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問題常常因爲缺少方法

本文已影響1.08W人 

“視崖”實驗巧妙地運用了人的視力錯覺,心理學家把一張玻璃桌子經過設計,使這張桌子看起來只有一半有實在的桌面(實驗者將它稱爲“淺灘”),另一半看起來就像沒有桌面一樣(實驗者將它稱爲“深淵”)。心理學家將6-11個月的嬰兒放在桌子的中間地帶,當媽媽在淺灘一側呼喚寶寶時,所有的寶寶都順利爬向媽媽。然而當媽媽從視崖的深淵呼喚寶寶時,絕大部分嬰兒都拒絕穿過視崖,他們或者遠離媽媽爬向淺的一側,或因不能到媽媽那兒大哭起來。這個實驗毫無疑問地證明了,嬰兒在至少6個月的時候已經有了深度知覺。多麼有趣的實驗和巧妙的設計!正是這巧妙的方法給了心理學家答案。“視崖”實驗也因此被譽爲心理學的經典實驗之一。
其實,這樣精巧的實驗設計在科學發展過程中還有很多。不過,今天我並非和大家探討實驗設計。而是希望大家從這個例子中看到,有效的方法對知識的發現和學習多麼重要。可以說,好的學習方法就像一輛性能優良的跑車,它能搭載孩子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孩子的學習問題常常來自缺少方法
孩子的學習問題常常因爲缺少方法

