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暴力》:擺脱控制,需要智慧和技巧

本文已影響8.02K人 

父母在不知不覺間都會控制了自己的小孩。那麼小孩應該如何擺脱父母的控制呢,其實這需要一定的智慧與技巧的。一起來聽作者講講看吧!

《愛暴力》:擺脱控制,需要智慧和技巧

擺脱控制,需要智慧和技巧

美國一位優秀的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撰寫了《中毒的父母》一書,書中曾經提到過“對峙”這個技術——讓受到暴力傷害的成年人直接對父母控訴他們的暴力行為給自己帶來的傷害體驗。

我曾經贊同她的提議,但隨着工作經歷的增加,我現在傾向於認為,“對峙”在中國的社會文化環境當中,尤其是在受到“愛暴力”這種特殊暴力傷害的人羣的恢復過程當中,並不是那麼適用。

想象一下,我們能否對父母發出這樣的呵斥:

你們剝奪了我的成長,你們控制了我的人身自由,你們是我無法幸福生活的元兇,而你們所做的這一切都被包裹在愛的名義下,我無法拒絕,別人也無法洞察我的痛苦。一旦我對你們的“愛暴力”行為有什麼反抗,我就會被加上“身在福中不知福”“白眼狼”“不懂得感恩”這樣的罪名。所以我只能一個人承受這樣巨大的痛苦!我恨你們,因為你們用愛的方式強暴了我的靈魂!

我並不是説這樣的呵斥指責有何不對,但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百善孝為先。我們這個民族對於“孝”,確實持有一種過於迂腐的態度。幾千年的文化傳統,又令我們習慣於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更容易接受權威觀點和順從權威的控制。在這樣的文化積澱的作用下,如此“對峙”實施“愛暴力”的父母,往往是沒有作用的。

而且,愛暴力不同於一般的暴力行為,它攜帶了巨大傷害,也攜帶着強大的愛的信息。每一個經歷過“愛暴力”傷害的成年人,都會因為自己沒有實現父母曾經的期待,而對父母的付出與愛產生巨大的虧欠感。

內心飽含着這麼沉重的愧疚與自責,“愛暴力”的傷害者又怎會有勇氣去面對真實的傷害源,去指責給自己帶來傷害的父母雙親?

我認為,比“對峙”更為適用的方法,除了“角色定位”之外,還有“角色調換”。

什麼樣的人才會總在別人未許可的情況下合法地翻別人的東西?

孩子。

我們小時候或許都很喜歡翻媽媽的包包,在翻看的過程當中,我們體會着成年人的神祕與快樂。從本質上來講,這是對於自我成長的一種渴望。我們也通過這樣的行為去釋放對於媽媽不在身邊陪伴自己而產生的焦慮情緒。

同時,翻包行為還藴含着這樣一種情感轉移:我無法控制媽媽是否在我身邊,但我通過掌握媽媽生活中除我以外的那部分內容,完成對媽媽行蹤的參與,最終達到控制媽媽行為(不離開自己)的目的。

如果用孩子翻包的心理動力去理解媽媽現在翻成年女兒的包的行為動機,那就是:媽媽內心如一個幼稚的孩子,需要通過翻看女兒的包來感受年輕人的生活,釋放因女兒不在自己身邊,不知道女兒在做什麼而產生的焦慮,同時也因此獲得對女兒行蹤的控制感。

也就是説,媽媽這一行為在某種意義上是如孩子般無助的不恰當行為。我們看到了媽媽的無助,也看到了媽媽對於失去女兒的恐懼。

但是媽媽是不會這麼理解自己的行為的,她為了讓自己不看到被自己的行為所隱藏起來的焦慮、恐懼,她會把這一行為詮釋為對女兒的關心和愛護。

媽媽怎麼解釋這一行為,對於我們來説並不是很重要。因為,人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都不會直接説出內心最恐懼的東西。

也就是説,並不是她因不想説而故意隱瞞,而是她的內心自我保護機制在自動工作,她自己都不會讓自己知道。

但是,當我們作為成年人,洞悉了媽媽的動機之後,還會如此憤怒嗎?

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問題,我們就會發現,媽媽的控制令我們產生的無助感大大減弱,並且還因此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如何設置自己在衝突中的角色定位,是我們處理好“愛暴力”傷害的一個基礎。

雖然父母並不會因為你的領悟和理解而改變他們的行為模式,但你可以通過“角色調換”的方式來對待外強中乾的“愛暴力”父母。這種行為,能夠讓自己那在愛暴力作用下缺失的自信、自尊獲得部分的補償。

我們告訴每一個父母,對待孩子要無條件地愛,但我們忽略了一點,我們對父母更加應該無條件地愛。而當這樣的愛能夠作用在自己和父母的關係當中的時候,我們既不是一味地順從、依賴父母給予的“愛暴力”傷害,也不是無助地對抗父母的控制。我們會因為看懂了父母的軟弱,而給予他們真正的理解和接納,並把自己以往接受“愛暴力”傷害的過程,詮釋為愛父母、為父母奉獻的無意識過程。

這樣一來,我們雖然不能夠帶給父母真正的幸福、榮耀、輕鬆(“愛暴力”父母自己定義的好孩子標準),但我們可以因為我們的存在,而讓他們在某種層面遠離焦慮、恐懼、壓力感受。

作為一個人來説,與尋找快樂相比,遠離痛苦是更加迫切和必要的。當我們用這樣的方法給自己的經歷做了詮釋之後,我們曾經對自己人生的痛苦解讀便會就此遠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