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觀後感】後來的我們電影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2.94W人 

觀後感一

一直以爲,來自臺灣的奶茶劉若英會把自己的長片導演處女作拍成小清新青春片。因爲無論是其他演員轉行導演的先例,還是臺灣本土在青春片上的優勢,這種選擇都順理成章。然而,《後來的我們》還真真真真就不是青春片,而是帶有很濃的現實色彩的愛情片。故事發生地是北京、兩個主角均是東北人,電影通篇都是很真實很準確的北方氣息。爲此,劉若英在開拍前做了大量的實地考察和調研工作,在細節上一丁點兒都不敢疏忽。

可能有人會說,井柏然和周冬雨多青春啊,《後來的我們》怎麼就不是青春片呢?因爲青春片的核心是描繪青春羣像,而本片的核心則是描寫主人公林見清(井柏然飾)和方小曉(周冬雨飾)之間的完整的愛情脈絡。雖然這個愛情故事裏包含了青春時期的心理,但卻遠遠不止於此。劉若英所描繪的這段愛情,遠比青春要寬得多。她還加入了社會、家庭、事業、生存,甚至價值討論。這一點和張艾嘉很像。估計是合作多次後,奶茶從嘉姐那邊學到了不少做電影的經驗吧。

從角色設定上來看,見清和小曉就是兩個普通的北漂青年。兩個普通年輕人的愛情,有什麼看頭呢?原來《後來的我們》一直在扣着影片的主題——後來。沒錯,劉若英可不僅僅是從自己的成名曲借來了一個名字,而是借來了一個影像主題。爲了詮釋“後來”這兩個字,影片在還沒有介紹兩位主人公的時候,就用黑白畫面推出了兩人十年後的偶遇。在觀衆還不知道這倆人十年前是什麼樣子的時候,就先拋給了一個十年後,而且還是黑白色的十年後。導致囤兒在看他們彩色日子的時候,分分秒秒都惦記着那個黑白色的“後來”啊。

即便是彩色段落,影片的情感觸點也是接二連三地爆出來。劉若英很懂北漂困境,並且將其拍攝地極爲細膩。比如見清在面對小曉時的自卑、無措,在追逐夢想時的急切、不甘,都是每個出外打拼的年輕人所親身感受過的。還比如因爲社會的壓力,小曉對待婚姻的理念在某些時間段裏是不太正確的,但最終還是被見清的真誠帶回了正軌。劉若英鏡頭下的主角既沒有主角光環也不完美,而是和觀衆一樣,感情觀需要隨着人生的延續而變化、成長。這種不完美的真實感,被她準確地呈現在了銀幕上。見清和小曉雖然也會強顏歡笑地安慰自己很幸福,但其實內心的那份孤獨,每個觀衆都看見了。

經歷過孤獨的人在銀幕上看到了孤獨投射的陰影面積,還怎麼忍住眼淚不流呢?人生,只有經過了,纔會留下屬於自己的甜蜜回憶和刻骨遺憾。純與雜、浪漫與感傷、愛情甜與現實苦,奶茶的第一部導演作品就能做到不去妄做判斷,而是靜靜描繪,給觀衆空間去消化和品味,真是令人驚喜連連,好生欣慰。

【後來的我們觀後感】後來的我們電影觀後感

觀後感二

“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這首劉若英演唱的《後來》,就是很多人情感路上的真實縮影,熟悉的曲調,憂傷的旋律,無聲的吶喊,很容易讓人觸景生情。4月28日登陸全國影院的《後來的我們》,也在延續着這份受盡波折又來之不易的情感,在那漫長的情感長河裏,你我不只是過客,還是愛情裏的主角,我們的故事已經開始,但我們後來會怎樣?誰也無法給出真正的答案。

《後來的我們》是由劉若英執導、張一白監製,彙集了井柏然、周冬雨、田壯壯等人的演出陣容,影片的故事圍繞着一對青年男女而展開。林見清(井柏然飾演)和方小曉(周冬雨飾演)偶遇在返鄉火車上,相同的目的地令倆人成爲無話不說的好友,而相同的理想也令倆人攜手來北京打拼,在這陌生的都市裏,兩顆寂寞的心嚐盡了人情冷暖並開始越走越近,一段爲期十年的情感歷程也開始浮出水面……

《後來的我們》初看起來,不過是林見清和方小曉遠赴北京的打拼生活,住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室,在電腦賣場裏從事着繁重的工作,夢想着有一天能夠出人頭地,能夠在北京安家落戶,而生意的每況愈下、朋友的悄然離去、令倆人感受到現實的殘酷無情,開始萌生退意。但越往後看,越會發現影片的與衆不同。經歷了一系列磨難後,兩個人的關係不降反升,從一開始的普通朋友逐漸升溫,直到共同面對來自未知的波折與考驗。

影片的故事在十年前和十年後兩個時空之中不斷轉換,黑白的世界代表十年後的當下,透過倆人的再次相遇來展開劇情,一次次的回憶、一段段的對話,揭露出情感的最終走向和故事的最終結局;而彩色的世界則代表着已經逝去的十年前的時光,從兩人的相遇相知開始,到相識相愛的過程,並最終回到原點。兩個不同的世界,兩位相同的主人公,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一股腦兒的呈現在大銀幕上。通過這極富感情色彩的一幕幕場景、一個個故事,進而帶領觀衆走進主人公鮮爲人知的內心世界。

