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開發方法之鼓勵孩子提問

本文已影響1.07W人 

對孩子的智力開發方式有很多,家長應該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特性的方法來培養開發孩子的智力。本文介紹的鼓勵孩子提問就是一種很適合絕大多數孩子智力開發的方式,希望對大家有有所幫助。

智力開發方法之鼓勵孩子提問

發展心理學家説“嬰兒是天生的科學家”,因為嬰兒的眼睛一張開就不停地在探索環境,他們觀察,尋找可能的解釋,檢驗這個解釋的成立,再作進一步的觀察。嬰兒常重複做同一動作,如把湯匙丟到地上,當發出“當”的聲音時,他就高興地笑,因為他知道他的假設對了:硬的東西掉到地上會發出聲音,軟的玩具熊丟下去就不會。世界就是他們的實驗室,我們的祖先若沒有這種能力是無法生存下來的。

  那麼,為什麼有的人長大後,會失去這個本能呢?   兩位美國研究者問了這個問題,他們花了六年的時間,找出全世界3000名科學家的特點,結果發現:第一個特點,是他們會把兩個看起來不相干的概念連在一起;第二是他們會打破砂鍋問到底,一直問“假如……會怎麼樣?”“為什麼這樣做而不那樣做?”直到自己完全明白為止,他們會親身探索和體驗事情的上限和下限。最後,研究得出結論:不是智商,而是“強烈的好奇心,追根究底的好問”,區分了科學家和非科學家。   因此,要恢復孩子天生科學家的本性,一定要先除去“標準答案”這個緊箍咒,然後培養孩子敏鋭的觀察力,再通過閲讀使他有廣闊的背景知識,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地方,最後他就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了。所以科學思維的觀察力、形成假設的能力和驗證下結論的能力是循序漸進的,缺一不可。   我很少看到台灣的父母在遇到孩子提問時,會坐下來説“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上怎麼説”。和孩子一起查百科全書,不但不丟臉,而且還是最好的身教,讓孩子無形中學到“不知”並不可恥,不知裝知才是不對。   許多例子都説明了作為一個科學家先要有好奇心,然後有觀察力,還要有毅力才會成功。所以要把孩子培養成科學家,父母必須抑制自己的不耐煩,當孩子問為什麼時,能夠細心地從他能瞭解的層面回答他。孩子問的問題無奇不有,這常讓父母很頭大,因為雖然身為父母卻常不知道正確答案是什麼。過去的父母會用“等你長大就知道了”去搪塞,或是罵孩子“正規功課不做,問這麼多幹什麼”,這些都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殊不知這句話不知使我們失去了多少未來的科學家。   若是不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他常會從旁門左道去獲得不正確的知識,那就更糟糕了。所以想要推動“科學生根”的有心人,多替父母解圍,我常想應針對孩子常常問的問題編一些入門的科學百科,讓父母有正確知識可以告訴孩子,同時繼續維持在孩子心目中父母萬能、無所不知的形象。當然父母也必須多讀書,尤其多讀物種、地球演化方面的書,因為孩子問的問題多跟我們生活周遭的事物有關,想要正確回答這些問題,父母必須從演化的根源去找答案。   比如孩子喜歡問:海水為什麼是鹹的,眼淚為什麼是鹹的——答案是因為我們的祖先是從水裏爬上陸地的,我們曾經住在海里很久,所以身體中有大部分是水分,人缺水會脱水而死,還可以順便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喝水。還有飛機為什麼會飛(每次在飛機場都聽到有孩子問這個問題,也每次都看到大人張口結舌答不出來),鯨為什麼不是魚,它不是在海中游水嗎,它如果是哺乳類,為什麼要住在海里。這時父母就可以説鯨體積那麼大,若不是水有浮力,它在陸地上就幾乎動不了了,我們看到擱淺的鯨都得動用起重機才能搬動它。鯨曾經上過陸地,後來又回到海里,所以身上有進化的大腿骨,它的鰭是退化的手,而且它不是像魚一樣用鰓呼吸,它和我們一樣是用肺呼吸(這是教孩子物種演化概念非常有力的一個例子)。   所有的知識必須在孩子想學時教給他,才可以被充分吸收,因為動機是學習最有力的驅力。而孩子在幼小時,好奇心最多,動機最強,在孩子小時候給他正確的知識是很重要的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