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入園的八個不適應

本文已影響2.72W人 

儘管入園前已經對天天進行過教育,還帶她去看了小區幼兒園的情形,但是天天對幼兒園還是很牴觸,每天上學就像打仗,抓着媽媽的手不放,老師每天的反饋也是:天天經常哭,邊哭邊喊“我要媽媽”。

寶寶初入園哭着要媽媽怎麼辦?

寶寶入園的八個不適應


  不適應1:想念媽媽

行爲分析:對孩子進行過教育,但孩子未必聽得懂,即使孩子聽得懂,孩子也未必能執行,即使孩子執行了,她的情感也未必能夠接受,這是因爲孩子的知、情、意、行還沒有達到一定的協調能力,所以雖然他牢記和明白了小朋友都要上學的道理,但在情感上還是捨不得離開親愛的媽媽,她抓着媽媽的手不放,邊哭邊喊“我要媽媽”是孩子入園時普遍出現的分離焦慮現象。

建議媽媽不要一聽到哭聲就折回教室安慰孩子,這樣會讓孩子繼續依賴哭聲來喚回媽媽,從而延長孩子的入園適應時間。晚上回家了,如果孩子說“想媽媽”,媽媽應該對孩子說:“在幼兒園裏,老師就是媽媽,老師像媽媽一樣愛你。”如果孩子不說“想媽媽”,媽媽就不要再提幼兒園的事情,更不要再問:“今天在幼兒園好嗎?想不想媽媽?”很多情況下,是媽媽的擔心和憂慮表露出來,讓孩子察覺到並深受影響,所以,媽媽的語言、語氣和神情不要讓孩子對幼兒園和老師產生不安全感。實際上,他們經歷兩三週的調整,一般都能順利度過人生的這個第一道難關,媽媽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力。

小媽支招:

剛開始我家寶寶也哭,我想了想就陪着她上了第一天學,然後第二天就陪半天,第三天送去後就躲起來,不讓寶寶看到,自己在暗處觀察。結果發現寶寶已經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總之,讓寶寶有個循序漸進的適應期。——陳海嬌

孩子在幼兒園受欺侮怎麼辦?


  不適應2:被欺負

小嘀咕終於進幼兒園了,可上學沒一個星期就哭着吵着賴學,仔細一問,原來這幾天小嘀咕老是拿不到自己喜歡的玩具,總被班裏個頭最大的杜佳明搶走,受了欺負的小嘀咕也不吭聲,直到看到媽媽,才委屈地哭出來。

行爲分析:剛上幼兒園,很多孩子都還沒有學會交往,搶玩具和玩具被搶的事情經常發生;而且小班的孩子雖然自己手裏有玩具,也總是喜歡別人手裏的玩具,這樣爭搶的事情屢見不鮮。小朋友之間發生爭搶矛盾並不是一件壞事,這是他們學習交往的好時機,所以家長不要見了衝突就制止,剝奪了孩子完整的交往體驗。

建議:在爭搶中失敗的孩子,心裏往往是很委屈的,淚眼汪汪,讓媽媽很心疼。但是媽媽要明白,這不是真正的失敗,是孩子的一種交往經驗,他從中明白了自己的需求並不見得都能滿足,要不斷提高交往技能才能與小朋友和諧相處。成人都有同情弱者的美德,不要見孩子哭就替他解決問題,可以蹲下來問問孩子:“你的玩具被人搶走了,你想怎麼辦?”告訴老師,是求助的態度;把自己的玩具護緊不讓人搶,是自我保護的態度;對着媽媽哭泣,是博得同情的態度;用自己的辦法把玩具搶回來,是主動還擊的態度;玩具被搶走了,自己再玩別的,是寬容的態度。每種辦法代表一種人生態度,讓孩子做出選擇,只要他願意都有助於他調節自己的心理平衡。

小媽支招:

跟老師說,請她以後留意經常欺負別人的小朋友,加以教育。當然關鍵還得鍛鍊自家寶寶的身體素質、溝通交際等各方面的能力,學會融入集體,跟大家打成一片。——暄暄媽

上幼兒園不會如廁怎麼辦?


