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量力的成語故事】不自量力的意思

本文已影響2.38W人 

不自量力的故事

春秋時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內有兩個諸侯國,一個是鄭國,一是息國。公元前712年,息國向鄭國發動了戰爭。

這兩個諸侯國雖然都很小,但息國的人力與物力比鄭國要少得多,軍力也要弱得多。戰爭自然以息國的失敗而告終。

事後,一些有見識的人分析出,息國快要滅亡了。他們分析的根據是,息國一不考慮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勝,三不同親近的國家籠絡好關係,四不把自己向鄭國進攻的道理講清楚,五不明辨失敗的罪過和責任是誰。犯了這五條錯誤,還要出師征伐別國,結果遭到失敗,這不是非常自然的嗎?

【不自量力的成語故事】不自量力的意思

不自量力的材料

【注音】bù zì liàng lì

【出處】《左傳·隱公十一年》荊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解釋】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實力。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對自己估計過高

【近義詞】螳臂擋車、蚍蜉憾樹

【反義詞】妄自菲薄、自知之明、量力而行

【年代】古代

【例句】戰爭初期,歐洲的大多數軍事家認爲日本不自量力,然而結果與他們的預料相反,日本打敗了俄國。

【不自量力的成語故事】不自量力的意思 第2張

不自量力的點評

這個故事啓示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量力而行。不自量力,只會事倍功半,甚至失敗到萬劫不復的地步。所以小朋友們,要能正確估計自己的力量,不要盲目自大,要踏實的去做好每一件事哦!

【不自量力的成語故事】不自量力的意思 第3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