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習慣教育從吃飯開始

本文已影響2.85W人 

當孩子第一次坐上家庭的餐桌,習慣教育便從此開始了。怎樣用勺、吃飯;怎樣與家人溝通、交往;怎樣幫父母收拾碗筷……在這時,如果父母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那麼以後的各種教育將會變得簡單而自然。

但是,經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說:“我最發愁的就是孩子的吃飯問題了,平時看着挺可愛,一吃飯,什麼毛病都來了,挑食,青菜不吃,魚不吃,那個有怪味不吃,這個苦苦的不吃;好不容易吃了兩口,轉身就跑,還非得大人哄着、追着餵飯,一口飯能在嘴裏含5分鐘;吃不完的東西到處亂扔,身體又瘦又小,真讓人沒辦法。”

可見,從孩子第一次坐上家庭餐桌的時刻起,父母就要格外重視對孩子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

每天吃飯,根根不吃蔬菜,不吃肉食,專點米飯泡水加鹹菜,他說那是奶奶愛吃的飯,自己跟奶奶最好,所以也吃這個飯。任憑全家人怎樣的教育和開導,根根就是不買賬,要麼你給我水泡飯,要麼我就不吃飯。

多多的表弟根根是家裏唯一的男孩,但是,與姑姑家和舅舅家的幾個女孩子相比,根根顯得又黑又瘦小,醫生說這孩子的血色素太低了,偏食習慣要是不改正,很難有健康的身體。一家人都很着急,奶奶更是覺得自己對不起孫子:“這孩子,我是因爲小時候家裏窮,才吃水泡飯,就點鹹菜湊合湊合,他怎麼也這樣呢?”

爸爸媽媽請教了專家,採取了“多管齊下”的方法來糾正根根的偏食。他們首先把根根送到了幼兒園的託班,和老師一起配合讓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同時,他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工作一忙,就把根根扔到一邊,而是儘量抽出時間和他一起吃飯。

在飯桌上,父母有意識地津津有味地吃飯,還把水果蔬菜放在顯眼的地方有時間就和根根一起蹲下琢磨水果的顏色、形狀,爸爸繪聲繪色地講述蘋果的甜和脆,香蕉的可口和酥梨的誘人,說着說着,爸爸自己禁不住有了口水,根根也受了感染,那些水果就成了他們肚子裏的獵物。

姑姑家和舅舅家的兩個姐姐很活潑,根根非常喜歡去和她們玩,以前吃飯的時候,姑姑和舅舅都遷就根根,給他專門做泡飯吃。後來根根的爸爸媽媽和他們協商一致,根根再去的時候,姐姐們和他一起玩遊戲。可是一到吃飯時間,大家都若無其事的該吃什麼吃什麼,根根剛開始有些不適應,還是不願意上餐桌,大家都不理他,根根自己呆着沒趣,看姐姐們吃得那麼香,也就開始注意餐桌了,這時候,姑姑或者舅舅暗示姐姐給根根盛飯,根根拿着姐姐端來的飯菜,似乎也沒有丟面子,就安心吃了起來。再後來,根根開始學着自己一小口一小口的吃菜。慢慢地也不再挑菜了,他的小臉圓了,小胳膊粗了。全家人都很高興。

多多的同學尼卡是加拿大國籍的混血小姑娘,她的父親是加籍人,母親是中國人。

暑假期間,母親帶尼卡回中國探親,目的是要讓尼卡接受漢語的學習。尼卡非常喜歡姥姥家,因爲姥姥家的夥伴多,而且非常友善和可愛。尼卡最不喜歡的就是姥姥家的中國餐。

第一天坐上姥姥家的餐桌,尼卡死活也不肯吃中餐。她躺倒在地上大聲音的叫喊:“Milk Bread!”無論姥姥怎麼哄她都無濟於事,姥姥怕把這個洋娃娃餓病,只好去買了牛奶和麪包。

晚上尼卡的媽媽知道了這件事,表示非常的不高興,媽媽對姥姥說:“她在我家也不肯吃中國飯,哭着喊着要麪包,我們誰都不理她,過會兒,她餓極了自然就會吃了。”

第二天,尼卡照樣向姥姥要牛奶和麪包,姥姥記得尼卡媽媽的話,任憑尼卡大喊:“Milk!Bread!”就這樣,早飯加中餐尼卡一口都沒吃。

下午起牀後,姥姥開始心疼尼卡,她找來一些中國的小點心對她說:“你看這蝴蝶酥多好看啊,你嚐嚐是甜的。”“這叫糖三角,裏面藏着好吃的果醬呢,快吃一口吧”。

尼卡看着姥姥手裏誘人的小點心,肚子咕嚕咕嚕的叫了起來。

在姥姥的勸導下尼卡小心地嚐了一口,香香的、甜甜的。尼卡自己拿着點心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

再到吃飯的時間,姥姥讓尼卡坐在哥哥、姐姐的中間,尼卡看着哥哥、姐姐吃得那麼香,自己也安靜地吃了起來。

回加拿大的那天,尼卡用一口帶有外國味的漢語說:“中國的麪包好吃!”

其實根根不是不能吃菜、不愛吃菜,而是他在奶奶家從小就沒有建立起良好的進餐習慣。如果根根的奶奶不是那樣的一味順着根根,並從根根很小的時候就堅決不讓孩子吃水泡飯,那麼根根肯定是很愛吃飯的。

如果父母能夠抓住這一難得的教育時機,堅持對孩子進行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那麼不僅是孩子受益,父母的生活也將會因此而變得輕鬆和愉快。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習慣呢?

家長要鼓勵孩子參與大人的做飯活動。比如:三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讓他拿拿菜,拿拿碗筷等,這樣可以促進孩子對做飯活動的興趣。

家長在吃飯前,要以積極地向孩子逐一介紹飯菜,激發孩子對進餐的興趣和好感,引發食慾,並與孩子一起品嚐味道、觀察食物的顏色,點評飯菜。

切忌家長在孩子面前議論某種食物不好吃,以免造成孩子對食物的偏見,這可是挑食的前提,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認爲爸爸媽媽認爲不好吃的東西一定不好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把水果、蔬菜裝飾成“水果娃娃”、“蔬菜娃娃”使之擬人化,同時利用這些“娃娃”自編成小故事講給孩子聽,使孩子逐漸從情感上接受並喜歡它們。

可以變化食物的形狀,例如把孩子不吃的青菜或紅蘿蔔剁碎,混在絞肉裏,做成丸子,讓孩子也有機會吃到他不愛吃的食物,纔不會營養失衡。

孩子的習慣教育從吃飯開始
點擊進入精彩育兒頻道!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