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長假帶孩子出去玩怎樣讓他記得住

本文已影響2.24W人 

五一長假帶孩子出去玩怎樣讓他記得住?假期帶孩子出去玩,不當當是玩玩而已,今年五一假期要放4天,家長可以好好計劃一下,給孩子一個有意義的假期。

其實,孩子 2 歲前,我很少帶他出遊。

出門多麻煩!衣服、奶粉、尿不溼,溼巾幹巾樣樣不能少,少一樣都可能後患無窮。麻煩倒是其次,關鍵是辛辛苦苦帶他見世面,他卻什麼都記不住,還不是白費事?

但,自從帶兩歲半的兒子遠遊一次後,我就再也不這樣想了!因爲我驚喜地發現,娃不但能記住事兒,還能超預期靈活應用。

有次帶娃去遊樂園正趕上假期,人特別多,隊特別長,我正擔心他沒耐心等、跟我鬧起來,沒想到娃的一句話讓我又驚又喜:

“ 媽媽,隊好長啊~ 彎彎的,跟長城一樣。

天啊,沒人教過他隊伍像長城,只有一個月前帶他爬長城是真的。看來他不僅記得爬長城這件事,還創造性地發散聯想,把長長的隊伍和長城聯想到了一起。

本以爲小孩子看風景啥也記不住,看也是白看,實際上,娃小腦瓜記的事兒比咱想象得多着呢!

五一長假帶孩子出去玩怎樣讓他記得住

三四歲的孩子就能記事啦!

那孩子到底什麼時候記事兒呢?

其實我們所說的孩子「記事」,一般是指孩子的自傳體記憶,就是能回憶個人信息或所經歷的生活事記。這種自傳體記憶通常在三四歲左右就開始發展了。不過也有的娃兩歲半左右就開始發展。

注意咯,自傳體記憶跟普通情節記憶不一樣,比如你能回憶起昨天跟誰一起吃早餐,但過一段時間後就記不起來了,除非昨天的早餐十分特殊,比如跟姚明(anyway,或者你特別特別喜歡的偶像)一起進餐!

也就是說,普通的情節記憶能不能轉化成日後印象深刻的自傳體記憶,要看記憶是否得到進一步加工、是否足夠特別、不同凡響。

去長城撒歡跑當然要比在小區、公園跑跑跳跳更特別、更新鮮刺激、更意義重大,孩子自然記得清楚。

有研究表明:3 歲小娃就能記得去麥當勞這類「生命中的重大事件」。

哈哈,跟我一樣,我也清楚記得自己第一次去麥當勞是什麼時候,還記得是媽媽帶我去的。

所以嘛,要想讓娃日後對你們一起走過的地方、做過的事,留下一星半點兒記憶,還需要對娃的記憶「特別」加工一下。

如果帶娃去了很多地方,一問總說不記得,那就要想想是不是這兩點沒做好:

去的地方稀鬆平常,和日常沒兩樣;

沒有給孩子進行記憶加工,讓珍貴的記憶白白流失了;

圍繞這兩點,咱來看看這次五一出行,做哪些事情能讓孩子記得更久點?

旅行,儘量不同尋常

既然是旅行,就玩些花樣,跟平時不同一點。否則孩子怎麼能感知到特別?

不過你千萬別緊張,以爲「特別」就是要去非洲大草原、國外大環遊。不是的,天天坐公交,這次改坐火車、坐飛機,也是「特別」之處,是跟平時不一樣的經歷。

上次帶兒子去外婆家,本來原計劃打算坐火車,但考慮到他坐過好幾次火車,沒了新鮮感,我就改了主意——坐飛機。

果然,飛機在他那次的旅行裏,是最有吸引力的。他回家後好一陣子,都在玩紙飛機的遊戲,還用大箱子當飛機,自己站在中間,每天「嗚嗚嗚」上演人機大戰。還會跟他的小朋友炫耀「我坐過飛機,你沒有吧?」

你看,即使旅行去的是熟悉的地方,咱也能通過改變交通工具等等方式,讓旅途的特別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

不要忘了上面提過的:自傳體記憶應該以新奇事件爲主題,而不是日常重複的事。

除了「新奇」外,對孩子的記憶加工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怎麼做呢?預熱加回顧。

出發前,給孩子預熱

很常見的一個場景:小傢伙跟着大人去旅行,突然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大人指東指西,孩子卻眼花繚亂、找不着北,晃了一圈就回家了,你問:

“ 記不記得我們去哪裏了,都看見什麼了?

