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猶太父母“授之以漁”,中國父母卻“授之以魚”!

本文已影響5.28K人 

震驚!猶太父母“授之以漁”,中國父母卻“授之以魚”!

有句話說,世界的錢在美國人的口袋裏,而美國人的錢卻在猶太人的口袋裏。猶太人一直以來都被公認爲是一個優秀的民族,他們憑着聰明勤勞創造出很多出色的成績。 老馬,一個生活在美國的猶太人,他父親從小就灌輸他生意經。猶太人所謂的教小孩子掙錢,完全不是我們想像中讓小孩“打個工”那樣簡單,他們培養的是孩子獨立,責任,奮進,以及掙更多錢的能力。 老馬的第一筆生意是在他7歲那年。他被父親逼着他找了一份送報的工作。老馬心想:既然都挨家挨戶送報紙了,不如順便推銷車牌保護罩。於是他就批發來一些車牌保護罩。在推銷的過程中大家都不忍心拒絕小孩,但也有碰壁的時候。有一次,一個男人拒絕了他。
“你有兩輛車,四個拍照都已經很舊了。”“我不需要。”對方一口回絕。“那你可以買一個試試呀!用幾個月對比一下,看看牌照能不能用久一點?” 7歲的老馬心想,如果不能賣出去 4 個,賣1個也行!小小年紀就能懂得這個道理,想必一定是被父親灌輸的“生意經”所薰陶!

10歲的老馬在海灘的這一頭以低價從窮孩子的手裏買進漫畫書,騎自行車到海灘的另一頭賣給他認識的有錢孩子。

四個月之後,他被那個有錢小孩揍了一頓,因爲被人家發現都是搗賣過來的書,而且還賺了人家錢。我們中國人過不了人情關,覺得賺熟人的錢不地道。但是猶太人卻不以爲然,能通過自己的聰明智慧賺到錢,是一種榮耀與自豪。

12歲的老馬,還不能出去打工。他就和他的同學去高爾夫球場做球童。揹着很重的球袋到處跑,5小時10美金。老馬覺得太不划算了,應該尋求更快的掙錢方法——他發現13號洞在一個很高的山坡上,沒有人會願意揹着球袋上去。於是他就在那邊坐着,當沒有球童的人來到這個洞的時候,他就幫他們把球袋背到山頂,收1美金。如此,老馬很輕鬆就掙到了高於他同學2倍的錢。

震驚!猶太父母“授之以漁”,中國父母卻“授之以魚”! 第2張


老馬發現了一些人會購買便宜球做練習球用,但很多便宜球品質都欠佳。他發現商機——撿球售賣。他想,球掉進了水塘沒有人會去撿的。於是他脫了鞋撿那些掉在水塘裏的球。並把球洗乾淨,分品牌包裝好。好的品牌2元錢一個,12個一盒;稍次的品牌,或比較舊的,50美分一個,50個一包。這樣售價便宜又包裝整齊的舊球,很容易被大家認可。

這些事情,在猶太人看來都是常態。爲了琢磨出更多更新穎的掙錢方法,每個猶太人的小孩都會很努力地去學習和思考。

“既然可以給孩子買玩具玩,爲什麼不讓他們學習怎麼樣做生意?同樣可以樂在其中。”——這就是猶太人的邏輯。 美國孩子的零花錢一般都是通過勞動獲取,老馬卻認爲這樣太被動了。他會讓孩子們到外面走走,去發現有什麼可做的,然後告訴他和太太。“我可以做啥,要給我多少錢”這像是讓他們投資,也是一個完整的“談判”過程。孩子四處尋找“需求”,然後和老馬談應該付多少錢。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會了“提案”和“討價還價”。除了孩子自己發掘錢的途徑之外,他們永遠得不到固定的零花錢。

震驚!猶太父母“授之以漁”,中國父母卻“授之以魚”! 第3張


很多中國父母會在親子時間給孩子講故事,老馬卻說:“爲什麼不交給他幾件物品,襯衫、筆記本、杯子什麼的,讓他編故事給你聽?以此來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將來他們自然不會懼怕在衆人面前演講。”

的確,很多中國孩子到高中還是過不了演講那一關,其實都是因爲練習得太少。如果希望孩子將來能在職場上出人頭地,這些都是必備的素質。

聽說很多中國家長爲了孩子上學不惜一擲千金買學區房,並且爲孩子買婚房買婚車,老馬和他的家人都感到非常詫異。他們覺得,這樣對孩子太不負責任了。家長的責任應該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在猶太人的法則裏,生存能力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賺然能力是生存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學習知識獲得智慧更是爲了增強生存能力。

這樣的教育在我們看來,也許有些冷酷。但我們應該相信每個孩子都具備獨特的能力,做父母的需要幫他們把這些能力挖掘出來。孩子一定會從中收穫成就感,變得更主動,更努力,也更自信。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