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對小學生活必須消除的4個認知誤區!

本文已影響2.86W人 

日曆一頁頁翻過,距離開學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對於一些孩子來說,他們對於上學,有興奮,有緊張,有期待,有害怕。

是的,他們就是即將步入小學一年級的新生。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父母和孩子們就像立刻被納入了一條全新的生活軌道,完全不同的作息時間、不同的規則和要求、表情嚴肅起來的老師、作業問題、磨蹭問題……

隨之而來的是父母和孩子的不知所措和手忙腳亂,而這些混亂,一方面是因爲孩子入學前的準備不充分,另一方面則是父母的心理準備不充分,對於小學生活有着一些認知上的誤區。

而父母們是否有着充分的心理建設,直接影響着孩子能否順利過渡到小學生活。

1誤區一:分數

對於分數,父母通常有兩種觀點,

一是:分數不重要。

他們會對孩子說:分數並不重要,盡力就好。

父母給到孩子了一個評價標準,但是在學校的班級中孩子接受的是另外一套評價標準,而孩子更重視的是後者。

這樣會讓孩子失落、有挫敗感,因爲自己在學校的評價體系中成績是不好的,而父母告訴我“盡力就可以了”,所以孩子會認爲自己盡力也做不好。

該怎麼說呢?可以補上一句:“媽媽知道你這次盡力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次沒考好是什麼原因。”

第二種觀點是:分數最重要。

可能父母沒有說出來,但是是潛意識的行爲,表現就是將對孩子的評價直接和學習掛鉤。

在這裏我想介紹一下一個人自我評價體系的形成:

自我評價的形成最初依賴於:父母、老師、同學……如果學習成爲環境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時,孩子的自我評價就會單一,成績好自我評價就高,成績低自我評價就低,但是這樣的評價是不客觀的。

因此,我的觀點是:

分數是重要的,分數說明了對知識的理解;

是否有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分數影響了孩子的自信心、成就感、自我評價、社會地位、人際交往。

但分數不該是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

父母需要透過分數看到背後的問題,從而正確引導孩子解決他的問題。

父母們對小學生活必須消除的4個認知誤區!

2誤區二:責任

終於上學啦!教育就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父母只是需要檢查作業。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成年人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時,也在教育兒童。他們怎樣穿戴、怎樣同別人談話,”

我的觀點:

家庭教育是無可取代的,而且高於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規劃系統中,學校教育只是其中一個環節,所以學校和老師,是和父母一起來助力孩子成長的。

3誤區三:注重管,忽略教

管:做什麼;效率高;效果好;能力弱

教:怎麼做;效率低;效果差;能力強

在剛剛上小學的孩子,很多父母會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更多的去管孩子,如不斷催孩子早點做完作業早點睡覺、孩子總是做錯父母直接就給個正確答案、孩子做得慢就越俎代庖……

卻不知雖然管重要,但是教更重要。與其催孩子寫作業,不如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孩子做錯的地方,教孩子知道錯在哪裏爲什麼錯;至於做得慢的孩子,更要陪孩子度過這段時期,找到慢的原因,再對症改進。

能力的差別從孩子三、四年級的時候就會明顯體現出來了,之前以“管”爲主的父母想放手、覺得該放手的時候發現孩子很費勁,能力弱。

4誤區四:家校關係

良好的家校關係,直接決定着孩子在學校生活的幸福感。但並不是所有父母都能處理好與學校的關係。

據我的觀察,一部分父母的角色就像是“傳聲筒”。他們負責傳達老師的要求並堅持執行,老師批評父母也跟着批評,這樣孩子會有被孤立的感覺

而另一部分父母的角色則是“對着幹”。父母橫豎看不慣學校或老師的做法,而且還當着孩子的面表達出來,這會讓孩子左右爲難。

我的觀點是:

建議剛剛入校的父母經常和老師溝通,多瞭解情況,也讓老師多瞭解你的想法,瞭解孩子的特點,良好的家校關係非常重要。

這些誤區,也正是孩子上小學前父母們必做的心理建設,做好了心理準備,擺正了心態,孩子的順利入學已經成功了一半!下次我們來談談孩子要做哪些準備。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