘寶寶邁步去拿。

第二,有些時候,膽子小的寶寶可能不敢撒開爸爸媽媽的手自行走路,可以試着給寶寶拎個小包、那根小木棍子等等抓在手心,有了安全感之後,寶寶可能會易於邁步。

第三,選擇合適的學步鞋很重要。

有媽媽會問,學步鞋是買軟底的還是硬底的好?

從寶寶開始學會扶站時,就要開始穿鞋了,當還不會走路時,可以選擇大小合適的軟底鞋。

等到寶寶學會走路後,可以選擇比軟底鞋略硬的鞋子,但是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鞋碼一定要合適。但需要注意的是:過硬的皮鞋或者是質量欠佳的旅遊鞋,都不適用於作爲寶寶的學步鞋使用。

因爲學步鞋不僅僅是爲了讓寶寶走路穿鞋,還會影響寶寶的走路姿勢、雙腳的發育,鞋底過硬,減震性能就會變差,對於寶寶的大腦和脊柱會存在不良的刺激。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