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的成語故事】關於一的成語故事100字 關於一的成語大全

本文已影響2.8W人 

關於一的成語故事講述了6個成語故事。說到一這個字,小朋友腦海裏閃現出哪些成語呢?你知道那些成語背後的故事嗎?今天小編爲大家整理了6個關於一的成語故事哦,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關於一的成語故事:百不一存

蘇厲,是戰國時期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有一次,他聽說秦國大將白起將要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佔領,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險。於是,蘇厲對周王說:“白起這幾年打敗過韓、趙等國,奪取了許多土地。如果白起攻下大梁,周王室危險了!您應當想辦法阻止白起出兵。”於是周王派蘇厲前往秦國。蘇厲對白起說:“從前,楚國有一個名叫養由基的人,是一個射箭能手,他距離柳樹一百步放箭射擊,每箭都射中柳葉的中心,百發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說射得很好,可是一個過路的人卻說:‘這個人,可以教他該怎樣射了。’

養由基聽了這話,心裏很不舒服,就說:‘大家都說我射得好,你竟說可以教我射了,你爲什麼不來替我射那柳葉呢!’

那個人說:‘我不能教你怎樣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領;不過你有沒有想過,你射柳葉百發百中,但是卻不善於休息,等一會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會前功盡棄。’”講完這段故事,蘇厲把話題拉回來說:“你已經打敗了韓、趙等國,取得了許多土地,功勞很大。陛下派你帶兵出關,經過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進攻大梁,如果這一仗不能取勝,就會前功盡棄。你不如說自己生病,不要出兵爲好。”

白起聽了,笑着說:“我所向披靡,百戰百勝,怎麼會不能取勝呢?”

於是,他沒有被蘇厲說動,率兵攻打魏國,果然又大獲全勝,奪取了魏國的幾十座城池。

百不一存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bǎi bù yī cún

【出處】北周·宇文逌《序》:“昔在陽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亂,百不一存。”

【解釋】一百個裏面沒有留下一個。表示喪失殆盡。

【用法】緊縮式;作賓語、定語;指全部喪失。

【近義詞】白無一存 百不存一

【反義詞】完好無損、安然無恙

【例句】岳飛從小立下報國志向,~,苦練武藝,終於成爲一個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

關於一的成語故事:百不一存點評

白起一生領兵打仗無數,共殲滅六國軍隊一百餘萬。攻六國城池大小七十餘座,奇蹟是在那個戰火連天的歲月,一生從來沒有打過敗仗,(各種歷史資料表明的確一次也沒敗過)並且經常以少勝多。既是高超的戰術家又是高明的戰略家。其指揮的戰爭的規模之大,戰鬥之殘酷後世鮮有能比者!所以說,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需要有戰略哦,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關於一的成語故事】關於一的成語故事100字 關於一的成語大全

關於一的成語故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宋朝時,長沙有位高僧叫景岑(cén),號招賢大師,人們稱他“長沙和尚”,他經常到各地去傳道講經。

一天,招賢大師應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講經。大師講得深入淺出,娓娓動聽,聽的人深受感染。招賢大師講經完畢後,一名僧人站起來,向他提了幾個問題,大師慢慢地作答起來。那僧人聽到不懂處,又向大師提問,於是兩人一問一答,氣氛親切自然。他倆談論的是有關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內容。爲了說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麼回事兒,招賢大師當場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謂偈帖,就是佛教中記載唱詞的本子。但見大師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到:

百尺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爲真。

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意爲“百丈的竹竿並不算高,尚需更進一步,十方世界纔算是真正的高峯”。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bǎi chǐ gān tóu,gèng jìn yī bù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爲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解釋】意指學問、成績等達到很高程度後繼續努力,爭取更大進步。

【用法】作謂語、狀語;比喻即使取得好成績還要努力,含褒義。也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

