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爲什麼會哭?

本文已影響2.98W人 

週末帶孩子去動物園玩,孩子特別多,有幾個熱門的項目要排隊。

和兒子正排着隊,看到隊伍的前方有個孩子哭得特別厲害,也是一個小男孩。只見他不停地圍着媽媽打轉,他的媽媽繞着躲孩子,見孩子哭了好一會兒沒有停下來的跡象,孩子媽媽着急了:“你再哭,再哭就把你扔在這裏!“

孩子非但沒有停下來,哭得更厲害了。

孩子爲什麼會哭?

周圍好多人向母子倆投來了關注的目光。那位媽媽也許覺得有點尷尬,推着嬰兒車徑直走到遠處的石凳上,坐下。孩子連忙哭着跟了過去。

媽媽在石凳上坐着看孩子哭。不知這樣持續了多久,孩子一直在哭。

低齡孩子哭是很常見的,父母應對孩子哭泣各不相同。很多父母可能會和這位媽媽一樣,採取冷處理的方式,想要制止住孩子哭泣,制止不了的時候,不應對。孩子哭泣,對這類父母來說,是”麻煩“。

孩子爲什麼會哭?

沒有無緣無故的哭泣。心理學把孩子哭泣的原因大抵歸結有3種:

1.性格使然

寶寶的氣質類型通常被分爲4種:難養型、易養型、中間型、啓動緩慢型。難養型的寶寶看見生人就害怕,對新事物採取拒絕態度,適應較慢,多爲消極情緒,好哭,好動,遇到困難後大聲哭叫。

2.哭是爲了“得到”

孩子哭泣,家長就會給予安撫,久而久之,孩子會用這種方式希望獲得某樣東西,或者避免做某件事情。

3.哭是爲了“表達”

生氣了、傷心了、疼痛、被忽略了、委屈了...當孩子的心裏有這樣的情緒的時候,哭,是自然發生的。

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父母的情緒

因爲工作的關係,兒子學齡前都是由爺爺奶奶帶的,爺爺奶奶特別寵着他,時常帶他去商場玩,基本上,他想玩什麼或者買什麼都會滿足他。

週末,我帶着兒子路過商場,廣場上放着巨大的充氣遊樂場,兒子想進去玩,可我和朋友約好了過會兒見面。眼看着約會的時間要到了。

兒子執意不肯走,我幾乎是拖着他往前走的。此時,孩子哭了。我立刻蹲下,好好和他說:”你看,媽媽和燕燕阿姨約好了待會兒一起吃飯的,燕燕阿姨已經到了,我們再不過去就遲到了。“兒子就不聽,說“我要玩!“說完,向遊樂場跑去。

我跟着走過去,每走一步,胸中的怒火多一層。走到兒子面前,我厲聲到:“走!你不走我走了!“

說完,兒子哭得更兇了。

哭了一會兒後,我軟下來了。我蹲下來,和兒子面對面,緊緊抱住了他。兒子逐漸停止了哭泣,我把他抱起來,離開了商場。

德國心學家卡羅拉.舒斯特說:

“其實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父母的情緒。”

孩子哭了,父母會有情緒,本質上是父母會覺得:我沒有管教好他,我的教養方式出了問題。

作爲父母,我們認爲我們要對孩子的一切行爲負責。所以面對孩子哭,父母會下意識地制止,甚至用恐嚇威脅的方式。

不接受孩子哭是不接受我們自己不好。

父母該怎麼做呢?

第一個故事裏的孩子,因爲排隊等太久,也許是餓了、渴了、乏了,所以哭泣。而我的孩子因爲想去遊樂場玩可我不答應,哭了。

動物園裏的媽媽也許也累了,乏了,她採用冷處理的方式,希望孩子自動安靜下來。但孩子的情緒沒有被看見,他越哭越厲害了。

而我呢,想用家長的權威壓住孩子,威脅孩子他不聽話,我就會先離開,會“拋棄”他,但也沒有奏效,孩子越哭越兇了。

兩個孩子各有各的訴求,我們首先要接受孩子有這樣那樣的訴求,有許許多多的情緒。釐清哪些是屬於孩子的部分,需要他自己處理的,哪些是家長可以介入幫助的。

第一個故事裏的男孩子,因爲厭煩等待而哭泣,是客觀原因導致的;我的孩子哭泣,是因爲我沒有做好媽媽嗎?是我和他沒有達成共識。

我希望和朋友的約會不要遲到,而兒子想去遊樂場玩。我有錯嗎?沒有,我作爲一個人,也有權力表述我的需求啊。難道當了媽,我就沒法約會或者遲到了嗎?

而孩子哭泣,也是一種表達,這種表達是和我們無關的,是孩子自己的。

哭,是這個階段的孩子表達他餓了、累了、煩躁了、傷心了...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會隨着孩子的成長而漸漸退化。

漸漸地,他學會了通過向朋友傾訴、旅行、運動等方式去處理情緒,也會更好地通過語言表達他的需求以獲得認可。

在他學會用其他的方式處理情緒和事情之前,請接受他哭泣吧,哭,是他現階段唯一的方法了。

面對孩子哭泣,蹲下來,抱抱他。當你蹲下來的時候,也就擁有了孩子的視角,看他所看,想他所想;當你抱抱他的時候,也就體會到了他的情緒,爲什麼傷心,爲什麼難過。

也許,你還可以和他說:你很難過,媽媽看到了,沒事兒,媽媽陪着你,你哭吧。

對孩子, “你什麼樣子我都接受”,是一種高級的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