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孩子不離婚是不是自我的道德綁架?

本文已影響2.42W人 

有一個閨蜜,就稱作小Z吧,前兩天突然約我吃飯談心,說是意外發現老公出軌,兩人整天吵架、雞犬不寧。於是小Z開始琢磨,要不離了算了,也是給彼此一個痛快。

有一個閨蜜,就稱作小Z吧,前兩天突然約我吃飯談心,說是意外發現老公出軌,兩人整天吵架、雞犬不寧。於是小Z開始琢磨,要不離了算了,也是給彼此一個痛快。但一想到孩子尚小,沒了爸爸好可憐、離了婚恐怕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她又覺著應該大公無私一回,湊合湊合得了。左思右想也沒個結果,她問:這婚到底該不該離?

因為孩子不離婚是不是自我的道德綁架?

聽她說完,我不由得想起這兩天在愛奇藝看到的一部網劇,叫《尋人大師》,其中有個《愛,回家》的單元。故事中,單親媽媽雲曼華帶著一個患有先天心臟病的兒子小帆相依為命,突然有一天小帆在上學路上病發,被一位不留名的好心人相救,送到醫院撿回了一條命。為報救命之恩,雲曼華來到尋人社求助,希望找到恩人歸還其墊付的醫藥費。經過種種走訪、調查,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發現好心人應是雲曼華的熟人。按理,故事發展到這裡就可以完美結局了,誰料雲曼華卻突然翻臉,停止了找人行動。

因為孩子不離婚是不是自我的道德綁架? 第2張

在尋人社不經意的撮合之下,雲曼華還是與好心人見了面,卻也因而情緒失控。原來好心人名叫齊康,是雲曼華的前夫,多年前婚內出軌,把病危的兒子留給老婆,一走了之。後來齊康良心發現,想求得妻子原諒卻屢屢碰壁,無奈之下選擇了在暗中默默陪伴,這才有了後面的事情。

因為孩子不離婚是不是自我的道德綁架? 第3張

再後來,兒子因不想看到父母一直互相躲躲藏藏下去,玩兒了回失蹤,雲曼華在焦急之中意識到了兒子對父親的惦念和不捨,終於還是應允了兒子的請求,重新接納齊康組成了標配的三口之家。

因為孩子不離婚是不是自我的道德綁架? 第4張

那麼問題來了,雲曼華為了孩子而妥協,算不算是對自我的道德綁架呢?

婚姻中的道德綁架,一種來自外界,就比如安吉麗娜朱莉和皮特離婚時,“你們大人說離婚就離婚,怎麼不想想那六個孩子的感受”的留言、評論,隨處可見。而這就是所謂勸和不勸離帶來的壓力:你看,他們都說父母婚姻破裂對孩子影響不好、單親家庭的孩子容易性格缺陷……要不我還是忍忍吧。

因為孩子不離婚是不是自我的道德綁架? 第5張

父母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們甘願為了孩子犧牲自己,感人至深、可歌可泣,但這在婚姻中真的好麼?

兩個人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到相愛,攜手走進婚姻殿堂,有了愛的結晶,便有了他們愛情的旁觀者和照妖鏡。所謂旁觀者清,孩子存在於父母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他們可以非常清楚且敏感地感受到父母之間的情緒波動,因為他不僅需要被父母關愛,更需要父母在互愛中帶來的幸福感。就像劇中的小帆,因為他能從父母的糾葛和牽絆之中看到被藏起來的愛,他的希望也從這份愛中而來。

因為孩子不離婚是不是自我的道德綁架? 第6張

所以,與其獨自逃避、糾結,不如大膽地面對你的孩子,開啟天窗說亮話,相信他會提供一個對你來說更為客觀的參考意見。畢竟,湊合的婚姻不僅傷害著夫妻雙方,更殘噬著孩子從家庭中得到的快樂、平實和溫暖。雲曼華在小帆身上看到的不僅是他對父親的依賴,更是從孩子身上發現了一份新的希望,因此順階而下,尊重自己的同時也給了孩子一份應有的信任和尊重。

因為孩子不離婚是不是自我的道德綁架? 第7張

那麼何謂自我道德綁架呢?前文中的閨蜜小Z明明已經在一段破碎的婚姻中舉步維艱,卻因“為了孩子”四個字絆住了離開的腳步,她說:“作為母親,我不能自私地剝奪孩子享受父愛的權利”,這不就是一種源於自我的道德綁架?

因為孩子不離婚是不是自我的道德綁架? 第8張

夫妻之間想要保持長久舒適的關係,靠的是共性和吸引,不是壓迫、捆綁、奉承,和一味的付出以及道德式的自我感動,孩子也並不是父母婚姻的“救世主”,更不是支配者。俗話講,予人一壺水,自己就得先有一桶水,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父母與孩子的關係,若想孩子堅強勇敢、樂觀上進,自己就先得堅定執著、快樂努力。就像保羅·柯艾略在書中寫道的:“作出決定僅僅是一件事的開始。當一個人作出項決定時,實際上他就潛身於一股巨大的洪流之中,這股洪流將把他帶往一個他作出決定時從未想象過的地方。”雲曼華當年決定離婚,給了自己和小帆一個全新的生活,現在決定複合怎知不是一種迎接幸福的轉折呢?婚姻之中,既然已經謹慎思考,那何不隨心勇敢一把,放棄也好、重新開始也好,都是在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面對選擇我們徵詢意見、權衡利弊,但最終的決定權始終攥在手心。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