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頻繁眨眼可能患抽動障礙

本文已影響8.01K人 

有些孩子喜歡頻繁眨眼,究竟是個疾病還是毛病呢?有可能是患了抽動障礙,引起情緒紊亂、眨眼擠眉,握拳甩手等等,大孩子會感覺在同伴面前很自卑。

寶寶頻繁眨眼可能患抽動障礙

帥帥媽媽和同事交流孩子的情況時,頗爲苦惱地說,最近老是發現兒子有眨眼、擠眉、聳肩、清嗓子的壞毛病,也不知道是和誰學的,說了很多次也不改。同事建議她領着帥帥到醫院檢查,檢查後,醫生診斷爲兒童抽動障礙

鄭州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部副主任醫師朱曉華說,兒童抽動障礙是指身體任何部分的一組或一羣肌肉發生不自主、重複、快速的運動和發聲抽動,並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強迫觀念和動作、自傷行爲等症狀。

有抽動障礙的孩子常常伴有情緒紊亂,脾氣特別大。臨牀上常表現爲眨眼、擠眉、露齒、皺鼻、擺頭、聳肩或吸吮、反覆咳嗽、清嗓、咀嚼,有時也表現爲打哈欠、握拳、甩手等,患兒常感到非常痛苦,大孩子會感覺在同伴面前很自卑。這種病多見於男孩,常有抽動家族史。

兒童抽動症會影響學習和社交

兒童抽動症並非是孩子的壞毛病,而是一種疾病,這種疾病對兒童的學習、個性發展和社會交往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患兒的抽動會導致其注意力分散,由於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學習上,這些孩子的成績一般較差,同學和老師的歧視或嘲笑,會讓患兒更不喜歡上學,甚至厭學、逃學。

另一方面,4~12歲是兒童自我意識形成、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有所發展,對自我形成評價,但年齡較小孩子的自我評價多來自老師、同伴或家長,如果這一階段經常受到家長責罵、老師批評、同學嘲笑,會對兒童身心發展產生巨大傷害。

而兒童期形成的個性心理特徵和個性傾向,是一個人個性的核心成分,會影響人的一生。抽動症患兒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不但難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產生反社會心理。部分患兒到了青少年時期即發展成爲品行障礙。

此外,隨年齡的增長,兒童的社會交往和人際交往範圍逐漸擴大,會產生一些高級的情感體驗,如榮譽感、責任感等。如果患兒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嚴重影響他與同學、同伴的交往,產生自卑感、社交障礙。

 軀體疾病和心理輔導均應關注

朱曉華指出,在治療上,首先要治療軀體疾病,其次要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一般來說,症狀較輕的短暫性抽動障礙通過減輕心理壓力,解除造成心理緊張的各種因素後,即可自然消失。家長要關心孩子,不要呵斥、指責或恐嚇,讓孩子保持愉悅、放鬆的狀態,經常帶孩子外出活動,避免讓孩子過度緊張、疲勞或給孩子過重的心理負擔。症狀較重的患兒,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