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疾病預防需經常體檢

本文已影響1.62W人 

許多家長都認爲只要孩子能吃能睡,聰明活潑就表明身體健康。其實,據調查顯示,有逾六成的孩子患有營養不良、肥胖、貧血、心理衛生等疾病,還有一些孩子甚至出現高血壓、高胰島素血癥、糖耐量異常、血脂異常等代謝異常疾病。

兒童疾病預防需經常體檢

對此,深圳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周家秀提出,預防重於治療,兒童生長髮育期出現問題就會對未來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因此,給孩子定期做體檢,年齡越小體檢次數應相應增多,每年至少體檢一次。

  預防重於治療

劉女士的兒子今年二歲多了,飲食正常,剛滿一歲的時候就已經走得很穩,但近一年來體重和身高都沒有什麼變化,相比同齡孩子顯得特別矮小,“好像還是一歲的孩子。”而他又沒有患其他疾病,能吃能喝,怎麼會不長高也不長肉呢?劉女士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兒子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有朋友建議她帶孩子去醫院體檢,看看能不能發現問題。

兒童體檢,也就是兒童保健,是在兒童生長髮育期監測其生長髮育情況,及時發現異常情況。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兒童體檢經常被家長忽視。“基本上沒帶小孩去體檢過,只有他生病了,才帶去醫院看看。”在兒童醫院一位帶着孩子來看病的家長告訴記者。

深圳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周家秀告訴記者,近年來,該院兒童保健的門診量日漸增多,主要都是家裏小孩健康出現問題後帶着孩子過來檢查的,而平時孩子健康家長卻很少主動帶來給做體檢“其實兒童體檢比成人體檢更爲重要。”周家秀說“預防重於治療,很多成人疾病在兒童體檢的時候能發現,若及時進行保健和治療,孩子便能健康成長,也會減少成人疾病的發生。”

  年齡越小檢查次數應越多

兒童體檢包含哪些內容?周家秀介紹,根據孩子年齡不同,兒童體檢的項目也不一樣。但是,重點都包含了體格、鉛含量、微量元素、神經發育評估、聽力檢測等。不同年齡段體檢項目的不同主要爲: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應注重體格和營養方面的檢查,如身高、體重、貧血、微量元素等。同時,選擇性緘默症、拔毛癖、攻擊行爲、孤獨症等心理異常在6歲以下的孩子中也比較常見,所以學齡前兒童的心理檢查也必不可少。6—14歲的孩子要注重整體生長髮育情況。14—18歲孩子處在青春發育期,身體發育情況和青春期心理健康是檢查重點。

根據年齡的不同,小孩每年體檢的次數是不一樣的。一般正常情況下,“新生兒應1-2周做一次檢查,6月齡以內的嬰兒每月1次,6月齡以上、1歲以下的嬰兒每2個月1次,1-3歲幼兒半年1次;3-18歲每年1次。”周家秀說,年齡越小體檢次數應越多,越能發現小孩生長髮育過程中的問題,而且健康體檢是一份與兒童同步成長的健康禮物,家長應養成每年定期帶孩子體檢1-2次的良好習慣,並建立一份全面的、連續性的健康檔案,有利於發現孩子早期身體上、智力上及心理上存在的疾病,是保證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當孩子長大成人後,發現疾病的痕跡,都可以回過頭來從他的健康檔案裏檢索第一手資料,做到有據可查。”

  深圳兒童鐵缺乏多

微量元素測定是兒童體檢的重要內容。周家秀介紹,偏食、營養不良的孩子容易缺乏微量元素,而且容易貧血。早期症狀不明顯,可是如果發展到中重度,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微量元素測定主要包括鉛、鐵、銅、鋅、鈣、鎂和鉻等元素,“其中鐵元素缺乏是深圳大多數兒童都有的問題。”周家秀說,而微量元素含量的測定有助於診斷缺鐵性貧血以及缺鋅、缺鈣、缺銅、缺鎂等所致的各種病症,例如食慾不振、少白頭、佝僂病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據介紹,鉛是一種嗜神經性毒物,其危害非常大,人體內血鉛的理想水平應爲零,若有0.01微克的鉛就會對健康造成損害,鉛主要損傷中樞神經、血液、消化、免疫等系統和組織。而偏頭痛與鎂元素的缺乏有關。鐵、銅能促進發育,增強抵抗力,能預防和治療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的孩子往往比同齡的正常孩子矮2—10釐米,同時,還在適應能力、細緻動作方面及智商方面明顯差於正常兒童。另外,低血鈣、高血鈣都會影響生長髮育,甚至引起疾病。

周家秀指出,及時檢測出孩子體內微量元素的定量,有利於孩子的生長髮育“及早進行補充,比如通過藥補或食補的方式,可避免兒童疾病的發生。”當然,如果孩子體內的微量元素不缺乏,盲目進補也有害無益,所以微量元素不能隨便補充,必須檢測後遵照醫囑進行。

  ■兒保原則及重點

  新生兒保健

新生兒需要經歷一系列重要的調整,才能適應外界環境,保證健康成長,而且新生兒健康與其出生前和出生時的情況又密切相關,此期發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第一年嬰兒死亡中有2/3死於出生後28天內,尤以第一週爲高,佔新生兒死亡數的70%。新生兒死亡原因中以先天畸形、早產、窒息、出血、感染等爲最常見。

故新生兒保健重點應放在第一週,並應加強出院後的保健,建立新生兒家庭訪視制度。訪視瞭解小兒出生後健康、餵養、疾病等情況,並進行全面體格檢查,有針對性地給予護理、餵養、衛生、生活安排、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具體指導和示範。對早產兒和體弱兒更應密切隨訪。

  嬰幼兒保健

嬰幼兒時期發病率和死亡率仍比較高,易患營養消化紊亂、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及小兒傳染病。保健重點:1、提倡母乳餵養,合理添加輔食,指導斷奶,重視安排斷奶後飲食;2、定期作健康檢查和體格測量,進行生長髮育系統監測,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加以處理;3、合理安排小兒生活和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如睡眠、飲食、排便、沐浴、遊戲、體格鍛鍊、戶外活動、教養等;4、完成基礎計劃免疫。

  學齡前保健

此時小兒活動範圍漸擴大,智力發展快,飲食已接近成人,仍易得小兒傳染病。保健重點:1、繼續生長髮育監測,每年1-2次健康檢查和體格測量;隨時進行缺點矯治;2、重視早期教育,注意培養獨立生活能力和講衛生、講禮貌、愛集體、愛勞動的道德品質。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促進智力發展;3、加強體格鍛鍊,利用空氣、日光和水,通過遊戲和體育活動增強體質;4、加強傳染病防治,注意安全,預防意外(燙傷、外傷、異物、中毒等)。

  學齡期兒童及青春期保健

1、保證營養,加強體格鍛鍊;2、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提供合適的起居、學習環境,注意採光、通風,適合年齡的課桌、椅,以養成正確的坐、立、行、閱讀姿勢,預防近視、齲齒、腸寄生蟲病等;3、加強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性情、脾氣;4、對中學生進行正面的青春期生理衛生和心理衛生教育,避免和糾正不科學的認識,重視青春期衛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