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屢教不改該怎麼辦

本文已影響8.63K人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犯錯是難免的,沒有人不會犯錯。但是有些孩子卻是屢教不改。那麼孩子屢教不改該怎麼辦?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屢教不改該怎麼辦

孩子犯錯是難免,小時候就常常因爲各種小錯被媽媽“料理”,可是打也打過了罵也罵過了,孩子還是屢教不改怎麼辦?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不能跟父母好好說話,在他們看來,當孩子出現犯錯的時候,批評和懲罰纔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方法。其實,比打罵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裏了,那麼,家長如何面對孩子犯錯誤呢?

越是強迫,孩子越不願意認錯

人在壓力情境下,會自動激活心理中的應激反應系統,而這個系統提供的解決方案無非兩個:一個是逃避,一個是戰鬥。過於激動或憤怒的情緒給孩子帶來的巨大壓力,很容易讓孩子把我們誤當成「敵人」。面對敵人,因爲害怕,孩子最常採用的策略就是在身體與心理上雙重「逃避」:矢口否認犯過的錯誤,同時一步一步後退,試圖與家長保持安全距離。

孩子不肯認錯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他的意識裏,分辨不清對與錯。這和孩子的大腦發育悉悉相關,在達到一定的年齡之前(女孩6歲,男孩8歲),孩子大腦中控制情感的那部分發育是不完全的,沒有“移情”和“同感”的能力,很多事以自我爲中心,也不會認爲自己有錯。

此外,有些家長的態度也阻止了孩子的錯誤認知。在孩子犯了錯之後的第一反應都是拉下臉來,去反問孩子:“你知道錯了嗎?”恰恰是這樣的反應,阻止了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要想孩子認錯,前提是讓他明白:錯誤不可怕,認錯不可怕,改錯也不可怕。輕鬆的氛圍,孩子才能更認同這些「不可怕」,進而才能邁出認錯的第一步。

千萬別逼孩子去認錯,捫心自問,成年人說出一句「對不起」有多不容易?如果面對的還是氣勢洶洶的指責呢?

正確看待孩子的錯誤

有些家長將批評與懲罰作爲主要的家教,並想借此展現一下自己的權威性。但倘若將批評與懲罰兩種方式來教育一個孩子,那麼,他就會喪失自我管理的能力。假如一個孩子正在專注的從事某一項工作,成年人一次又一次地在他身邊誇獎或指責,這個孩子的精神自由就會遭到嚴重的影響。

蒙臺梭利博士說:“獎賞與懲罰在精神上是奴役別人所用的工具,它們只會誘使兒童勉強去做非自然的努力,因此,這些行爲只會妨礙孩子們的自然發展,教育人是不應該使人屈服壓力的。”蒙臺梭利博士在兒童之家,通過對兒童的觀察,她發現,獎賞或懲罰兒童並不能產生多大的效果。

如果孩子必須受到處罰或者獎勵纔會停止偏差行爲,那麼孩子聽話是因爲怕被打或被罵,而不是自我控制的舉止,這樣長期下來,會養成孩子造成無賞不動,不打不聽的壞習慣。如果總是使用獎勵或獎懲的方法,這樣的孩子除了不主動以外,也會缺乏自信,做事會害怕,因爲他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對還是不對,就更談不上什麼創新。

提高控制錯誤的能力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孩子。孩子在童年時代,對事物的好奇導致他們好動的行爲,但是知識和經驗遠沒有大人豐富的他們,犯錯誤是很正常的。事實上,錯誤總是在所難免的,想讓自己變得完美,就必須正確認識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且設法改正。要知道,錯誤也是有其重要意義的,失敗乃成功之母,錯誤往往是新發現的導火線。

家長此時要積極的給孩子傳遞一些辨別是非的知識,讓孩子能夠知道自己做的事情的對或錯,可以經常與孩子談心,瞭解孩子的想法,以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傳遞一些道德知識,提高孩子的認知水平。孩子只有通過長期且主動的練習才能改正自己的缺點,並且獲得良好的發展。

在蒙臺梭利教具操作中,就有錯誤控制這一原則。最重要的並不是改正錯誤,而是認識錯誤。錯誤控制是一種最高程度的智力活動,它將引導兒童正確地使用教具,並能讓兒童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兒童通過錯誤控制與教具形成聯結與對話,就能夠掌控自己的學習進程,在這一過程中。旁人不用糾正兒童的錯誤,免得妨礙兒童自由工作,這是蒙臺梭利教育的一條科學原則,即使是教師也必須要嚴格遵守。

比如,插座圓柱體這件教具,就是一個錯誤控制的典型例子。這個工作要求兒童把不同的圓柱體放進相應的洞裏面,當所放入的圓柱體與洞的大小不相匹配時,最後一定會有一個圓柱體找不到適當的洞可放,此時兒童就會重新進行檢查,仔細研究來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剩下的圓柱體表明他犯了一個錯誤,也就是這個錯誤引起了他的興趣,他在發現錯誤的過程中找到極大的樂趣,因此會不停地重複做這個工作。這個工作滿足了兒童兩個需求:一是兒童對提高認知能力的需求;二是兒童對錯誤控制的需求。

引導孩子養成自省的習慣

改正錯誤並不是最重要的,我們首先應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每個人都應當自我反省,檢討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我們應當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前提是我們不要過於重視自己所犯的錯誤,而應當對自己所犯的錯誤感興趣。錯誤對兒童來說有特殊的重要性,因爲只有兒童真正瞭解它,才能改正它並去除它。

面對犯錯的孩子,聰明的父母不是指責,而是體諒和信任。他們懂得孩子並不是天生什麼都懂、什麼都會,他們知道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犯錯和改錯的過程。面對孩子犯錯,他們會給與足夠的理解和包容。孩子終究會長成一個學會避免犯錯的大人,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能做的,不止是因爲孩子的慢而替他着急,也可以是對他的錯誤表示理解和原諒。

犯錯誤比完美更容易促進成人與兒童之間的良好關係,比如插座圓柱體的工作,孩子在操作這個工作的時候能夠很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加以改正,這樣一來,兒童就會逐步完善自己。

兒童或許會說:“我並不完美,有很多事情我都無法做到,但是我清楚自己能夠做什麼。雖然我會犯錯,但我可以改正這些錯誤”。這種反省的態度能夠讓兒童終身受益。兒童這種追求準確和完美的傾向,使他們自然地養成了檢視自己行爲的習慣,這對於兒童的發展來說非常重要。兒童這種自我改正錯誤的能力,對性格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沒有這種能力,兒童就會變得自卑或缺乏自信。

淘氣好動是孩子童年的天性

對於孩子犯的錯誤

家長要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

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認識錯誤

不要剝奪孩子“試錯”的機會

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丈量世界

不失爲一件好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