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採取的措施

本文已影響2.33W人 

  情景再現:

孩子“犯錯”採取的措施

一天,蔡女士下班回到家裏,兒子迪迪和她說,要她給他買個ipad。蔡女士很奇怪,兒子很少向她要東西,這一次竟然吵着要買ipad。細問之下,兒子才支支吾吾地告訴她,原來是同桌偷偷把家裏的ipad帶到學校玩,結果幾個同學搶着玩。搶着、搶着,不小心就把ipad給摔壞了。所以,同桌要幾個小朋友賠。

蔡女士遇到的這種情況,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幾個同學搶着玩,把東西玩壞了;孩子好奇借同學的東西玩,不小心弄壞了……而在賠償方面,有的家長認爲,小朋友之間一起玩耍,不應該相互之間賠來賠去的,只要對方不是故意弄壞的,應該原諒對方纔是。有的家長則認爲小朋友無意中損壞了別人家的東西,還是應該照價賠償。

我覺得解決這個問題確實比較棘手,遇到這種事情,不是家長代替孩子賠償那麼簡單的,賠與不賠、賠多少倒真是其次的,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認識到犯錯後應該遵循的規則。不管損壞的是便宜的東西,還是貴的東西,都要按照這個規則來進行處理。

蔡女士說,以往迪迪也把別的孩子的東西弄壞過,都是她幫着兒子賠償。她還跟孩子商量了一個懲罰的辦法,要麼是幫她做家務,要麼是讓兒子多抄幾遍字。可這次要賠償的東西價格比較貴,如果不讓孩子從中吸取教訓,幫助他學會承擔,孩子就無法成長。考慮再三,蔡女士決定陪着孩子一起補救他的錯誤,用孩子的錯誤幫助孩子成長,並要讓他知道掙錢是不容易的。

於是,蔡女士帶着孩子同另外兩個搶ipad玩的同學的家長一起找到了孩子同桌和家長,一起商量賠償問題。同桌的父母覺得讓孩子把ipad帶到學校,他們自己也有很大的責任,結果商量下來,每個家長賠償500元。

回家後,蔡女士對迪迪說:“今天媽媽幫你賠給同學500元錢,但東西是你損壞的,你覺得自己是不是需要給媽媽補償一點兒損失呢?”迪迪也知道自己錯了,對媽媽說:“那我要賠多少呢?”蔡女士說:“把500元分成10份,每一份就是50元,我是你的媽媽,所以幫你賠其中9份,你自己就承擔1份吧,你該還媽媽50元。”迪迪回到房中,把自己的存錢罐取了出來,數一數只湊了30元。他告訴她:“媽媽,我只有30元,不夠!”媽媽說:“你要自己去掙20元錢還給我。”迪迪一聽要他掙錢,顯得很有興趣:“媽媽,怎麼掙?”她指着雜物間那一堆廢舊雜誌說:“你把這個整理好,拿到樓下的廢品店去賣。”雜物間的廢舊雜誌有點兒多,迪迪一下子不能全部搬完,他動了動腦筋,找了一個大口袋,分了幾次把廢品搬到樓下去賣,最後,賣了二十幾元錢。蔡女士收下了迪迪還給她的錢,讓他把多餘的幾元零錢重新存起來。

蔡女士的做法有幾點都是可取的,比如制定規則、讓孩子分擔責任。其實,犯錯誤是孩子成長中必經的體驗,你應該想一想針對孩子所犯的錯誤該如何有效地處理。

第一,你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孩子有自己的天性,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對於孩子的錯誤和缺點,要做到心平氣和地溝通,讓孩子認識錯誤的後果,並幫助孩子找到彌補錯誤的方法,這纔是幫助孩子真正改變錯誤的途徑。儘量向孩子說明什麼是他應該做的,什麼是他不該做的;接着,和孩子商量,如果他做了不該做的事情,該怎麼處理。

和孩子共同制定規則後,孩子就會知道自己犯什麼錯該受到怎樣的處罰,他就不會因爲無知、猜測而做出錯誤行爲,從而有效約束孩子的行爲。

第二,你需要幫助孩子認識錯誤。生活中,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犯錯,很喜歡爲孩子尋找藉口,例如孩子還小,不懂事,卻不知道這種姑息遷就,把責任扛到自己的肩上,會使孩子做了錯事還若無其事。當孩子再犯錯時,他就會否定自己的錯誤行爲,認爲“我沒有做錯什麼”;還會把錯誤行爲合理化,覺得“大家都做了”;更會爲自己錯誤行爲辯解,認爲“是他先開始的”,以推卸自己的責任。

因此,孩子犯錯時,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細緻地跟他講道理,指出他的錯誤行爲,說明由於他的錯誤行爲而破壞了規定,造成別人的損傷,或傷害了別人的感情,強調他必須對錯誤行爲的後果承擔責任,進行補救。事實上,清晰、明確地將孩子的過錯與彌補聯繫起來,孩子會更容易接受要他進行彌補的建議。同時,要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到受害者的困難處境上,看到自己所應負的責任,讓孩子做一些事情來挽回。比如孩子傷害了別的小朋友,媽媽應該立即告訴孩子:“你看他都受傷了,該有多疼啊!”然後讓孩子向對方賠禮道歉。父母不要跟孩子說:“我以後再和你算賬。”或“等你爸爸回來再說。”而應及時引導孩子彌補自己的錯誤,因爲拖延只會使孩子把自己的錯誤行爲忘掉。

第三,你要和孩子一起彌補錯誤。因爲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有義務幫助孩子彌補錯誤。但這還不夠,父母還需要讓孩子參與到彌補錯誤的“行動”中來。這樣做,孩子纔會覺得自己只是做錯了這一件事,而不是父母不喜歡我,不願意幫助我。在和孩子一起彌補錯誤的時候,你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彌補的辦法,這將促使他對自己的行爲進行更多的思考,增強他的責任感。假若孩子提出的辦法不恰當,你可以再提出一些彌補的辦法來引導他。比如,孩子把小夥伴的玩具弄壞了,那麼你要讓他明白,這樣的後果是由於他的過失才造成的,並幫助他承擔責任,和他一起去買玩具賠給小夥伴,並且向小夥伴道歉。

要求孩子對自己的錯誤行爲進行彌補的最終目的,是幫孩子建立內在約束力,讓他學會承擔責任。家長們,從今天開始允許孩子犯錯,讓孩子學會認識錯誤,陪着他一起彌補他的錯誤,並鼓勵他勇於承擔責任吧!

本節要點回顧——你知道嗎?

1.孩子犯錯,父母應該採取哪些措施?

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幫助孩子認識錯誤,和孩子一起彌補錯誤。

2.家長和孩子一起彌補錯誤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幫孩子建立內在約束力,讓他自己學會承擔責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