【近義詞】再接再厲、精益求精、勇往直前、一往直前

【反義詞】每況愈下、故步自封、日就衰敗、墨守成規

關於一的成語故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點評

俗話說,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即使道行、造詣已深,仍然需要修煉提高。如果道行的修養到了百尺竿頭那樣的境地不再前進,那麼,雖然了得,卻還不是純真;即使修到百尺竿頭的頂端,仍然不能鬆勁,絕對不能自滿,也絕對不能中輟,繼續用心去做,仔細去做,纔會取得更大的進步。我們學習的時候,也不能取得了一點成績就滿足,從而故步自封,要知道知識的海洋是沒有窮盡的,唯有堅持不懈地學習,才能更接近真理的彼岸。

【關於一的成語故事】關於一的成語故事100字 關於一的成語大全 第2張

關於一的成語故事:百裏挑一

賈寶玉中舉後失蹤,全家上下都找不到他,估計希望不大,就把他房內的丫鬟除伺候薛寶釵的人外,其餘都打發出去,襲人的哥哥花自芳爲襲人找一個百裏挑一的女婿蔣玉菡,並派她嫂子去賈府接襲人回家。襲人抱定不嫁的決心,但兄命難違只得出嫁。

百裏挑一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bǎi lǐ tiāo yī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姑爺年紀略大幾歲,並沒有娶過的,況且人物兒長的是百裏挑一的。”

【解釋】一百個當中就挑出這一個來。形容人才出衆。

【用法】作定語;形容人才出衆。

【近義詞】數一數二、鳳毛麟角、出類拔萃

【反義詞】比比皆是、俯拾即是、多如牛毛

關於一的成語故事:百裏挑一點評

現在是一個從資格社會向能力社會轉換的重要歷史階段,人的發展最終可依靠的就是能力。所以小朋友們應該從小打好基礎,這樣在今後的人生路會走得順一點,要努力讓自己成爲不可替代的人哦!

【關於一的成語故事】關於一的成語故事100字 關於一的成語大全 第3張

關於一的成語故事:百無一是

明代唐伯虎不僅堪稱繪畫奇才,在詩文字謎方面也頗有見解。他的好友、才子祝枝山的家裏有一個花園。春天到來,園中牡丹盛開,色彩繽紛。

有一天,祝枝山邀了許多好友前來賞花,並且要大家從各色牡丹花中各選一株,然後評點花中之魁。一時間,衆說紛紜,有的說紅的,有的說紫的,有的說黃的,只有唐伯虎賞而不言。大家都知道他是評花的高手,便異口同聲地要他發表高見。唐伯虎微微一笑說:“百無一是(意思是所有的花沒有一種可以評上)。”大家聽了很愕然,都認爲唐伯虎過於狂妄,出言不遜,牡丹本是花中之王,更何況在這奼紫嫣紅之中竟沒有一株牡丹是他看得上眼的牡丹花。唯有主人祝枝山聽了恍然大悟,連稱:“高見!高見!花中自無一是(意思是自然沒有一種花可以評上)。”

聰明的讀者,唐伯虎與祝枝山之言本是一個謎,你能揭開這個謎嗎?

謎底:唐伯虎說的花中之魁是“白”牡丹,祝枝山說的也是。

分析:

不光是字上面所說的”百無一是“代表就是把“百”字的 “一”去掉就是白了。

還做了這樣的詮釋,各種牡丹奼紫嫣紅,卻沒有白牡丹。也是“百無一是”的說明,意思就是最好的花這裏面都沒有,唐伯虎所指的最好的花也就是白牡丹。

百無一是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bǎi wú yī shì

【出處】宋·袁採《袁氏世範》:“至於百無一是,且朝夕以此相臨,極爲難處。”

【解釋】幹一百件事,也沒有做對一件。形容全都做錯了,一無是處。

【用法】作謂語;形容全都做錯了,一無是處

【近義詞】百無一用、一無可取、一無是處

【反義詞】超凡入聖、完美無缺

【例句】此人做事百無一是,如若重用應當三思而後行。

關於一的成語故事:百無一是點評

一個人有沒有能力,不是看他知道什麼,能做什麼,而是看他是否經常“悟到”,“悟到”了,能力就形成了,因爲,只有悟出的纔是自己的!所以許多事情要靠自己親身經歷,去感悟,去總結經驗,這一次做錯了沒關係,下一次有經驗,不再錯就好了。