  不適應3:不會如廁

入園前,媽媽反覆訓練皮皮的如廁技能,總算是大有長進,可入園沒幾天,從老師那裏聽到的卻是:今天皮皮又尿褲子了。上幼兒園了,寶寶不會如廁成了媽媽心頭的一塊心病。

行爲分析:學會如廁是幼兒園生活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有的孩子在家會如廁,到幼兒園還是有可能遇到問題。例如因爲幼兒園的馬桶與家裏的馬桶不同,孩子可能對新馬桶不適應,有的孩子害怕馬桶沖水的聲音,他還能看見水旋轉着流走了,已經有想象力的孩子擔心自己會掉進馬桶,或者被水沖走了,所以,他遲遲不敢嘗試這個新事物。有的孩子依賴性的入廁習慣由來已久,例如自己不敢入廁,需要大人在旁邊陪着;有的孩子在家裏入廁是家長抱着,自己不會蹲便或者坐便。還有的孩子有怕別人看見的害羞心理。有時孩子玩得很盡興,忘記叫老師幫自己上廁所。

建議:首先不要讓學得慢的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孩子在正確學會使用便器前,可能會把衣服、便器、手、地面搞得很髒,這無疑增加了媽媽清潔打掃的負擔,但是這個過程很快就將結束,媽媽不要着急,也不要責備孩子,否則會讓他產生自卑和膽怯心理。要鼓勵孩子有尿就大膽地叫老師,平時在家裏多提醒正在玩耍的孩子有沒有尿,培養孩子過一段時間就自覺排尿的意識。

小媽支招:

寶寶有時候是玩過頭了直到憋不住了纔去小便,往往這個時候就要尿在褲子上了。媽媽可以在書包裏放上一套備用衣褲,關照好老師和阿姨要注意寶寶要小便前的動作,比如會不自主地抖一下或搖一下頭啦等,讓老師和阿姨及時提醒寶寶上廁所。——暄暄媽

上幼兒園吃飯慢吞吞怎麼辦?


  不適應4:吃飯慢吞吞

今天的午飯又是小豆丁不愛吃的豆腐乾,看着不受歡迎的飯菜,小傢伙撇撇嘴,無奈地看着老師。老師耐心地教育小豆丁:只有什麼都吃,營養才能全面,小豆丁才能長大啊。是這樣嗎?勉強相信,於是,一口、兩口……五口,小嘴巴嚼上一口飯得費半天的神,別的小朋友都已經吃好在看圖畫書了,就剩小豆丁還在那細嚼慢嚥。

行爲分析:不少孩子都有偏食、挑食的不良飲食習慣,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在醫院檢查沒有生理原因,主要是因爲孩子的味蕾比較敏感,對某些食物的味道不喜歡。有的孩子在家吃流食和軟食多了,也會對幼兒園切成條狀、丁狀、塊狀的食物不感興趣,咀嚼不熟練造成哽噎,結果出現因噎廢食的情況。還有的孩子對食物產生了不良的聯想。一個小朋友在家裏吃肉,在幼兒園卻不吃肉,跟他交流後才知道,媽媽做的肉是肉沫和肉丁,幼兒園做的是肉絲,看起來像小蟲,他害怕“吃小蟲”。

建議:家長採用正確的養育方式可以矯正孩子偏食的毛病。例如,對孩子厭惡的食品,可以在孩子的舌尖上稍微抹一點,一點一點讓他熟悉味道;還可以把這些食品剁爛,和在包子和餃子裏,孩子就會逐漸接受這種味道。家長還可以在孩子面前表情誇張地、津津有味地吃他不愛吃的食物,在情緒上感染孩子,而孩子又喜歡模仿,有可能不知不覺地“中計”吃進他以前排斥的食物,家長應及時給予孩子表揚,這些愉快的情緒體驗有助於孩子對食物產生好感。

小媽支招:

我家寶寶愛玩好勝,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遊戲或比賽便很管用。比如讓幾個差不多年紀的寶寶坐一起,然後讓他們比賽看誰先吃完飯,先吃完的老師表揚一下,或者獎勵一朵小紅花等。——陳海嬌

孩子在幼兒園不睡午覺怎麼辦?


