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小孩竟然打人放狠話,看溫柔媽如何降服小女漢子

本文已影響1.74W人 


有位寶媽自爆女兒伊伊兩歲半,獨立、堅強、幽默,又帶點兒“霸道”,是我眼裏的小小“女漢子”。朋友都擔心我這個以平和、知性著稱的“溫柔媽”駕馭不了,不過我心裏倒是很淡定,通過尊重、信用、仁慈、信任等愛的表達,我與“女漢子”之間的交流倒也自然溫暖。

不過,最近事情發生了變化。

那天我們一家三口來到食品超市,銷售人員請顧客試吃一種熱銷餅乾,伊伊嚐了兩塊後大呼過癮,吃得停不下來。伊爸抱住伊伊,告訴她:“不能再吃了,否則肚子會不舒服。”伊伊哪裏肯聽這個,“哇”地大哭起來,隨即伸出“小利爪”對着爸爸的臉和脖子就是一陣亂撓——伊爸的嘴角和脖子立馬掛了彩。伊爸顯然被這個舉動激怒了,瞪着眼睛,抓着她狠狠地搖了兩下。

眼看“父女戰爭”一觸即發,一旁的“溫柔媽”被這陣勢嚇了一跳,腦中瞬間蹦出一句話:“要想培養出一個有尊嚴的孩子,請使用有尊嚴的方式。”於是趕緊拉住伊爸,又接過伊伊抱到了別處。晚上,我們討論起白天的事,伊爸認爲一個女孩兒這麼火爆的脾氣,得治一治,我則淡定地安慰道:“這是孩子必經的階段,等等就好了!”不料幾天後,又一件事發生了。

我帶着伊伊去上早教課,伊伊對前臺後面的學步房車產生了興趣,徑直走向老師問:“老師,這個車可以出去玩嗎?”老師競聽懂了這含糊不清的言語,微笑着說:“可以呀,小朋友!”,“謝謝!”伊伊邊說邊急忙把車推向了“車流”中,試駕之後,小車主非常滿意,索性將坐駕停在了身邊,吃起了餅乾。可是再一轉身,車已經被一個小男孩開走了。只見伊伊雙眼圓瞪,指着車被開走的方向,說了一句讓“溫柔媽”一輩子都不曾想到的話:“讓車把小弟弟的手夾壞!”

接連兩件事,小傢伙居然使出了身體攻擊加語言威脅的霸道組合拳,對此我不能再置之不理,而“溫柔媽”的殺手鐗便是理性思考,以柔克剛。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通過閱讀2歲孩子心理髮展等方面的書籍,我首先釐清了我家“女漢子”的行爲特點,伊伊並不侵犯別人的東西,相反都是禮貌地徵得別人同意,不論是對爸爸大打出手,還是早教班中的惡語相向,其實都是在捍衛自己的玩具及權利(吃東西)。

其次,對2歲半的伊伊來講,武力和詛咒並不涉及道德範疇,相反它們是手中快速解決問題、釋放不滿情緒的工具,只不過是一個不恰當的工具。而我要做的正是尊重她捍衛權利的意識,幫她找到恰當的工具,並教會她正確的使用方法。

理性分析過後,接下來就是見招拆招了。

拆招一:用共情的方式尊重孩子捍衛權利的情緒。

科恩博士在《遊戲力2》中說:“有些情緒讓人高興,有些讓人不高興,但情緒沒有對錯之分”。孩子有了情緒,首先應該尊重並接納。“女漢子”是沾火就着的脾氣,而我這個“溫柔媽”恰恰善於滅火。

有一次,伊伊又對一個要靠近她物品的小朋友下了手,我一邊握緊伊伊尚在揮舞的小拳頭,一邊向小朋友和她的家長道歉。然後我抱着大哭的伊伊到了沒人處,把她摟在懷裏,撫摸着她顫抖的脊背,緩緩說:“伊伊看見小朋友過來,很緊張吧!媽媽知道你想保護自己的玩具,所以沒有忍住。”