【關於一的成語故事】關於一的成語故事100字 關於一的成語大全 第4張

關於一的成語故事:一知半解

對於“一知半解”一語的源頭,有人以爲來自於宋代大儒張栻的〈寄周子充尚書〉。張栻爲宋代著名理學家之一,〈寄周子充尚書〉中有一段文字是講述他即知即行、知行合一的理學觀。他認爲學者欲窮究真理,應同時注意到“致知”與“力行”兩種工夫,將所知付諸行動,行動時又不斷思慮以增所知,如此周而復始方能有持續的進步。但若爲學時未求真知,光憑主觀揣度,或不求甚解,又以其爲所知並據之而行,那麼所得的一切將會是虛妄不實的。張栻這段文字,不但強調了“致知”與“力行”的爲學工夫,也闡明瞭求真知的必要性。而後人便以他文中的“一知半解”,用來形容一個人所知不全,瞭解不深。另外,在同一時代嚴羽所作的《滄浪詩話》中,亦見此語。《滄浪詩話》是本文學批評專著,以禪道論詩,主張詩貴妙悟。在〈詩辯〉一篇中便說:“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又說“悟有淺深,有分限,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悟之淺深自然就影響詩的成就。而有人以爲“一知半解”即源於此處的“一知半解之悟”,也是用來形容瞭解有限,不夠深入。

一知半解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yī zhī bàn jiě

【出處】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

【解釋】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徹。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否定句

【近義詞】一孔之見、浮光掠影、囫圇吞棗

【反義詞】一孔之見、浮光掠影、囫圇吞棗

【例句】這時我們也都一知半解地闡發了一點在平原遊擊中應得着重偵察工作的理由。

關於一的成語故事:一知半解點評

學習,最忌諱一知半解。要想學習好,必須養成獨立鑽研、善於思考、務求甚解的習慣。首先,應該學會站在系統的高度把握知識。其次,應該學會追根溯源,尋求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學習最忌死記硬背,弄清楚道理更重要,所以不論學習什麼內容,都要問爲什麼,這樣學到的知識似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再次,應該學會發散思維,養成聯想的思維習慣。在學習中我們應經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等方面的聯繫,不要孤立的對待知識,養成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的習慣,有意識地去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及獨創性。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學習的核心就是思維的核心,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提高智力素質,智力素質提高了,知識的學習會變得容易。

【關於一的成語故事】關於一的成語故事100字 關於一的成語大全 第5張

關於一的成語故事:背城借一

公元前589年,晉、魯、衛三國的聯軍擊敗齊軍後,齊傾公派大臣賓媚人(即國佐,曾主持齊國之政)帶上賄賂去見晉軍主帥,當時晉方提出了屈辱齊國的苛刻條件:必以齊侯之母爲人質,並且將齊國境內田間的壟畝變成東西走向,這樣道路、水渠都將成爲東西方向,以便晉軍的行動,賓媚人本着維護齊國尊嚴,堅決地加以拒絕,並準備決一死戰(原話中爲背城借一)。再加上魯、衛兩軍主將的勸說,晉終於放棄了繼續進攻的主張,簽訂了盟約,齊國得以轉危爲安。後來以“背城借一”表示誓與敵人決一死戰。

背城借一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bèi chéng jiè yī

【出處】《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餘燼,背城借一。”

【解釋】背:背向;借:憑藉;一:一戰。在自己城下和敵人決一死戰。多指決定存亡的最後一戰。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作最後一搏,在自己城下與敵人決一死戰。

【近義詞】背水一戰、破釜沉舟

【反義詞】重整旗鼓

關於一的成語故事:背城借一點評

人生的路上總是一波三折,而成功的背後,也總是飽含艱辛。前程,十分遙遠,十二分艱難,需要十五分勇氣!其實我們要想獲得成功,就要把每天都當做生命的最後一天,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每一天過的有意義。

【關於一的成語故事】關於一的成語故事100字 關於一的成語大全 第6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