  不適應5:不睡午覺

幼兒園楊老師告訴媽媽:豆豆今天又沒睡午覺。這孩子是怎麼了,以往在家午睡都很乖的,怎麼到了幼兒園睡覺就這麼不聽話?他不睡還去吵別的小朋友,弄得別的小朋友也睡不好。這樣下去肯定不行。

行爲分析:午睡時間短暫,但它對孩子的意義不容忽視。孩子的大腦皮層易興奮也容易疲勞,在園活動半天后,大腦皮層產生疲勞,需要休息,纔能有充沛的精力完成下午的活動。同時,寶寶的身體正在發育,睡眠時他的腦垂體會分泌生長激素,幫助兒童長身體,還能補充有的孩子夜間睡眠的不足部分,增強機體防護功能的作用。有的寶寶不睡午覺,主要原因有三個,一個原因是早上起牀較晚,另一個原因是上午的運動量不充分,導致孩子體能過剩,影響他對午睡的需要;也有個別孩子在家一直沒有養成午睡的習慣,剛上幼兒園的時候跟不上集體生活的作息制度。

建議:首先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剛入園的寶寶想念爸爸媽媽,晚上回家比較興奮,想跟家長多玩一會兒,玩得即使困了也忍着不睡,結果第二天起牀晚,進而影響午睡。因此家長不要陪孩子玩得太晚、太興奮,睡前洗個熱水澡,有利於催眠。與老師配合,鼓勵孩子在園多運動、多鍛鍊,這樣不但吃得香,中午也睡得香,有利於寶寶長高個兒。

小媽支招:

在家就要調整好生物鐘,早上早點起牀,中午就能睡着了。或者帶一個他在家最喜歡的玩具去陪他睡覺。——暄暄媽

上幼兒園後容易生病怎麼辦?


  不適應6:容易生病

思思今天又感冒了。進幼兒園一個多月就已經感冒兩回了。這樣下去,身體可吃不消。媽媽找到老師瞭解情況,原來思思很好動,經常和小朋友一陣瘋玩後,就要脫衣服讓自個兒涼快涼快。老師阻止了,小傢伙偏趁老師不注意,又把衣服丟一邊了。不會照顧自己的思思,如今成了“小病貓”。

行爲分析:脫衣服與生病之間的關係,從表面上看是不相干的,對於剛上幼兒園的寶寶來說,還無法真正理解他們之間的抽象關係;況且年幼的寶寶都是隻顧眼前、“及時行樂”型的,他們沒有足夠的遠見來預測自己脫衣服的行爲會導致生病、吃藥、打針,所以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都很薄弱,即使家長交待他了,他還是記不住也理解不了需要學習照顧自己。

建議:孩子要在生活中不斷體驗自己的行爲與結果之間的關係,他才能做到調整和控制自己的行爲,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這需要家長採取他能理解的交流方式與他進行溝通。當孩子成爲“小病貓”的時候,家長引導孩子一問一答地交流:“生病舒服嗎?”“不舒服。”“怎樣才能舒服呢?”“不生病。”“怎樣才能不生病呢?”“不要隨便脫衣服。”“什麼時候脫衣服會生病呢?”“出好多汗的時候。”“出好多汗,怎麼辦?”“不脫衣服,安靜坐一會兒就不出汗了。”這種交流要反覆進行。同時還要叮囑老師不要讓孩子在幼兒園運動量過大,摸摸頭、摸摸脖子,微微出汗就不宜再做強度很大的運動了。

小媽支招:

在寶寶入園前,我也很擔心他在幼兒園生病,不會照顧自己,所以上幼兒園前我就經常和寶寶做一些模擬遊戲,比如,醫生看病的遊戲,讓模擬醫生告訴寶寶應該怎樣注意生活細節。所以寶寶進了幼兒園後,對這些遊戲中的細節都記得很牢,有一次還會“教育”小夥伴,飯後不要激烈運動,不然肚子會痛。——舟舟媽

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羣怎麼辦?


