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

本文已影響1.97W人 

接近自己喜歡的事情——嗯,你沒看錯,她說的是接近——這很難嗎?

時候是的。

譬如她。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

見她的第一眼,我眼前一亮:豁!這姑娘真好看!而且是最綠色、最環保、含氧量最高的那種好看。

於是我猜,她一定被誇得都膩了吧?!

然而很快,我就發現不對勁兒了。

她總是好緊張,胳膊、腿、身子、表情都那麼緊張,“準確”地擺放在各自的位置,小心翼翼地自律着,一雙大眼睛也嚴陣以待,準備把即將發生的一切都一個不落的看進腦子裏去,似乎漏掉一丁點就罪不可赦。當然,還有那擺放得一絲不苟的筆和本子……

我又猜:這姑娘上學的時候準是個品學兼優的學霸。

而我只對了一半。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 第2張

她是這麼介紹她自己的:

從小到大的好學生,現在的公務員。但是,“我每天越接近單位,就越困。”

從小到大都喜歡朗讀,喜歡語言,但是,“每當我提起,我爸媽就扔過來一句:就你?憑什麼!”

從小到大的乖孩子,習慣了服從,但是,“我現在什麼事情都不再跟他們說了。”

哦!

那精準歸位的一切,原來是深入骨頭裏的“正確”。

又或者,叫做壓抑。

也正是這玩意兒,讓她在終於做了自己的主,來到課堂學習她一直感興趣的語言表達時,卻失控到差點被口水嗆到。

在後來的學習中,慢慢聽她講起更多。

爸媽覺得參加文藝活動影響學習,所以校廣播站招人根本不敢報名;

爸媽覺得藝術類專業是極不靠譜的出路,所以乖乖填了經濟專業;

爸媽覺得在政府機關最安全穩定,所以當了公務員;

爸媽覺得年近三十該成家了,所以按時相親結婚生子……

小時候跟我爸媽上街,只要有人誇我好,我爸媽就會立刻說:“ 她纔不行呢。而且,只要我不按他們的安排做事,他們就尋死覓活的。”

寫到這兒,我的另外兩個學生蹦到了我腦子裏。

一個無論怎麼苦練專業都只夠剛剛摸到及格線,小小年紀卻自卑得直不起腰來,後來跟她聊天我才知道,選了這個專業是他爸媽的決定,不是她的,而且他爸媽還很努力地“幫”她實現了;

另一個在某天的大半夜沒頭沒腦地發給我一段她自己對着手機的碎碎念:

“我從來不會吝嗇去讓夢想照進現實。我有很多夢想,想變成一個美妝博主,想要增胖20斤,想成爲一個作家,哪怕一個攝影師也可以,想在海上生活一陣子,想去冰島,想要帶爸媽去全球旅行,想要很有錢,想要養一隻貓和一隻金毛,再加一隻哈士奇,想要嘗試一次蹦極,一次高空跳傘……想要在愛我的人懷裏做一個胖胖的白日夢”……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 第3張

哇!

做個夢怕什麼?大不了實現不了。

但至少我試過了。

想起曾經看過的王朔的《致女兒書》裏的一段,寫了他自己和父母的關係。

他寫:“我無法跟我媽提愛,這是她理解範圍之外的事。在她眼裏,要一個孩子永遠‘正確’,就是她的愛。”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纔是“正確”呢?

那句一直在風中迴盪的 “我都是爲了你好”,

孩子到底好不好呢?

難怪王朔會寫:“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

而姑娘告訴我:“我跟我爸媽說了,你們別再拿死來威脅我了,信不信我跟你們一起死?”

……

家,有時候真的會傷人,並且,不能痊癒。

明明有愛,卻始終無法和解,

最近,又是最遠的距離。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 第4張

嗯,我在課堂上佈置過一個作業,念一首小詩《愛》。

裏頭有一句——

“沒有人發現過我的美麗”——

唸到這兒時,她哭了。

當時我就暗暗對自己說:如果成長的過程少不了要哭鼻子,至少我希望我的孩子們的眼淚裏,沒有這一種。

當然,我會告訴她們,起來行動,纔是夢想的正確打開方式;

還有,如果摔了,該怎麼包紮。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