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跟寶寶的親子游戲

本文已影響1.48W人 

現在的人們已經普遍接受剛出生的嬰兒並非完全無能的說法了,那麼剛出生的嬰兒有什麼“本事”呢?

父母跟寶寶的親子游戲

遊戲1: 認識無條件反射(0~6個月)

嬰兒出生半小時後,用乳頭或手指輕輕觸動一下他的面頰,他就會轉頭張嘴,作覓食吮吸動作,這就是嬰兒與生俱來的覓食反射。

將嬰兒抱起來,他會自然地向你側身,依偎在你胸前。嬰兒的依偎反射能讓照料者對嬰兒產生更多的憐愛之情,使嬰兒和照料者的關係更爲密切,小小嬰兒,就已是公關高手了。

嬰兒出生後不久,大人若觸摸他的手掌,他會將大人的手指緊緊握住,這叫做抓握反射,到1週歲時抓握反射就會消失。

新生嬰兒的這些反射能夠幫助嬰兒適應母親體外的生活,對嬰兒起到保護作用,也可用於測試嬰兒的神經系統的反應功能。這些反射也告訴爸爸媽媽,沒有互動、沒有體驗是不能真正地瞭解和培養好自己的寶寶的。

遊戲2:逮耗子(6個月~1歲)

爬行對6個月~1歲寶寶的心理髮展有巨大的積極意義。學會爬行使寶寶的行動力增強,活動範圍拓寬,不僅能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還有助於情緒發展。爬行讓寶寶學會看媽媽的表情,學會“警覺”,培養寶寶的“社會參照能力”。鍛鍊孩子爬行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有趣的遊戲加上爸爸媽媽的熱情鼓勵。

讓寶寶坐在柔軟的地毯上,把小棉絮團放在寶寶面前,爸爸媽媽一邊輕輕吹氣使棉絮團滾動起來,一邊對寶寶說:“逮耗子嘍,逮耗子嘍!”鼓勵寶寶爬過去抓棉絮團。當伸手要抓到時,爸爸媽媽可以繼續吹氣,讓寶寶跟着吹跑的棉絮團爬。注意寶寶的情緒和體力,適當的時候讓寶寶逮住“耗子”,不要讓寶寶太受挫折。

當追到棉絮團後,讓寶寶拿起來看看,爸爸媽媽可以當着寶寶的面再吹一次,讓寶寶也試一試。一旦寶寶能吹跑棉絮團,爸爸媽媽可以改變口氣,說:“搶啊搶啊!”和寶寶對搶,誰搶到後誰吹,增加遊戲的趣味性。

遊戲3:我來擺個大臉娃娃(1~3歲)

幼兒從小就對人臉非常感興趣,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入手,讓幼兒充分反覆擺弄,自己體驗人臉各個部位的位置和不同的形狀,並可以進一步識別不同的表情,這對幼兒的發展是很有益的。

爸爸媽媽事先準備好紙、彩筆、剪刀、膠水等工具,在一張紙上先畫一個大圓臉的輪廓,然後在另外的紙上畫出五官(眼,鼻,嘴,耳等),並剪下(數量不限)混在一起。讓孩子來擺個娃娃,並讓孩子一邊放一邊說出器官的名稱。爸爸媽媽幫孩子粘上膠水,由孩子自己來安排五官的位置。可以做出多個娃娃,並讓孩子來說明所擺的娃娃是什麼表情,並給娃娃起個名字。

這個遊戲讓孩子學會了確定器官的名稱和位置,孩子在濃厚的興趣中不知不覺鍛鍊了空間視覺能力。無論孩子擺成什麼樣子,父母都應該鼓勵,比如位置不對,父母可以開玩笑說寶寶擺了個大怪物或外星人等,問問孩子這個外星人有什麼特殊本領,並讓孩子看看爸爸媽媽長得是什麼樣子的。

遊戲4:分糖果遊戲(3~6歲)

數學學習不是抽象的,由於幼兒的思維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我們要善於利用生活中的教育機會,讓孩子來體驗數學的樂趣。

準備一些糖果(也可以用餅乾、水果、花生等),爸爸媽媽把糖果(例如6顆)放在桌子上,然後對孩子說:“寶寶,這兒有一些糖,你來給我們大家分,好不好?不過可不能偏心,要一樣多啊。”爸爸媽媽觀察孩子如何來分,分完後,讓孩子數數每人有多少顆。如果孩子分對了,再增加難度(例如再增加數量,或者不是正好平均分配),看看孩子如何來分,如果孩子有困難,爸爸媽媽可以提示孩子或者讓孩子自己來決定如何分。

孩子對平均分配的抽象概念還不能很好掌握,但是聯繫實際生活,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領會數學的奧妙,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這個遊戲也給予了孩子獨立自主的機會,鍛鍊了其獨立能力。每個孩子的分法可能各不相同,但都反映了其獨特的思維和情感。無論孩子怎樣分,父母都應當先給予理解,再酌情耐心引導。

遊戲5:從A到B(6~8歲)

從A點到B點,除了用走路、跑步、爬行,試試還能用什麼方式完成呢?從A到B的遊戲玩法很簡單,最適合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外出郊遊的時候作爲助興遊戲。在一塊空地上選擇相隔10~20米距離的A、B兩點,爸爸媽媽和孩子分別用不同的方法,從A點出發,到達B點,誰在1分鐘內想不出新點子,沒有出發,誰就退出比賽;誰的方法最多,堅持到最後,誰就贏;重複自己的或對手的方式就算犯規。

誰要是創造出了一個獨特的優美的或滑稽的步伐,大家一定要爲他喝彩鼓勵哦。爸爸媽媽此時就算使出倫巴、芭蕾、甚至特技本領也不一定能勝出呢。爸爸媽媽還可以事先錄製好各種節奏的音樂小段子,作爲遊戲的背景音樂,要求遊戲者按照音樂節奏來行動。說不定,還能給大家帶來新的靈感呢!

這個遊戲可以利用兒童好動的特點,充分激發兒童的創造熱情。並激發孩子對舞蹈、運動的興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