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養出小小男子漢,爸爸要這樣參與男孩的成長!

本文已影響2.58W人 

若能採取更加兼容的態度,同時接納男性化特徵和女性化特徵的優秀特質,那麼孩子未來發展,也許就不會走入僵化、偏狹的境地。

這個話題,引發了不少父母跟我的探討,並且很多父母跟我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不必要讓男孩更像男孩,那麼現在越來越多“娘娘腔”、男孩子女性化又該如何解釋呢?這樣難道更好嗎?

首先,男孩更像男孩,不是我們一味要求就能的,也不是我們不要求他們就反而女性化了。只要父母雙方能夠做好榜樣,爸爸像爸爸,媽媽像媽媽,同時給孩子提供寬容的、豐富的成長環境,他們長不歪。

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先做好了榜樣、做到了父母基本該做的呢?所以,父母們後來的疑問,其實又是另外一個問題,跟獨生子女家庭的教育方式尤其跟父親缺失很大關係。

先來看一幅四格漫畫:

希望養出小小男子漢,爸爸要這樣參與男孩的成長!

1. 媽媽把男孩像女孩一樣打扮
2. 男孩不知道該去男廁所還是女廁所
3. 爸爸想加入育兒,媽媽說:“你不懂,還是我來吧”
4. 男孩長大後,成了同性戀

男孩子越來越不像男孩子,是近幾年來的事情,以前好像都沒有特別強調男孩子太“娘”的不好。而如今經常會有人說“現在的男孩子怎麼一點男孩子的氣質都沒有”。這涉及到孩子的性別認同問題,跟父親在育兒中的參與情況息息相關。

▌何爲性別認同?告訴孩子,作爲一個男孩,他能做什麼,該做什麼

孩子3、4歲開始有性別分化,就是男孩子開始意識到,我是男孩子了,女孩子開始意識到,我是女孩子了。意識到他是男孩子的標誌是什麼?就是他發現,他的身體結構跟女孩子不一樣。

男孩子說:我有個小雞雞,女孩子沒有,這是他最直接的一個認識。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就會發現:我上廁所的時候,女孩子是不能看的;我洗澡的時候,女孩子是不能看的;我脫光了衣服的時候,女孩子是不能看的……

同樣,女孩子也會有這樣的一些認識:我跟男孩也不一樣,我上廁所的時候,你也不能看,我洗澡的時候,你也不能看,我換衣服的時候,你也不能看……

有了性別分化,就給父母一個很好的契機,去進行性別教育。爸爸媽媽此時就要開始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器官,保護自己的這種性別意識。

埃裏克森說:“人窮其一生,他的心理成熟的標誌是什麼?就是能夠達到自我認同。”什麼是自我認同呢?就是我知道我是誰,我知道我該幹什麼,我知道我能幹什麼,我知道我想幹什麼,我知道我幹得了什麼。

在自我認同裏頭,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叫做性別認同——除了性別認同,還有身份認同,和職業傾向的認同,以及各種各樣的人格的認同。我們今天就只跟大家講其中一種:性別認同。如果一個人他不能夠認識到,我作爲一個男人,或者我作爲一個男性該做什麼的時候,就容易陷入混亂,並出現各種社會化問題。

▌父親的缺席或者被缺席,極易造成孩子性別認同的混亂

我曾經接到過這樣一個個案,這是一個典型的極端案例:

一位媽媽,她生了個小男孩,但是她特別喜歡小姑娘,就愛看外面那小姑娘打扮得特別漂亮,扎個小辮,穿一個粉裙。於是,她把她的男孩按照女孩的方式去打扮。很小時候起,就給他兒子梳辮子。再大一點時,給他穿裙子,帶着他進女澡堂,讓他上女廁所……

孩子小的時候,並沒有發現這樣有什麼問題,等他上了小學就出問題了。

他第一天到學校裏去上廁所,不知道該進男廁所還是進女廁所。他進男廁所以後,尿不出來,他看見所有的男生在那兒尿尿,就覺得特別害羞,因爲不能夠容忍自己的和人家長得一樣的生殖器官暴露在大家的面前——這種體驗他可從未有過。於是尿了褲子。然後回家又被媽媽訓。

孩子說出自己的困惑後,媽媽給他的答案是:以後你去女廁所就是了。

於是基本同樣的遭遇——他要進女廁所,女同學會打他。小女生怎麼能讓一個男生進廁所呢?這孩子又一天尿不出來,又尿褲子了。這個孩子最後生殖器就出問題了,總是要麼就尿不出來,要麼就尿褲子。

長大後,他沒有朋友。因爲男生這邊不接納他,女生那邊也不接納他。由於沒有朋友,他天天只能跟媽媽一起玩。而媽媽能帶他玩的,就是小女孩的那些縫縫補補,洗洗涮涮。發展到後來,孩子的學業受到嚴重影響,媽媽直接讓他退學了。至此,媽媽還未意識到,一切都是她的問題。

