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寶寶出去旅行有什麼好處?

本文已影響2.35W人 

很多爸爸媽媽都不願意帶小孩子出去旅行,原因也很直接:小孩子小記不住,去了也白去,浪費時間與金錢;出去一趟像搬家,又要照顧行李又要照顧孩子,累死累活的;每天還要面對各種突發狀況和一地雞毛的鬧心事……帶Ta旅行的意義究竟何在?

帶寶寶出去旅行有什麼好處?

今天爲我們分享經歷的孔媽媽,和我們大多數人的困惑一樣,不過在孔媽媽帶寶寶出去旅行了一次之後,就完全改變了看法。現在我們就跟隨孔媽媽的視角,來看看這趟旅行究竟對寶寶產生了怎樣的奇妙影響。

我在之前也有同樣的困惑,所以基本沒有帶娃真正旅行過。寶寶2歲多時,我發現她的認知水平足以讓我驚訝。

看到小區裏的落花,會說“媽媽,前面好多花落,花落知多少”;

看到動物園的鵝在水中游,會說“紅掌撥清波”;

在遊樂場玩後,在家裏可以模擬同樣的場景,先用膠帶在牆上粘條不超過自己身高的線,然後用該線衡量自己的身高,像模像樣的說“嗯,這個我可以玩”,之後在手上套個紙做的手環,進場遊玩,出來還不忘在手環上劃個勾,表示遊戲結束。

我開始重新審視眼前的小人,或許應該帶她出去走走了。所以在寶寶3歲時,我帶着她去了撒哈拉沙漠,而寶寶的表現,更讓人驚喜。

認知水平提高、思維空間拓寬

我告訴寶寶要去沙漠玩,那裏有連綿起伏的沙丘,可以玩沙。儘管寶寶在圖片上看過沙漠,但她仍是滿臉的疑惑。

之後的路途,她仍像復讀機一樣不停問我們是去海邊嗎?在孩子已有的認知中,海和沙是聯繫在一起的(海灘),我灌輸給她的沙漠知識,她無法想象,也無法理解,無法形成自己的認知。

不過一到沙漠,她自己在沙漠裏摸爬滾打,真正感知到了什麼是沙漠,對沙漠的初級認知才慢慢形成。

在沙漠帳篷中,孩子還和當地柏柏爾人一起玩非洲手鼓,回家後自己把奶粉罐子排一排,也玩起了自制的手鼓。看到孩子能把所見結合到所玩中,我領悟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真諦,即使自娛自樂也能玩出新高度。

麗絲·艾略特博士在《探索0-5歲寶寶腦部發育地圖》一書中寫道:“孩子看見、摸到、聽見、感覺、品嚐、思考的每件事物都被轉化爲神經元突觸的電波活動。而不活躍的神經元突觸——不管是沒聽過的語言、音樂,沒試過的體育活動,還是沒見過的山川,甚至從未得到過的愛,都將會枯萎死去。”

旅行的過程需要調動孩子各種感官的參與,通過自我探索,孩子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融爲一體,最終形成自我的獨特認知。

培養規則意識

在旅行中,每到景點,都需要排隊買票。孩子看到排隊和付費,對規則的意識更清晰了。現在在家裏和她玩開火車的遊戲,她第一件事就是付費買車票。

另外在旅行中,一起同行的夥伴忘了系安全帶而被交警發現,並被批評、罰款。寶寶目睹了這一切,從那天之後坐車上都好好坐着,並會不斷在馬路上搜尋交警,觀察交警執勤。不用我們跟她講道理,她也明白瞭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培養適應能力

沙漠早晚溫差很大,中午炙熱乾燥難耐,晚上凍得人發抖。面對強烈的氣溫反差,口鼻乾燥和嘴巴起皮的不適,寶寶絲毫不在意,吃喝拉撒睡和玩耍完全不受影響。這強悍的適應能力,我一個大人都自愧不如了。

勇於嘗試,堅定勇敢之心

行程中有一項在夕陽中騎行駱駝四十分,本來以爲她會害怕,誰知她一本正經的說“我還沒有騎過駱駝,我想感受下”,然後沒有一點猶豫的被抱上了駱駝。坐在沒有安全帶的駱駝上,在沙丘中顛簸而行,大人都直喊屁股痛,不舒服,而孩子緊緊抓着扶手,堅持了四十分鐘。

這趟旅行,我發現孩子身體裏蘊藏着巨大的能量,擁有無限的潛力。這趟旅行,全程沒有刻意說教,卻教會了孩子思考、勇氣、堅強和責任。

不要再猶豫了,如果有可能,帶孩子來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吧。如果條件不允許,也要帶孩子到鄉間、到田野、到公園,看看花草樹木,欣賞日出日落的美,或許Ta還會說出“小橋流水人家”、“夕陽無限好”,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Ta,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