  不適應7:不合羣

小樣天生膽小,性格比較內向,面對這麼多小朋友的班級,有點膽怯,活動課上也不敢主動加入到小夥伴的遊戲中,總是一個人默默地擺弄玩具。媽媽問小樣:幼兒園好玩嗎?小樣搖搖頭:沒人和我玩。

行爲分析:從被動交往到主動交往再到善於交往,是孩子人際交往水平不斷提高的具體表現。“沒人和我玩”說明孩子還處於被動交往的水平,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普遍如此,喜歡獨立遊戲,還沒有學會與小朋友一起玩。老師和家長需要先培養孩子主動交往的意識和態度,並指導孩子學會正確的交往行爲與方式,孩子的交往能力就從主動交往發展到善於交往。

建議:“幼兒園好玩嗎”這樣的問題對年幼的孩子來說,還是有點抽象,家長如果提高問題的針對性,更有利於學習和掌握具體的交往技能。孩子回家之後,家長可以問:“你今天跟哪些小朋友玩了?”“你喜歡哪些小朋友?”“你想跟小朋友玩嗎?想跟誰玩?想玩什麼?”然後教孩子想跟小朋友玩,要學會簡單的打招呼。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帶到幼兒園,吸引小朋友與他交往,節假日的時候創造條件讓同班小朋友一起玩,讓小朋友之間先從初步認識到熟悉瞭解對方,爲他們進一步遊戲奠定基礎。

小媽支招:

這個在寶寶還沒有去幼兒園之前,媽媽就要讓寶寶多與鄰居的寶寶一起玩,多帶寶寶參加一些活動,或者帶寶寶去公園、廣場等人多的地方活動活動,從小養起,改變習慣。爲了寶寶的安全,老是讓寶寶呆在家裏,這樣更容易造成寶寶內向,不合羣。——陳海嬌

孩子不肯去幼兒園了怎麼辦?


  不適應8:排斥幼兒園

才上了幾天的幼兒園,皓皓就開始“罷學”了,理由也相當充分:幼兒園裏沒有媽媽;也沒有姥姥餵飯;沒有自己的“坦克部隊”;什麼都還得跟其他人分享……總之,皓皓對幼兒園的印象並不好,家裏的生活太舒適了,幼兒園怎麼能比得上呢?

行爲分析:孩子“罷學”的理由其實都是家長給的,家長需要讓孩子知道:媽媽要上班,所以幼兒園沒有媽媽,家裏也沒有媽媽;寶寶長大能自己吃飯了,不能再餵飯,所以幼兒園老師不餵飯,姥姥也不能餵飯;“坦克部隊”沒有士兵不能打仗,皓皓可以當將軍,培養幼兒園小朋友當士兵;自己玩玩具沒有意思,與小朋友一起玩纔有意思,讓小朋友玩你的,你也玩小朋友的,大家一起玩的玩具更多……總之,所有這些觀念、認識和快樂體驗,沒有集體生活經驗的孩子不會順利地自發產生,需要家長的引導。

建議:家長一方面需要消解孩子“罷學”的理由,另一方面建立孩子“上學”的充分理由,只要家長不遷就孩子,家長的理由和策略永遠都比孩子多、比孩子高明。要讓皓皓對幼兒園的印象好,家長首先要對幼兒園的印象好,帶着欣賞和羨慕的神情說幼兒園的小朋友很多,老師很多,玩具很多,遊戲更多,操場很大,戶外玩具有趣;幼兒園的小牀、小碗、小椅子都好,家裏卻沒有。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對幼兒園和老師的不滿,也不要暗示幼兒園比不上家裏的生活舒適。

小媽支招:

在上幼兒園前,我經常跟寶寶講一些有關幼兒園的故事,寶寶很喜歡聽。因爲故事中描述的幼兒園是個快樂的世界,所以寶寶對於幼兒園充滿了嚮往,分離焦慮也很容易克服了。他只會越來越喜歡上學。——舟舟媽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