這個小男孩在成長的過程中,第一,爸爸完全沒有給他做一個“男性應該是怎樣”的榜樣,因爲爸爸已經被媽媽排擠在家庭之外,直接離婚就走人了。第二,媽媽完全按照女性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讓本處於單親家庭的孩子的成長,更加雪上加霜。

長期處於這種成長環境的男孩,要麼一直糾結、混亂、孤獨,要麼就發展爲同性戀。

案例中的這個男孩,在他18歲的時候,已經得了重度抑鬱。此時,他媽媽纔想到,是不是該給孩子看看心理醫生了,我也是在這個時候才認識這個家庭,覺得心寒極了。

當我跟媽媽試圖去溝通,想告訴她:實際上是你這麼多年的教育,導致了孩子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時,媽媽並不以爲然,她說:可是我都是對他好,我愛他,我希望他變得什麼都會。

我跟媽媽說,實際上,問題就錯在你想把他變成你希望的那個人,而不是他應該長成的那個人。一個孩子他自身有很多成長的力量,但這需要外在環境的激發。

父母只有讓孩子跟不同的人接觸,跟不同的人在一起生活,給孩子提供豐富的刺激,他才知道自己要變成什麼樣。如果沒有前期的這些積澱,他怎麼能學習、判斷和選擇呢?

▌強勢/包辦的母親,引起父親的邊緣化,給男孩性別認同發展造成缺失

我們很多家庭,雖未遇到上述案例中同樣的情況,但不少家庭有一個類似的情形,那就是媽媽一手包辦孩子的成長點滴,爸爸即使在,也被弱化到邊緣狀態。甚至當爸爸特別想捲入的時候,媽媽以“你不懂”爲藉口,直接把爸爸給排斥出去了。

這同時引起爸爸榜樣的缺失。

我們知道,孩子在性別認同中,是靠什麼去判斷去選擇的?靠觀察學習、靠模仿。雖然到3、4歲,我們發現孩子已經有性別區分意識了,但這個過程其實發生得更早。3歲之前,孩子就會觀察到爸爸和媽媽的不一樣。

因此,從性別認同的角度看,爸爸缺失對於男孩的損失,要比女孩的損失更大。女孩子有媽媽做榜樣,男孩子呢?

爸爸被弱化後,孩子和爸爸之間的聯結也同時弱化,親子關係淡的結果,就是孩子和父親之間,難以建議一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關係。就好像我跟你之間,如果沒有一個互相信任和尊重的關係,我說什麼,你是不會聽的。

爸爸跟孩子之間,也是這樣的,如果媽媽先把爸爸排除到孩子的教育之外,那麼即使爸爸說得正確的,這個孩子也不會聽。於是,即使後面爸爸發現一些孩子的成長問題,想要干預,也往往徒勞了。

爸爸缺失造成的結果,首先是男孩行爲舉止等容易缺少陽剛之氣。爲何?因爲男孩與女孩認識世界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這在我們之前的文章中也有提及。女孩常常會通過她們敏銳的感覺來認識外界,而男孩則是通過他們的冒險行爲去認識。但一般情況下,媽媽的疼愛都會限制男孩在這方面的動作、冒險等探索。如此,男孩變得有些“娘娘腔”傾向,完全不奇怪了。

另外,爸爸弱化、媽媽強勢的另外一個結果,就是讓一些男孩怯於接近女性,再或者走入對異性的極端認識,即有“女性崇拜”或“恐懼女性”情緒,甚至影響婚後的生活——因爲他們的媽媽就只帶給他們這樣的體驗。

近幾年來,我們會發現,同性戀的比例越來越高了。以前都說同性戀是病,但後來把它從病的行列中取消了。從基因的角度來說,它可能會有影響,但更重要的,它還常常是一種教養方式導致的結果。

在一個家庭裏,如果媽媽特別強勢,讓這個孩子完全看不到還有一個男性的力量在那兒,這個男孩子就會從小尋找一個男性力量——這是他內在成長的本能決定的。

他長大了以後,就很可能就會找到一個同性別的男人來做他的伴侶——自己無法成爲一個強有力的男人,那麼就找另外一個去彌補。

▌養出小小男子漢,爸爸很關鍵

讀完上述內容,其實解決辦法就已經在了。想要把家裏的男孩,養成小小男子漢,真正獲得本該屬於他們的力量、自信和責任感,爸爸們起着非常關鍵的作用。爸爸要怎麼做?我列出以下關鍵點,希望給大家啓發:

