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心理學博士:“我怎麼會有這樣的孩子?”

本文已影響1.98W人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講的是一位留美的心理學博士,在懷疑兒子可能有自閉症徵兆後,經歷了悲傷、怨憤和崩潰,更疑惑“我怎麼會有這樣的孩子”,最終通過細心觀察、尊重和接納,和孩子共同成長、走向幸福。

留美心理學博士:“我怎麼會有這樣的孩子?”

人一生中唯一肯定選擇不了的是自己的父母。孩子們各有優點,能力特點和傳統教育的要求或父母的期待也常常不吻合。如果按爬樹的本領來評價一條魚,那它一輩子都會相信自己很愚蠢。只有細心觀察、尊重和接納,才能給孩子提供最健康的發展空間。

01

曾經的我,也是父親不喜歡的孩子

1996年8月18日,我就要離開家鄉去美國留學了,父親埋在沙發裏,抽着煙,皺着眉,偶爾用陰沉的眼神看我一眼,沒有一句話。

只有我知道,他是在氣憤,為什麼拿全額獎學金去美國讀博士的,不是他最鍾愛的兒子,而是他最不想要的女兒。

從懂事起,我就知道我不是父親想要的孩子。首先,我是女孩,他一直盼的是男孩。我生性活潑,讓孤僻寡言的父親處處看不順眼。隨着妹妹的降生,這一點更明顯。

留美心理學博士:“我怎麼會有這樣的孩子?” 第2張

除了家長會得到其他父母恭維時,記憶中的父親看我總是眉頭緊鎖。上大學時,室友就詫異地問我,為什麼沒事兒老皺眉頭?人生前16年的印記,眉間清晰可見的“川”字,永遠也抹不去,就像記憶裏父親陰沉的臉色。

02

莫大的諷刺,我也接受不了我的孩子

等到威廉出生,我更是無法理解父親的疏遠。那是自己的孩子啊!看着他天使般的面容,我可以隨時犧牲自己。我無法想象,世上怎麼會有不想要自己孩子的父母呢?

可到威廉兩歲半入幼兒園時,這一切都變了。當時威廉有許多自閉症的徵兆: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叫他的名字多半時間沒反應,目光的交流時有時無,對周圍的小朋友視而不見,而且對班裏的活動機械記憶。比如,每週五上午學校先做禮拜,可有一次特殊情況有變動,全班只有威廉一個堅持按點兒去教堂。老師吞吞吐吐、旁敲側擊地問我有沒有聽説過自閉症,她同情的眼神像針一樣紮在我心上。

留美心理學博士:“我怎麼會有這樣的孩子?” 第3張

對我來説,這真是天大的諷刺。從2002年開始,我就在學校做心理學的工作,經常奉勸亞裔家長不要過於強調成績,要多培養情商,包括社交觀察力、交流能力等。而自己的孩子,居然是標準的反面教材。

當兩年中所有的交友練習、獎勵和鼓勵都不見本質的變化時,我終於崩潰了。我哭着説:“我怎麼會有這樣的孩子?”

那句話,也驚醒了我自己。

我彷彿又看到了兒時的自己,無助地仰望父親,猜他的心思,琢磨自己該怎樣博他一笑,怎樣才能讓他接受自己?

當我在痛苦為什麼社交能力這麼健全的自己會有社交缺陷的孩子,威廉一定在更痛苦地問:為什麼他會有不能理解、不能接受他的媽媽?


留美心理學博士:“我怎麼會有這樣的孩子?” 第4張

03

為什麼我們不能接受不一樣的孩子

當孩子聽話、懂事、成績好、受大家歡迎的時候,父母的臉上增光,怎麼會不想要、不愛這樣的孩子?

可當孩子不聽話、不按父母的期望做事、不交父母喜歡的朋友、讓父母沒面子的時候呢?我們還想要、還愛這樣的孩子嗎?

在學校做心理學的工作,接觸最多的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和家庭,經常聽到父母的不解:“我和他爸爸在常春藤名校都是尖子生,怎麼會有這麼差的孩子?”曾經有一位華裔母親絕望地告訴我:“有一天我可能把他帶回國,讓他在街頭迷路,再也找不到了。我好帶着弟弟好好過。”因為她十八歲的長子有精神疾病,處處需要照顧。

還有一個老實的孩子,因為智力障礙,學習能力一直停留在一年級水平,每次學校開特殊教育年會都是對英語知之甚少的媽媽來,後來才知道,這個男孩是盼子心切的爸爸當年專門用受精卵分離出來保證是男性後再轉移到媽媽體內受孕的。

留美心理學博士:“我怎麼會有這樣的孩子?” 第5張

我不再抱怨他的爸爸為什麼從不參加孩子的年會了,他一定和我的父親一樣,不能接受千辛萬苦盼來的兒子,為什麼和自己的期望不相符?