“嗯,伊伊沒忍住。”伊伊的情緒平靜了些。

“以後要忍不住的時候,可以像媽媽這樣,數1-2-3-4-5,然後深呼吸試試,很好用的哦!”我沒有急着給她講道理,而是先幫助她舒緩情緒。

兩歲小孩竟然打人放狠話,看溫柔媽如何降服小女漢子


拆招二:通過遊戲的方式打造適合孩子的交流工具。

當天晚上的親子互動時間,我決定和她來個角色扮演,我說:“你是伊伊,我是白天那個小朋友。”

“好好好!”伊伊來了興致。

於是她裝着在玩玩具,我邊靠近邊嘀咕:“這個姐姐的玩具可真好看,我好想摸摸呀!姐姐,你的這個玩具可真好看,能借我玩一下嗎?”

“不行!”

“那能讓我摸摸嗎?我不拿走。”

“行,你摸吧。”

“好,謝謝姐姐。”然後我恢復了媽媽身份,對她說:“伊伊你看,小姐姐也許就是想摸一下,不用那麼緊張,對吧?”

伊伊沒說話。

第二天晚上,我又推進了一步,拽上了伊爸在伊伊麪前表演劇目,我扮演伊伊坐在車裏,伊爸扮演一個搶玩具的小朋友,抓着車不放還要推走。

我大聲說:“這是我的車,你要用的話需要經過我同意!”

伊爸配合地說:“我就要拿,就要拿!”

我用力把他的手從我的車上掰開,“你再不鬆手,我就對你不客氣了!”然後舉起了拳頭晃了晃,伊爸被嚇退了。

伊伊看得很過癮,我順勢開始灌輸交流原則:“別人的東西要徵得同意才能動,自己的東西,你有權保護,但不可以先動手,即便動手也只能拉和推,不能打眼睛和腦袋。”

兩歲小孩竟然打人放狠話,看溫柔媽如何降服小女漢子 第2張


拆招三:現場指導,外化於行。

有了交流原則,下一步就要實際演練,外化於行。一方面,通過親子推拉遊戲,以及角色置換遊戲,模擬實際環境,使伊伊熟悉交流的流程和力度;另一方面,多帶她和小夥伴交流,對於可能出現的情況,提前做好防範,並現場指導。

比如院裏突然出現了一個新玩具,料想伊伊肯定會感興趣,我於是搶先一步:“這個玩具看起來不錯,伊伊想玩嗎?”

“嗯!”

“那是誰的呢?”

“航航弟弟的。”

“玩前需要……”

“問問航航弟弟!”

我於是帶她到航航跟前,在親自徵得航航弟弟同意後,伊伊就準備上車了,這時,我又拉住她:“這是航航弟弟的車,如果他想玩了呢?”

“我就讓給航航弟弟。”

“嗯,好的,上車吧!”

後來的流程便都在預想中了。

拆招四:善加鼓勵,內化於心。

孩子的情緒是不穩定的,只有將交流原則內化於心,獲得孩子自身認同,才能鞏固外化於行的成果。我的方法是及時鼓勵,每當伊伊按照交流原則,與小夥伴們和諧相處時,我都會向她豎起大拇指:“伊伊控制了情緒,戰勝了自己,你真勇敢!”回到家後也不忘向家人誇讚一翻,伊伊聽到後雖有點不好意思,但是自豪之情溢於言表。如果行爲反覆,情緒失控時,我還是把她抱起,與她共情後,溫柔地告訴她:“伊伊這次沒忍住,下次再試試!”

按照上述“共情+家庭遊戲+現場指導+鼓勵”的方式,經過三個月的不懈實踐,現在的“女漢子”已經極少出現伸手打人的情況。其實,“女漢子”也好,“熊孩子”也罷,也許只是一個階段的代名詞,我們需要做的是保持平和的心態,給她們無盡的愛與鼓勵,然後溫柔的輕推,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個階段,最終獲得人際溝通方面的成長!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