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讓小學生暑假日理萬機,人民日報刊文:多點“無用之用”

本文已影響2.73K人 

這是一個一年級小學生的暑期計劃表:從早8點半到晚9點,從週一到週日,除了吃飯睡覺,都輾轉於各種培訓班,有語文、數學、英語,也有輪滑、游泳、籃球……豐富多彩,“日理萬機”,學校生活與之相比,簡直太輕鬆了。

這是一個一年級小學生的暑期計劃表:從早8點半到晚9點,從週一到週日,除了吃飯睡覺,都輾轉於各種培訓班,有語文、數學、英語,也有輪滑、游泳、籃球……豐富多彩,“日理萬機”,學校生活與之相比,簡直太輕鬆了。

暑假怎麼過?在很多家長看來,查漏補缺、“彎道超車”,比傻玩兩個月好得多。別人都在學,自己不努力,等到9月一開學,恐怕哭都來不及。這種大環境下,讓孩子過一個自由的暑假,做一些“浪費時間”的事,簡直是家長的失職。甚至只求付出,不問收穫,都會被認爲是效率低下和疏於管理。於是,報識字班前,先要老師承諾能認足1000個字;報英語班前,先確保教學目標是自如會話300句;報籃球班前,先預計水平能提高多少……如果帶孩子旅遊,回來不做幻燈片、不寫遊記,簡直是“白去了”;讓孩子讀課外書,讀完沒寫讀書筆記,更是“白讀了”。

家長讓小學生暑假日理萬機,人民日報刊文:多點“無用之用”

目的性強,不是壞事,畢竟,有的才能放矢。但令人擔憂的是,這種目的性,可能看到了孩子的一年兩年、三年五年,並沒有看到孩子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人生是場馬拉松,對低幼兒童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興趣、養成習慣、形成能力。這個時期是思想和體驗的“矇昧”階段,是夢想的編織時期,需要很多“無意義”的嘗試,以確定一生的興趣所在;需要很多時間的“浪費”,以形成一生的基調和底色。作家莫言曾說,直到現在,自己動用的還是20歲以前積累的生活。那時,他牽着兩頭牛放牧,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白雲,聽樹上的鳥叫,細細體味青草生長的聲響,“這種跟大地接觸的機會,這種很長時間孤獨地跟動物在一起的狀態,都讓我想入非非。”

家長讓小學生暑假日理萬機,人民日報刊文:多點“無用之用” 第2張

在現在很多家長看來,莫言簡直是“虛度光陰”,可正是這“虛度無用”的時光,成就了他天馬行空的想象,爲後來造就一部部文化作品紮下了根基。如果當年的莫言如今天行色匆匆的孩子,能有足夠的時間幻想嗎?他還會是那個莫言嗎?

家長讓小學生暑假日理萬機,人民日報刊文:多點“無用之用” 第3張

很多時候,人生的付出,有的是“有用之用”,比如識字班中認的字,數學課上學的題,升學考試,十分有用;有的卻是“無用之用”,比如蹲在路邊看蝸牛慢慢爬,躺在草地看白雲輕輕飄,宅在家中做喜歡的小手工,漂在海上讓思緒“雲捲雲舒”……往往讓人生充盈豐滿的同時,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家長讓小學生暑假日理萬機,人民日報刊文:多點“無用之用” 第4張

給暑假一點留白,多點“無用之用”,不是放鬆要求,而是爲了更好地成長。我們不是拒絕孩子“比學趕超”,因爲凡是脫離競爭環境談“減負”,都是不切實際的。只是希望家長能認識到“玩”的價值,哪怕不能全程“自由”,也起碼安排一定時間讓孩子玩好。很多時候,玩得好才能學得好,一味追求高效率,不但違反了兒童特別是低齡兒童的認知規律,而且欲速不達。這兩天,有條新聞很熱,一個高中生憑藉精湛的摺紙手藝,折服了大學自主招生考官,被降60分錄取。試想,如果他“心無旁騖”地專注學業,這摺紙的“無用之用”又從何發展呢?

“有用之用”和“無用之用”,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好像一架子書中的教材教輔和“閒書”。“有用”的教材教輔,可能升學之後就被拋棄,在時間流逝中漸漸淡忘;“無用”的“閒書”,反倒可能成爲一生的伴侶,讓人從中汲取長久的溫暖和啓迪。對很多孩子而言,機械重複的“有用之用”,往往帶來疲倦、無趣和厭煩,扼殺的是創新創造能力;孩子們喜歡的“無用之用”,纔是真正的樂趣、愛好所在,更容易爲未來成才埋下希望的種子。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