04

不能接受孩子,內心深處也許是不能接受自己或配偶的一部分

淚水驚醒了自己,也洗亮了我的眼睛,看到威廉無助的目光。他愛字和符號,愛思考,三歲就追問比零小的數字有沒有;看書很少注意插圖,就像生活中別人的臉色很少引起他的注意。他和同齡孩子發展曲線不一樣,並不説明他低人一等。他也許是我血脈的延伸,但更是獨立的個體,我不能按自己的意願標準去評價他。上帝把他送給我,不是給我找麻煩,而是給我機會去學習,讓我更理解這樣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面臨的挑戰。如果我可以幫助威廉,就可以更好地幫助其他類似的孩子和家庭。

Apple does not fall too far from the tree,蘋果不會掉在離樹太遠的地方,孩子多少是受父母基因影響的。不能接受孩子,內心深處也許是不能接受自己或配偶的一部分。像我父親看我不順眼,是他在我的脾氣上看到了媽媽的影子,而他和媽媽婚姻不幸的很大根源也是性格不合。當初我不能全面接受威廉,多少和自己對丈夫在社交場合的木訥耿耿於懷有關係。

留美心理學博士:“我怎麼會有這樣的孩子?” 第6張

感謝威廉,讓我更直觀地瞭解孩子發展的多樣性。基因的複雜組合,讓有些孩子和父母如出一轍。因為熟悉,所以父母撫養起來更得心應手。可更多的孩子多少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發展曲線,就需要父母花心思觀察和了解。比如,我是急性子,説話、走路、做事都喜歡快刀斬亂麻;威廉萬事喜歡琢磨,用個洗手間也想研究研究馬桶裏的水衝哪兒去了,所以很慢,我就得時刻提醒自己,在教給威廉時間觀念的同時,不能打擊他的求知慾。

05

教育心理學的多元智能理論

孩子與生俱來的個性特點各有利弊,沒有好壞之分,被瞭解和接納最關鍵,父母要留心觀察,因勢利導。

比如,孩子對新環境適應慢,父母可以和老師約好,先讓他去教師和校園參觀,認識一下老師,看看自己的座位等,這樣不完全陌生的環境會幫他們儘快建立安全感。

天生精力充沛、多動的孩子,家長也可以和老師約好,把班裏跑腿的工作留給他做,讓孩子有機會在教室裏動動。一大早給這些孩子機會先去操場跑兩圈再進教室,有機會先消耗一下體力。

害怕上課發言的孩子,家長更要和老師早溝通,讓孩子知道,老師已經同意除非她自己舉手,否則不會當堂被提問,確保安全感,等到特別自信的題目再分享。

孩子們各有優點,能力特點和傳統教育的要求或父母的期待也常常不吻合,需要父母在養育過程中多觀察和接納。哈佛心理系教授加德納博士(rd Gardner)根據對腦部受損的病人多年的研究,於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論,指出除了廣為智力測試和學校教育認同的語言(linguistic intelligence)與數理邏輯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還有多種其他智能的存在,如音樂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運動智能(kinesthetic intelligence)、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內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留美心理學博士:“我怎麼會有這樣的孩子?” 第7張

06

“如果你按爬樹的本領來評價一條魚,那它一輩子都會相信自己很愚蠢。”

找到孩子的閃光點

當孩子的愛好、特長、發展曲線等和我們做父母的期待不甚相符時,只有細心觀察、尊重和接納才能給孩子提供最健康的發展空間。

積極心理學創始人之一,馬丁.賽利格曼博士(in gman)在《真正的幸福》一書中曾總結道:“養育孩子,遠遠不只是修正他們的錯誤,而是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閃光點,進而把這些長處充分發揮出來,成為一生的熱愛。”

感謝威廉,讓我更直觀地感受,每一位父母在有孩子之前,心底總有一個夢:夢想孩子擁有自己所有,並擁有自己沒有卻想要的一切,智慧、美貌、成就......但現實中,大多孩子離那個夢有差距,卻並不證明他們因此而不可愛,孩子不是用來圓父母的夢的,他們會找到自己的夢。

我不再給威廉硬性安排,而是觀察他的喜好,發現他對象棋的熱愛後就支持他參加各種活動。威廉果然在棋盤上判若兩人,和小朋友交流自然又積極,鍛鍊了社交能力。上學後,他的閲讀和數學能力更是突出。從學前到三年級,我都會在開學前寫信給新老師,總結威廉的優缺點,讓他們瞭解他在社交方面的需要。


留美心理學博士:“我怎麼會有這樣的孩子?” 第8張

八年過去了,威廉有了自己的朋友,再沒有老師擔心他的自閉了,我也更瞭解和接納父親當年的心情,父女關係得到了改善。

07

愛和接納,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

工作上常常看到一些品學兼優的孩子,我曾經忍不住羨慕:要是我有這樣的孩子該多好!現在看到他們只有由衷的欣喜:孩子真優秀,將來又是社會棟樑!自己的孩子,也許邏輯性強但不會察言觀色,也許外向友好但自控力弱,也許善良但偏怯懦,也許勇敢卻莽撞......

孩子像雪花、樹葉,各不相同。沒有必要去羨慕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拿別人孩子的長處比自己孩子的短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亮點。沒有我們的愛和接納,孩子很難接納並尊重自己,那安全感——健康自我的基石,也就很難建起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