夫妻關係中,爸爸一定要在

媽媽一手包辦孩子成長的一種情況是媽媽太強勢,爸爸被迫“弱化”,另一種情況則是媽媽不得已爲之,因爲爸爸完全缺失這樣的意識,很少有時間參與到男孩的成長中來。

其實,爸爸參與孩子成長,並不意味着一定要天天和兒子粘在一起。爸爸們首要做的,是要和媽媽保持一種和諧、均衡的夫妻關係。

千萬不要低估孩子的觀察和學習能力。他們能夠看的清清楚楚,自己的爸爸和媽媽分別都在一個家庭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只要爸爸媽媽之間的相處關係是和諧健康的,孩子就能在日常生活的觀察學習之中,瞭解到兩性之間的差異性,分別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最終建立起正確的兩性相處模式,當然會包括他自己,到底應該是誰,能做什麼,該做什麼,等等。

父子關係中,爸爸也一定要在;請媽媽爲爸爸創造機會

在保證夫妻關係和諧的同時,還要做什麼?

爸爸們要承擔起自己在教養中的責任。如果在你的家庭中,媽媽一直都屬於“包總管”,那麼請一定要給爸爸在教養孩子過程中留有一席之地——記住,這是很重要的一席之地。媽媽不要所有時間,都圍着孩子轉,要給爸爸一點時間,讓他專門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有時候,媽媽甚至要創造一些機會給爸爸和家裏的男孩單獨相處。

比如,今天咱們去哪玩,爸爸帶着你先去,媽媽一會兒就到。實際上這就是在給爸爸創造機會。爸爸就可以跟孩子單獨玩一會。在這寶貴的單獨父子相處時間中,尤其建議爸爸帶孩子去做一項運動,一項你自己也喜歡/擅長的運動最好。

爸爸陪孩子玩時,要點是什麼?不用緊張,爸爸要做的,就是做好你自己,展現男性更開放的胸懷和力量,展示出那種“特別敢於讓孩子去冒險,但是又有保護性的讓孩子去冒險”的這種態度。

一般當小孩從很高的滑梯滑下來,很多時候媽媽很緊張,擔心摔着了。但是爸爸可能就會說,來,寶貝咱們換個姿勢,咱不一定是坐着下去,咱可以趴着下去,還可以倒着下去,爸爸在下面接着你……

種種的這類嘗試,會讓孩子感受到:遊戲的挑戰,是可以給他帶去興奮和快樂的。爸爸經常會給孩子做一些這種開放性的遊戲,可以讓孩子收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去真正明白:作爲一個男孩子,就是要表現得更勇敢。

若只是媽媽跟他“說”勇敢一點,但又總是不讓他嘗試更多的挑戰項目,孩子就永遠都不能真正變得勇敢起來。

爸爸要做好男性的榜樣和示範作用

爸爸在整個過程中,一定要做好榜樣和示範作用。專門再強調這一點,是因爲這種榜樣的力量更加隱蔽,卻也更加重要。

如果爸爸自己對什麼事情都特別膽小、害怕,前怕狼後怕虎的總是說不要這樣吧、別去了吧……這些詞特別容易在孩子的腦海中,形成一個固定的鏈接,就是,自己在遇到很多新鮮事物的時候,他就會說,不要這樣了,爸爸都不這樣,爲什麼我非得這樣呢。

在一個家庭裏中,如果父親酷愛運動,這個小孩的運動能力從小就能顯現出來,發展得就會特別好。因爲爸爸可能從小就帶着他,經歷各種各樣的場面。所以我相信,林丹的孩子以後一定也會在羽毛球上有所發展,或者是在其他的體育項目上見到他的身影。

接納小男孩的脆弱

爸爸們在參與過程中,也許會發現,這小子怎麼這麼缺乏男子漢氣概呢?愛哭,膽小……

尤其很多時候,爸爸陪孩子玩兒的時候,玩着玩着孩子就哭了,孩子哭着哭着,爸爸就堅持不下去了。

其實,男孩們雖然內心裏一種要證明自己男子漢氣概的渴望,但在很多時候也會表現出軟弱。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會害怕,也會哭泣。這個時候,請爸爸們接納這樣的孩子。不要試圖說教或者訓斥。

給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待孩子的情緒平復下來,再展示給孩子你是如何做的,孩子去嘗試的時候,注意觀察,問他需要不需要幫助。這樣就足夠了。

若你嚴厲地說/嫌棄地說:“你是男孩子,不能隨便掉眼淚”,或者“你怎麼這麼膽小!”,孩子要麼感受到壓抑,不能以更好地情緒狀態參與到下一步的探索中,要麼就是感受到父親對自己的不認可,不能以更高的自尊去發展男性化特徵。

所以,只是以男性獨有的深沉和溫厚去等待你的小男孩吧,因爲有你在,他會長成一個真正有擔當、富有力量的小小男子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