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愛我你就放開我

本文已影響1.77W人 

又是一次歇斯底里的爭吵,媽媽脫口而出:“我做的一切,還不是爲了你好,我容易嗎!”我的接話就堵在了嗓子眼兒···

媽媽繼續咆哮:“我辛辛苦苦把你養大,不是讓你跑那麼遠的,你就不能老老實實在家裏,安安穩穩找個差不多點兒的人嗎?!!!”我無言以對,感覺自己像是被什麼東西綁住了手腳···

媽媽還沒有停止的意思:“我一個人辛辛苦苦把你哥和你拉扯大,現在我年紀大了,你們都要離我而去,那以後我病了,也沒人管,不如現在就直接死了算了···”

是的,這麼水深火熱的母子關係,劍拔弩張地頻繁在我家上演着。每一次都是以媽媽曾經的勞苦功高爲結局。

是啊,在這個家裏,就是這樣“不公平”的付出感破壞了我們的母子關係。

一次次,在爭吵過的深夜裏,我一個人蜷縮在被窩裏,顫抖着祈願:“媽,如果你也愛我,請你學着放手,請你讓我找到自己!”

不知道這樣的對話,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某個你是否也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地聽到過。但我知道,作爲爸媽的子女,我們在內心裏其實是抗拒的、防禦的、無法接受的,完全不願意“聽從擺佈”。

然而,我每每又會在邁出“反抗”的第一步時,內心充滿了愧疚,像是走在一條佈滿荊棘的路上。

曾經,媽媽是那麼的強大,爲了自己想達到的生活,比男人還男人,像是我的神。

現在的家裏,媽媽是全職的家庭主婦,家就是她的整個世界,她全年365天日日無休地照顧着家裏的每一個人。

然而,卻在無止境的付出裏失去了自我,慢慢變成了一個“牢騷滿地走”的“怨婦”。

其實,一開始媽媽所有的付出都是自願的,沒有任何人的逼迫。只是漸漸的,在這種一味的情感消耗中,媽媽覺得不值得了,不平衡了,於是就歇斯底里的索取回報,卻忘記了這一切的開始,只是她自己主動的選擇,心甘情願的選擇。

媽媽:愛我你就放開我

在整個家庭關係裏,作爲家庭付出最多的人,媽媽的情感耗竭了,缺乏能量了,表現出不願意繼續爲自己曾經做出的選擇買單了。但經年累月的付出使得她無法放棄自己的“赫赫戰功”,她開始給自己另尋途徑去釋放自己壓抑心頭的不平衡感——索取。

媽媽從一個美豔的少婦逐漸變成了一個時時刻刻把“我爲你做了多少,而你爲什麼不爲我做點什麼”掛在嘴邊的老嫗,面目猙獰、醜陋不堪、不忍直視。也許,她只是想爲自己的付出感不那麼孤單,找到自我內在的平衡,但這種“我給了你,你必須還我”的情感模式,是赤裸裸的利用正常人類都有的內疚感進行道德綁架。一次兩次也許管用,時間久了這種沉重的愛只會讓我更想逃離。並且從你心理不平衡想要瘋狂的索取回報的時候這段感情已經走到窮途末路了。

是的,我喘息不過來了,我解決不掉了,我應付不了了!

所以,我逃離了···

我選擇遠離家鄉,遠離家庭,遠離媽媽。

媽媽的愛,媽媽的付出,媽媽的言語,就像枷鎖一樣封鎖着我人生的路,只能讓我止步不前;就像一把尖刀,刺在我的心頭,只能讓我痛到無力還擊。

我覺的自己的人生好累,“因爲我比你付出得多,所以我就應該得到你更多的回報!”這種邏輯上看似合理、實則不通的評判,曾一度讓我陷入人生的低谷——抑鬱,就是這種無比巨大的“付出感”爲我帶來的“內疚感”幾乎拖垮了我,讓我深陷自己的矛盾糾結裏,一蹶不振,萎靡至極。

後來,我在失意到極點的時候走進了一家心理諮詢機構。在哪裏,我找到了自己,理解了媽媽。

諮詢師告訴我,媽媽的這種狀態是一種嚴重的認知誤區——“反黃金法則”,就是“我對別人怎樣,別人就必須對我怎樣”。而我,則是在控制型父母的養育下,產生的“自我意識”弱化,缺乏應有的獨立性和自主意識。

的確,再後期的諮詢中,我發現,媽媽對我的影響不僅在於“我和媽媽”關係的劍拔弩張,也出現在了我的戀愛關係裏。我有一種“畸形”的戀愛觀——我會十分投入的開展感情,對女朋友關心、呵護備至,捕捉任何一條她發表的信息,來通過各種形式的“驚喜”來滿足女友的需要。但每次的戀愛關係都不能持久,開始我一直懊惱,這些女人都太不識貨了,我這麼好的“優質潛力股”,居然能被女朋友踹了!!!

後來才發現,是我,在戀愛中,帶入了“反黃金法則”,認爲“我願意爲你付出,是因爲我愛你;你不肯爲我花時間、花精力、花金錢,就說明你根本不在乎我”。一次次地讓自己在感情裏抓狂不已,甚至歇斯底里,也讓一個個女朋友對我大失所望,終致分手。

諮詢師告訴我:當一方內心的“付出感”積累得越來越多,開始不自覺地期待對方有所回饋的時候,如果並沒有得到預期的回饋,不平衡和不幸福感就會滋生。一旦這種內心預期的回饋長時間得不到滿足,感情的天平就會失衡,矛盾也會爆發。

後來,我在網上看到一句話“我的一切付出都是一場心甘情願,我對此絕口不提。你若投桃報李,我會十分感激。你若無動於衷,我也不灰心喪氣。直到有一天我不願再這般愛你,那就讓我們一別兩寬,各生歡喜。”我覺得,無論是在和母親的分離上,還是在和女友的關係上,我都缺乏這樣一種心態。

媽媽在家裏嘗試用“付出感”綁架我,我又何嘗不是用自己的“付出感”綁架別人呢!!!

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重新成長的機會,我真的想跟媽媽早點“決裂”,告訴媽媽“愛我,你就放開我,給我成長的空間,應有的責任和擔當!”不要用“我爲你付出了這麼多,所以你一定要聽我話”來捆綁我的羽翼,影響我的人生。

諮詢師告訴我,我之所以表面抗拒媽媽,潛意識上卻繼承了媽媽的這種“付出感”狀態,是因爲在我的成長中,控制力強的父母造成的我的“自我意識較弱”,從小形成的“討好型人格”,需要在生活或親密關係裏,將精神中心全部依附在對方身上,從對方的迴應裏找到存在感,特別容易迷失自我。

諮詢師在最後幾次諮詢裏,反覆向我強調“黃金法則”——你希望對方怎麼對你,你就怎麼對待對方。如果你希望別人愛你,親近你,幫助你,你就應該去愛別人,親近別人,幫助別人。但絕對不要錯誤地以爲,如果你愛別人,別人就一定會愛你,如果你親近別人,別人也必然親近你,如果你幫助別人,別人肯定也會幫助你。

和我一樣,好像每一個家庭裏都有一個偉大的“自我犧牲者”,會把全部的生命熱情投放到家庭中,同時卻也讓家變成了牢籠。

其實,你對生活報以微笑,生活還你一個擁抱,那是極好的!

但是,如果生活沒有還你一個擁抱,你就不微笑了麼?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