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春是什麼意思】什麼叫咬春

本文已影響1.77W人 

在中國民間立春的時候都會有咬春的習俗,有些地方又稱之爲“啃春”、“嘗春”,那麼究竟咬春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咬春是什麼意思

咬春是中國民間立春節令食俗,舊時北方京津等地立春日有吃春餅和生蘿蔔的習俗,稱爲“咬春”,但是各地風俗不同,又有不同的表現。

漢族民間講究要買個蘿蔔來吃,叫做咬春。因爲蘿蔔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舊時這一日從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擔子在衚衕裏吆喝:蘿蔔賽梨。那時候,再窮的人家,也要買個蘿蔔給孩子咬咬春。

老北京人講究時令吃食,立春這天要吃春餅,吃春餅就是咬春,也有叫吃春盤的,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麪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

北方吃蘿蔔,南方吃生菜與吃蘿蔔有同樣的意義。同時,在立春時,還有春宴用的春盤。春盤有專用蘿蔔做的,也有用五種辛辣蔬菜做的五辛盤。五辛的一種解釋是蔥、蒜、椒、姜、芥。實際上,食五辛不僅可以驅寒,還可以殺菌,也是古人的養生健身之道。

據說“咬春”以後,整個春天不會犯困,咬春的食物,多以白蘿蔔爲主,而以薺菜爲最佳——約三、五好友,去郊外麥田邊、向陽處尋找,有嫩綠的薺菜已經耐不住寂寞,鑽出地面迎春來了。輕輕的挖了出來,回家擇洗乾淨,或沾甜麪醬吃,或者炒雞蛋吃。廚藝好的,把它做了春捲,更多的是把它剁細了,與豬肉混合做餡包餃子,那才叫一個鮮美!故漢族民間流行着“寧吃薺菜鮮,不吃白菜餡”之說法。

【咬春是什麼意思】什麼叫咬春

適合咬春吃的食物

1、春餅

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麪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清《調鼎集》一書中曾記載了春餅的製法:“擀麪皮加包火腿肉、雞肉等物,或四季應時菜心,油炸供客。又鹹肉腰、蒜花、黑棗、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餅切段。”這是清朝的吃法。現在的春餅在製作方法上仍沿用了古代的烙制或蒸制,大小可視個人的喜好而定,在食用時,有些人喜歡抹甜麪醬、卷羊角蔥食用,有的地方還講究用醬肚絲雞絲等熟肉夾在春餅裏吃。

2、春盤

春盤又稱“五辛盤”,是細切五種辛辣的生菜盤裝而成。《本草綱目》中說:“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這一風俗傳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驛中作窮春盤》詩,其中說到用藕、豌豆、蔥、蔞蒿、韭黃和粉絲作春盤。

寧津一帶用蔥、蒜、椒、姜、芥切而調食之,稱爲五辛盤,它既可以下酒佐餐,又可以作爲禮物相互饋送。也有饋送青韭、黃柑的。

3、春捲

除了春餅之外,春捲也是立春日人們經常食用的一種節慶美食。春捲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宋代有一種“卷煎餅”,是春餅與春捲的過渡類型。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已經出現將春餅卷裹餡料油炸後食用的記載。到了清代已出現春捲的名稱。

春捲做法是用烙熟的圓形薄面皮卷裹餡心,成長條形,然後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浮起而成。餡心可葷可素,可鹹可甜。

4、蘿蔔

立春後,氣溫逐漸升高,人之陽氣步步升發,講究食補的中國人,此時選定了具有辛甘發散之特質的食物,以讓身體順應天時。蘇東坡有詩云:“蘆菔根尚含曉露,秋來霜雪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李時珍對蘿蔔更是讚譽有加,認爲它“根葉皆可生,可熟,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飯,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蘿蔔還有祛痰、通氣、止咳等藥用價值。這或許是古人提倡在立春時吃蘿蔔的本來用意吧。

【咬春是什麼意思】什麼叫咬春 第2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