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三大誤區

本文已影響1.33W人 

  誤區一:以知識學習爲重,忽略學習興趣的培養和綜合能力的開發

兒童教育三大誤區

有關權威調查顯示:有70%的家庭把早教與知識灌輸相提並論。科學研究早已證實,3歲以前的孩子雖然能靠鸚鵡學舌的方式將內容死記硬背下來,但記住的內容並不能幫助他們提升心智水平,也無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甚至反倒給兒童帶來心理壓力,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早教貽害不小!

學齡前兒童的發育特點決定,他們的早期教育的着眼點應該是培養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緒、合作的精神、思維的方式、動手的能力、語言的表達等等,而知識的學習和積累主要依賴於孩子的體驗,換言之,硬性灌輸的知識難以轉化成孩子的能力,這是家長尤其要了解的。針對“重知識灌輸輕智力開發”的早教誤區,有關專家建議家長能夠科學認識孩子的發育階段和特點,選擇一些趣味、體驗式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遊戲、娛樂中進行基本的能力培養和知識體驗,“寓教於樂”是0-5歲寶寶最佳的學習方式。目前,國內以金寶貝爲代表的智力和學習興趣開發爲重的早教正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認可,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寶寶給與針對性的早教課程,從促進手腦並用到學習興趣的培養,從語言能力到社交能力的開發,在快樂的體驗中學習,已經成爲時下受到家長和早教界一致推崇的早教理念。

  誤區二:把早教的責任完全推給早教學校,忽略家長在早教中的角色

許多家長雖然接受了早教的理念,但實際上並沒有尊崇早教的理念。比如一些家長,只管每次帶孩子去上課,一週一兩次,陪着上課就算完成了“早教”任務,就期待孩子能真的得到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提升。但實際上,效果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不是早教學校的問題,而是家長忽略了早教學校和家庭早教的銜接關係:一方面,孩子在早教學校學習的內容需要家長在生活中給與必要的重複和強化,這是由孩子的認知特點決定的;另一方面,早教學校的教學理念也需要家長在生活中給與貫徹,以統一的標準讓孩子接受持續的教育,而非學校一套,回家就變成另一套,這樣的雙軌早教成效可想而知!

正如國內頂尖早教專家夏弘禹博士所說的那樣,很多家長不知道怎麼去愛孩子,還是用傳統的方式教育孩子,即使上早教課,也是把早教推給學校,自己卻缺乏與孩子進行互動。其實對於0-6歲的幼兒,關鍵是學習興趣的培養,而不是知識的灌輸,這需要家長和早教學校同步去做。比如學鋼琴的問題,金寶貝這樣的早教學校會通過音樂課程讓孩子先享受彈鋼琴的樂趣,一旦他們發現的自己對鋼琴有興趣,家長就無須強制他們,他們會自覺自願地去學,但回到家,家長仍然需要讓孩子去享受,而不能像以前那樣繼續用強迫的方式逼孩子去學琴,這種貫徹對於早教的成效至關重要。由於中國的早教理念還不太成熟,家長們需要更多引導,瞭解更多的早教理念,所以除了課後貫徹早教課上的內容,家長也應該和孩子一起在早教中體驗學習的過程,感受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

  誤區三:不顧及孩子的個體差異,用單一指標來評價孩子的成就

許多家長在一起談論孩子的時候,總是習慣性的會相互比較,即使有時候表面應承,內心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一旦聽到人家同齡的孩子會了什麼或者自己的孩子有什麼比不過,家長就立刻心急如焚的希望早教班能幫助孩子“拔苗助長”。正如十個手指都不一樣長,一胎多胞胎的個性脾氣都有差異一樣的道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不能以同一個標準去要求每一個孩子,並動不動就給孩子貼上“笨”、“比不過人家孩子”的標籤,這樣對孩子的自信心也將產生不可挽回的傷害,而正確的早教方式是“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目前,國內已經有不少早教機構開始“因材施教”的探索,比如金寶貝,他們的課程設置和教學理念都以尊重每個孩子的獨特性與個別差異性爲前提,讓孩子在鼓勵和引導中做“最好的自己”。正如夏弘禹博士倡導的那樣,正確的早教不是拔苗助長,不是掩蓋差異,而是讓每個孩子都有獲得充分發展的權利,每個孩子都應該在一個充滿歡樂、鼓勵和專業的環境中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這不僅早教學校應當貫徹的做法,更是家長在孩子日常生活中就要樹立的意識。

當早教越來越多的進入我們的生活,對照這些常見的誤區,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觀念是不是真的與早教的正確理念相符,其實早教不僅是對孩子的啓蒙教育,更是培養一個合格家長的必修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