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爸爸這麼做,會更有效果!

本文已影響8.37K人 

昨天回家的時候,在地鐵上看到一個場景。

一個8歲的小姑娘在地鐵行駛中摔倒了,哭了起來。一旁的爸爸不僅沒有安慰她,反而在責怪着:“都叫你抓緊扶手,你就是不聽,現在跌倒疼了吧?”

爸爸的言語中帶有幾分戲謔和懊惱,還有丁點憤怒。

在車廂內,小女孩哭着,爸爸訓斥着,而路人們則繼續冷眼着看自己的手機。

孩子犯錯,爸爸這麼做,會更有效果!

看到這個畫面,我還是有點感觸的。我感觸的不是路人的淡漠,而是爸爸的責備。

中國家庭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對孩子充滿着愛。只是這種愛的表達,不集中在當下,而集中在未來。

我們都知道,爸爸訓斥孩子,是爲了避免孩子再次受到傷害,這的確是一種愛的體現。

但是這種愛,不體現在現在,而是體現在未來。

我記得有個教授說過:

“中國家庭非常非常愛孩子,但對孩子卻缺少情感支持(emotional support)。你們可以爲了孩子犧牲自己,傾其所有,卻總習慣在孩子情感最脆弱的時候雪上加霜。”

是的,孩子當下最需要的是包容接納和情感支持,這纔是孩子當下想要的愛。

什麼叫情感支持?

多數學者認爲,情感,即人對於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的體驗。

而情感支持,就是對滿足人的這種主觀需要的一種支持。

說白了就是滿足個體的情感需要。

而我們,很喜歡在孩子需要情感支持的時候,跟孩子講“大道理”。

“你以後要扶着把手。”

“都跟你說了你這樣不行。”

“你看,不聽我說的,吃虧了吧?”

……

這些大道理蘊含着過去的責備以及對未來的期盼,但這都不是孩子當下需要的。

孩子想要的是情感上和發自真心的支持。

人是能夠知道“好和壞”的,孩子也一樣。

孩子犯錯,他們自己已經處於情感受挫的狀態,這時我們需要做的是先給予他支持,讓他“爬出”這份受挫情感,等到情感平復了,再教育。

否則,孩子只會害怕,只會恐懼,只會在未來想方設法的逃避,因爲你以前給他傷口撒的“鹽”,實在太痛了,他不敢再一次面對。

所以爸爸以後,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呢?

1聽比說更重要

孩子犯錯,爸爸這麼做,會更有效果! 第2張

各位爸爸要先明白一個道理,孩子犯錯以後,聽比說更重要。

這裏的聽和說,是指爸爸的,爸爸此時無需大道理,只需要耐心傾聽孩子的“哭訴”。

你需要忍住你自己,不要“好爲人師”。因爲我們要明白一點,最瞭解自己的情緒的,只有自己。這點對於孩子來說,同樣適用。

所以針對孩子挫折後的消極情緒,爸爸需要耐心傾聽。同時, 爸爸也要鼓勵孩子,去表達他們的情緒。

研究表明,針對孩子的消極情緒,爸爸的適中的鼓勵表達,會有利於孩子社會技能的發展。[1]

記住,爸爸的陪伴和願意聆聽的態度,比任何的話語都來得重要。

2解決情緒,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孩子犯錯,爸爸這麼做,會更有效果! 第3張

另外,爸爸除了要傾聽以外,還要明白一個道理。

解決情緒,比解決問題更加重要。

像我昨天看到的那個小女孩,其實她在哭着,有着很多情緒。但是爸爸卻忽略了情緒,選擇去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管教和訓斥,期待孩子下次不再進行這樣的行爲。

爲什麼爸爸會那麼急着要去進行教育?因爲爸爸害怕孩子會再次受到傷害,這是愛的展現。

但孩子不懂,孩子不懂這也是愛。孩子感受到這種教育和管束,會有兩種反應。

一種是變得叛逆起來,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

第二種則是恐懼和畏懼,要不變得更加“熊”去測試爸爸對自己的愛;要不就變得畏畏縮縮能逃就逃。

爸爸們要明白,你的教育,或許並不能夠得到你想要的效果。

因此,我們應該在任何時候,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

不要因爲我們愛的錯誤表達,而去破壞給予孩子情感支持的環境。

請用正確的方式表達愛,請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

不要低估愛的力量,也不要高估教育的手段。畢竟愛,就是最好的教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