提起劉若英大家都不陌生,《後來》、《爲愛癡狂》、《很愛很愛你》幾首風格迥異的情歌,佔據了我們KTV時光的半壁江山,至今還爲不少人所傳唱。可以說,初執導演筒的劉若英,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整部影片劇情流暢、故事緊湊、完成度很高,表現手法相當嫺熟。影片以男女主人公不同時空中的情感爲主線,既有戀愛時的甜蜜與美好,又有分手後的痛苦與辛酸,更有再見時的回憶與不捨,透過兩位主人公的經歷和遭遇,在直抵人心的同時,引發觀衆產生強烈共鳴。

作爲一部以情感人的愛情片,片中的哭戲不少,不光是男女主人公感情上的有感而發,還很容易帶動現場觀衆,陷入到這份糾結又難捨的情感之中。這種感覺與《八月照相館》、《觸不到的兩人》、《我腦海中的橡皮擦》等影片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又有自己獨到的地方。不客氣的說,今年五一檔的“催淚彈”非《後來的我們》莫屬。觀影中,筆者身邊的一衆女性朋友哭的泣不成聲、眼淚長流,也強烈建議各位觀衆在觀影前帶足紙巾,有備無患。

愛情,簡單的兩個字飽含着無限可能。似乎每個過來人都是愛情方面的導師,都可以就這個話題侃侃而談,但真正能夠觸動人心的話語卻是少之又少。影片《後來的我們》將情感的線索不斷放大,大銀幕上的一幕幕,甜蜜也好,心酸也罷,正是銀幕下觀衆在情感道路上的真實體現。那些非你不可的愛戀,那種痛徹心扉的情感,都彙集在了這部作品裏。《後來的我們》逐漸明白了愛情的含義,也付出了成長的代價。

【後來的我們觀後感】後來的我們電影觀後感 第2張

觀後感三

看這部電影《後來的我們》,想起了一則冷笑話:

螞蟻迷路找不到蟻窩,可着急了…恰巧看到它的朋友經過大喊一聲:”哥們兒!”馬上爬過去問路:”你…你都如何回蟻窩?”它的朋友反問道:”帶…帶…帶着笑或是很沉默?”

來自《後來》的歌詞:你都如何回憶我?帶着笑,或是很沉默?

笑着笑着,就哭了。

“兩個悲慘的人在一起,就是幸福”井柏然與周冬雨,從狹小的出租屋到大房子,從無處容身的北京到偏遠但溫暖的家鄉飯桌,從異鄉破舊的沙發到家鄉的粘豆包,可惜“幸福不是故事,不幸纔是”

“奶茶”劉若英首部導演處女作,《後來的我們》,很難不將這部電影與奶茶的名曲《後來》聯繫在一起。因爲都是表達同一個主題:對過去的追憶,對物是人非的懺悔和遺憾。

其實本片也是一樣,但這樣老生常談的話題,對過去的追憶,其實就像當下很多青春片一樣,但本片特殊得地方,在於兩點:

其一,就是“後來”的設定,用倒序的手法,將兩個人的故事娓娓道來,從一次偶遇,再到過去的相遇相知,期間的故事、兩人之間關係的變化,纔是故事發展的真正動力。

其二,就是兩代人,從同齡人之間的愛情,到北漂一族與父輩的親情,血濃於水的情感,交織、柔和。值得一提的是,導演劉若英的《後來》的日文原唱,其實描述的就是成長與坎坷,親情關係,鼓勵人們向前看,這是一首勵志歌曲

可以這樣說,《後來的我們》融合了日文原版與奶茶《後來》的精華,電影很感人,但卻沒有一味的沉溺於過去的悔恨,反而讓人努力面對後來的生活。

井柏然與周冬雨,兩個人的相遇,幾經糾葛,終於在一起,但最終還是勞燕分飛,故事的開頭總是這樣,適逢其會,猝不及防。故事的結局總是這樣,花開兩朵,天各一方。

但《後來的我們》之細膩之處,就像一個老朋友在深夜跟你在敘述,敘述他走過的千山萬水,敘述他經歷過的人情世故。

出租屋、隔板房、地下室、中關村、賣光盤的地下通道,還有那破舊的沙發。這是一部拍給所有異鄉人看的電影。電影的主題是愛情,卻不僅僅關乎於愛情,還有永遠也逃不掉的親情。

混不好你還會回來嗎?夢想與愛情哪個更重要?這些老生常談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因爲在追夢過程中,我們都會得到和失去,相比人生的大起大落,愛情似乎顯得微不足道,但足夠珍貴。錯過的最好的那一個,留下的是歷久彌新的回憶。

但對於親情來說,錯過了,就用沒有了,只留下悔恨。

在這部電影裏,年輕、衝動的主角們,也不要將美好的青澀的純潔的愛置於心底和回憶之中,在真實中無數次受傷的我們,需要實實在在的需要人生中從一而終的情感。但是、但是,現實就是如此痛苦,如此殘酷。最終得到的,是愛而不得的疼痛,有生離死別的遺憾,有一再錯過的宿命。

或許,《後來的我們》,是在描述一個個讓人遺憾的事情,這樣的愛情和親情令人遺憾,但每個人所經歷過的,卻是世間最爲純潔無比的情感,當習慣了身邊不再有TA,孤獨的人生之旅便註定再會是那樣的遙遙無期。錯過的時候,不會覺得這一轉身,便是一生的再也不見,而等到翹首回望,再也看不見曾經的那個TA的時候,才知道,有時候,一瞬的錯過,帶來的是一生的過錯。

因爲,那是後來的你我,在無數歡樂和挫折中成長,在每一次的錯過之中抱憾終身,多年之後的重逢,沒有淚流滿面,因爲這個世界終於因爲你,又有了顏色。經歷總要去經歷,後來總會又到來,只是,不能共赴的未來,終究是漸行漸遠的分叉車道。

可惜“幸福不是故事,不幸纔是。”

【後來的我們觀後感】後來的我們電影觀後感 第3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