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本文已影響3.22K人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們是否讓孩子過於聽話?那麼你們又知道什麼是討好型人格嗎?孩子討好型人格的表現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告訴我們,在家要聽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話,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因爲他們所做的一切、所說的一切、所教的一切都是爲我們好。因此,事事都聽從父母老師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表揚,反之,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往往被認爲是調皮搗蛋,受到批評。

其實,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很聽家長話的孩子往往不夠自信、不夠獨立,沒有主見,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抗挫折能力差,害怕失敗,活得不快樂。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爲“討好型人格”。別以爲孩子聽話是什麼值得沾沾自喜的事情,“聽話”的孩子過的不一定幸福,這三點危害,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1、“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往往活得不快樂

爸爸媽媽叫孩子去學鋼琴、學跳舞、學書法,孩子明明不喜歡,但因爲要聽話,不想讓爸爸媽媽傷心硬着頭皮去學了。孩子喜歡文科,但老師說,你理科好而且理科好找工作,所以孩子學了理。就算鋼琴過了十級,書法比賽拿了大獎,考上了重點大學,得到了所有人的表揚,你覺得孩子會快樂嗎?你覺得十年或者更多年以後,孩子回憶起今天的一切是會感到喜悅還是會因爲自己在此浪費的光陰、違背初心所做的決定感到悲傷呢?因爲要聽父母的話,孩子很多時候都會做出違背自己本心的選擇,父母是高興了,但孩子是真正的快樂嗎?

2、“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往往抗挫能力不強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風風雨雨,從幼時小小的跌倒到長大後的工作壓力、家庭重擔。當孩子遇到困難、遇到挫折時,孩子想自己解決問題,但父母說,你這樣子會受傷的,聽我們的,爸爸媽媽不會害你的。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聽父母的話,習慣了父母幫自己解決問題。那如果有一天,再遇到別的難題,但父母卻無能爲力時,會發生什麼呢?孩子可能會因爲從來沒有經歷過什麼挫折而束手無策,自暴自棄或者是一味地逃避、退縮,不敢去面對。

3、“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往往沒有主見

孩子過於聽父母的話,時間一長,就容易變成一個缺乏主見的人。沒有主見的人往往很難在學校或者是未來的工作中拔尖,做出一番成就。這類人沒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沒有創新能力,只會一味地聽從別人的指令。就算明明知道別人有些地方做錯了,也不敢和別人爭論。難道父母真的願意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孩子成爲別人屁股後面的小跟班嗎?

很多時候,父母口中的聽話等同於無條件地服從,久而久之就把自己的孩子變成了“討好型人格”。聽父母的話是有必要的,畢竟爸爸媽媽吃的鹽比孩子吃的飯都多,在許多事情上,聽取長輩的經驗之談,可以幫助孩子少走彎路。但不管何時何地,父母都應該多聽聽孩子內心的意見,問他怎麼想、想怎麼做,而不是告訴他,你就要這麼想,就得這麼做。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