娃一臉茫然。

喂喂喂,咱都沒跟孩子提前說一聲去哪兒、要看什麼,他能不懵圈嗎?更別指望記事兒了。

記住腦科學的結論:理解有助於記憶!

我們最好提前跟孩子說要去哪裏、準備好相關的知識,給孩子一個心理預期和鋪墊,孩子才能在到達旅行地後,立馬適應新環境,接受新信息。

所以,預熱、解說的出行準備工作必不可少。比如去迪士尼樂園前,給他看一看米老鼠的繪本和動畫,就比不看好。

看看我親身經歷的慘劇:帶兒子去迪士尼,我和他爸興高采烈鼓動他「看,米老鼠啊,看,唐老鴨啊!」兒子眼裏靜靜沒有一絲絲波瀾,估計他心裏吐槽「米老鼠什麼鬼?」

倒是毫不猶豫拉我們走向了滑滑梯:小區、公園到處可見的滑滑梯啊!

爲啥呢?想起腦科學的一個小知識:

孩子的大腦能同時處理的信息組塊比成人少,沒辦法整合信息。

我很自然聯想到 1 歲左右的小娃娃,用嬰兒車推着他們逛街,而他們呢?基本屬於閉關狀態:閉着眼睡覺。雖然說小娃娃睡眠多,但主要還是因爲「世界這麼精彩,可我看不過來,乾脆不看」!

不過別擔心,娃到兩三歲就進化了很多,可仍然進化得有限,腦科學又說了:

前期如果儲備了相關知識,就能幫助大腦減少認知負荷,騰出更多的記憶空間。

所以旅行前,提前看看相關的繪本、視頻或聽你講講有關的故事,是幫孩子降低記憶的難度。

哎,要是去迪士尼前,給兒子看兩本米老鼠的繪本,也不至於花那麼多票子,他卻獨鍾滑滑梯了。

回顧:聊天加深記憶

記憶的再加工,是聊出來的。

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研究,講的是孩子被帶到博物館旅行,一個星期後,研究人員測試孩子對旅行中的各個方面的記憶。

結果發現,讓孩子回憶博物館裏看過的東西,如果這些東西在回去的旅途中已經討論過,孩子就記得;沒有聊過沒有討論過,孩子就想不起來。

說明什麼呢?討論、聊天可以加深記憶啊!

這是多麼好的一個消息:晚上睡前,不用再愁跟孩子沒話可說,把白天的見聞和孩子聊一聊,就有可能讓這一部分記憶轉爲自傳體記憶。

今天咱們去了動物園,看到好多動物,有老虎,大象,還有啥,媽媽都忘了,你記不記得?

小傢伙趕快補上,還有「長脖子長頸鹿呢!」

媽媽愛吃米飯,你愛吃包子,大熊貓愛吃什麼呀?

連吃飯的時候都能順帶加工一下自傳體記憶,何樂而不爲!

當然還可以藉助繪本來聊天,繪本的圖畫有助於回想細節、展現語言無法表述的東西。比如去動物園前後,我都會給娃看《晚安,大猩猩》,書裏不僅有各種小動物,還構成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比單純動物認知的繪本要有趣得多。

最後叨一叨

你看,想讓娃記得久一點,還是有方法的。只要你多花一點心思,選擇一些跟日常不一樣的地方,出行前、後預熱加回顧,孩子能記住的會超出你的想象。

還記得開頭的例子吧?「長長的隊,像長城!」沒去過長城、沒記住長城,孩子怎麼能創造出這樣的比喻來呢?

所以再不要以娃「年紀小啥也記不住」爲藉口不帶娃旅行了。

好了,看到這裏,有的媽媽可能要問了:

那 2 歲以下的小奶娃,是不是就沒必要帶出去旅行了?

我想強調的一點是,如果你是帶着功利的目的「期待懷裏的小奶娃長見識」,那真沒什麼太大必要,畢竟對他們而言,家附近的環境已經足夠豐富了;

可如果你只是喜歡帶娃旅行,前期又做好了準備,帶孩子一起玩玩也蠻好的。

帶娃遊玩,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只需要用心地陪他體驗。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