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跟人爭執,怎麼辦?

本文已影響1.11W人 

孩子喜歡跟人爭執,怎麼辦?
孩子之間的爭執,往往並沒有什麼原則性的對與錯,只是由於各處的生活環境不同、個性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而產生不同意見。其實,如果沒有大人的介入、沒大人明顯地一貫地、不分對錯地支持一方,他們的爭執很可能很快平息下去了。  毛女士和兒子吃過晚飯後來到操場散步,兒子很快融入到小夥伴的遊戲中去了。毛女士就在邊上和大人聊天。沒過多久,卻聽到孩子們的爭吵聲:“這是我的小凳子”“不是,是我的!”循聲看去,小杰和兒子正在槍操場上的小凳子,各自抓着凳子不肯放手。毛女士正要過去制止,卻被邊上一位老師攔住了:“你先看着,看看他們自己有沒有辦法解決。”毛女士有點顧慮,還是聽從了老師的建議,在一旁“監視”起他們的行動。  他們的爭吵已經升級:小杰的臉漲得通紅,兒子也瞪圓了眼睛,兩人就像好鬥的公雞,僵持不下。這時,一旁懂事的佳佳急了:“別搶,老是這樣誰也別想坐。”兩隻“公雞”像見了救星“是我先拿到的。”“不對,是我先拿到的,我的凳子。”兩人爭着向佳佳訴說,期望得到她的同情。佳佳聽了也很爲難,想了想:“要不你們剪刀石頭布吧!誰贏誰就拿凳子。”兩人想想同意了。“石頭、剪子、布”經過一番角逐,兒子贏了,小杰只好不開心地服氣。  在這則事件中,家長以旁觀者的身份在一旁“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沒有介入孩子們的爭吵,但孩子們卻自己和平解決了。相信這是很多家長都無法理解的,因爲大多數的家長都會在孩子們衝突的第一時間幫助平息矛盾。而沒有想過要放手還孩子們自己來解決衝突。  其實,孩子之間的爭執,往往並沒有什麼原則性的對與錯,只是由於各處的生活環境不同、個性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而產生不同意見。其實,如果沒有大人的介入、沒大人明顯地一貫地、不分對錯地支持一方,他們的爭執很可能很快平息下去了。國外的幼兒園,小朋友發生爭執,很少向老師告狀,老師也很少明顯地介入(當然暗中還是關注的),讓他們自己解決。有時有好幾個小朋友在一起,他們會討論出一個“對錯”來的。從自身發生的事、自己判斷出是非,對兒童來說是很好的鍛鍊,沒有哪一方受誰支持,很公平。  所以,如果孩子間發生了爭吵,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1、父母要耐心聽,不要急於解決。發現孩子爭吵時,只要不是那激烈,不會發生過頭現象,不會造成傷害,父母就要耐心聽他們爲什麼事爭吵,做到心中有數,一般不要急於管,讓他們爭吵一會兒,他們把話說完了或是意見統一了,自然就不爭吵了。  2、先轉移注意力,後冷靜處理。當孩子爭吵非常激烈,有打架的趨勢時,父母可先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說:“××你的衣服怎麼樣了?”或父母拿件玩具說:“這玩具是誰的呀?”這樣兩方孩子的注意力馬上轉過來看衣服或看玩具,顧不上爭吵了。等他們冷靜下來以後,大人再詢問爭吵的原因。  3、聽清原因,不要輕易評判。父母發現孩子間爭吵,往往不問青紅皁白,開始就說“不要吵了”,“誰吵我就打誰”,或是用恫嚇的方法嚇唬孩子說:“你們都是壞孩子,再呼和浩特我就把你們送公安局去!”這樣做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因爲孩子爭吵必定會有原因,或是誰拿誰的玩具,或是誰打了誰,或是誰不跟誰玩了等等。即使很小一個原因,孩子也會爭吵起來,所以父母一定要問清原因,不能輕易評判。孩子間的爭吵,反映着雙方關係不協調。暫時有了障礙,只要父母採取調和的手法,說說雙方的優點,鼓勵他們有勇氣承認錯誤,讓他們互相說聲“對不起”,孩子就和好了,父母不要非評個誰是誰非不可。  4、父母不要急躁,不要橫加指責。孩子發生爭吵,必然聲音大,態度不好,父母看,千萬要冷靜聽聽他們爭吵什麼,手裏拿什麼東西,在不瞭解原因前不要橫加指責,各打五十大板。這樣簡單、粗暴地處理,會使孩子產生牴觸情緒。  5、孩子爭吵,父母要很進行引導。對孩子爭吵如果引志不當,會產生消極的作用。因爲孩子心理和語言發展水平有限爭吵大多利用動作方式,難於展開語言爭辯,所以父母要很好地加以引導。比如:“××是講道理的”,“××說得對”“××聽父母說的話”等等,以鼓勵表現好的來誘導表現不好的,這樣會立即奏效。  6、孩子間相互爭吵,父母要給以正確的評價。孩子爭吵,父母一定要以理服人,不要以誰會說,誰的力氣大就說誰佔理。這種不公正的評判,會使孩子是非不分,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以致影響孩子正確認識做人的標準。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