可是,在孩子的學習中,家長常常忽略了這一點。我常聽見家長只是不斷地找孩子要結果:“你要認真!”“你要有好成績!”“你不能粗心!”“做完試卷要檢查!”但至於如何做到,家長卻常常置之不理。如果孩子沒有達到家長的要求,家長又開始責怪孩子:“你爲什麼不認真?”“爲什麼不仔細?”“爲什麼不好好檢查?”之後,父母的教育就終止了,再無下文,等到下次,類似的事情發生,父母又重複同樣的做法。
孩子真的是很冤枉!如果一個士兵,只被告訴槍是什麼構造,卻從未被教過如何瞄準、如何射擊,那麼軍官抱怨他爲什麼總打不準目標就是毫無道理的。一個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並非僅僅要學會認字和計算,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學習,如何用更好地方法把握學習的規律學習,這纔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因此,家長不要只對孩子要結果,你要學習好,你要認真,你要如何如何,最重要的,是耐心地引導孩子,使他能踏上通往這些目標的道路上。比如,一些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考試的時候常常會有丟題現象,有的時候是因爲粗心沒看見,有的時候是做這道題的時候覺得有些難,本來想做完試卷再回頭做,結果回頭就給忘了,再加上這個年齡的孩子還沒有養成獨立檢查的習慣,結果常常因丟題而丟分。家長看到這樣的試卷,尤其是發現孩子丟的全是會做的題時,往往就更生氣上火了,這時候多數家長除了責罵孩子粗心或是提醒他下次要認真檢查外,就再沒有下文了。實際上,在這個時候,你對孩子提出瞭如何避免粗心和如何檢查試卷的任務,在他沒有這方面的訓練之前,他很難知道如何去做。
我這裏有個小小的案例,我在遇見一個有上述問題的男孩時,這樣對他說:“現在我任命你爲小小檢察官,負責幫我檢查一下這張試卷是否有忘記做的題,你願意嗎?”孩子一聽要當檢察官,非常高興。接過試卷就開始看起來,他一會看看上面,一會看看下面,一會看看左面,一會看看右邊,一會又翻來翻去正面反面地看,由於沒有條理,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檢查了哪裏,沒有檢查哪裏。在五分鐘的翻來覆去之後,他彙報說:“老師,我檢查完了,沒有問題。”我說:“好啊,謝謝你,這麼快就檢查完了。現在還有一張試卷,你再幫我檢查,但這次你要按我的指令檢查,好嗎?”他愉快地點頭答應了。我對他說:“檢察官先生,現在請你檢查第一題!”他聽後趕緊把目光集中在第一題上,很快發現其中的一個填空沒寫。我大加讚賞他的認真細緻,然後說:“現在開始檢查第二題!”這樣一道題一道題檢查下去,這個小夥子找出了其中的所有“漏洞”。爲什麼前後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這就在於,第二次,我告訴了他一個有效檢查的方法。可能家長會說,這麼簡單,就是方法啊?是的,有時就是簡單的幾句話,孩子學習的結果就能不同。建立孩子的“方法意識”
當然,給孩子方法並非事無鉅細地告訴孩子“答案”,而是引導他幫助他建立“方法意識”。也就說,在完成學習任務時,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在這個基礎上,再協助他學會盡量選擇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在那個檢察官男孩的案例中,當他成功找出第二張試卷的漏洞後,我又讓男孩按照題目的順序重新檢查第一張試卷,他也找到了大部分“漏洞”,只有一題沒有發現。我問他爲什麼前後兩次檢查結果這麼不一樣,他說:“因爲第二次我是一題接一題地查的。”這個時候,他就自己“發現”了這個方法,他也因自己的“發現”對這個方法有了感覺,並會在下一次有意識地應用。
當然,作爲家長,你還可以繼續引導孩子,“你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這個好辦法自己如何能做到?”“你能不能找到三種好方法快速檢查出試卷漏洞?”這個過程,你就是在建立孩子的“方法意識”!
方法教育越早越好
提到學習方法,很多父母總覺得,孩子只有到了中學纔有必要進行“方法教育”,小學階段,孩子還不是跟着老師走。對於“方法意識”的建立,他們認爲孩子沒這個能力,也沒有這個必要。其實建立“方法意識”的教育越早越好!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面對各種問題,每天都要解決各種問題,因此,問題解決能力被智力心理學家視爲智力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而“尋找方法”其實就是在綜合運用判斷、推理、歸納等邏輯思維能力尋找問題解決策略,這就是在鍛鍊問題解決能力。
我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我的孩子一年級上學期期末馬上進入考試的時候,每天老師都會叮囑我們家長,回家讓孩子好好複習。可是我發現,對於這個一年級的小傢伙,他根本不知道怎麼叫“好好複習”,他隨意地把書前後翻翻,然後就說“我會了!”
這時我告訴他要制定一個複習計劃。“什麼是複習計劃呢?”孩子又不知道了。於是我開始帶領他制定計劃。我說:“你看,你的語文有16個單元,數學有8個單元,英語有12個單元,現在還有7天要考試,那麼,你就要分配一下每天語文、數學、英語應當各複習幾個單元合適?在複習這些單元時,你要把老師教的內容再練練,看看是否都會了。”孩子就開始計算了,因爲不能平均分配,他就把兩三個內容較少的單元放在一天覆習,這真讓我沒想到。
然後我告訴他要設計一個表格,他就在紙上畫來畫去,五易其稿,最終畫妥了一個表格,寫上日期,科目,複習內容,完成情況等幾欄。那天晚上,他花了差不多兩個多小時才完成了這個複習計劃表,然後就美美地把表格貼在了他書桌前的牆壁上。雖然那一晚的時間都消耗掉了,但以後的每天,兒子都自覺按照這個計劃有序地進行復習。他再也不是東翻西翻,不知道該怎麼複習了!更棒的是,當一年級下學期的期末再度來臨的時候,他自己主動提出制定複習計劃,而且基本沒有我的參與他就定好計劃,並按照計劃執行了。我發現有過這樣的兩次經歷後,他已經掌握瞭如何制定計劃,如何按照計劃複習的方法。而我接觸的中學生中不少在學習上至今沒能很好掌握計劃執行的方法。
小學的學習是老師帶領式的學習,而中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要求更強,學習任務和目標要求他們要建立自己的學習方法體系,可是,如果沒有小學階段的方法教育和預備,中學階段是很難自動建立方法體系的。因此,方法教育,趕緊開始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