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這四句話來歪曲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

本文已影響2.32W人 

一個生命才誕生開始,就好像一個大型的資料儲存庫,而存蓄的資料則是他周圍所見所聞。但出於年齡分界點的不同,十三歲之間孩子的理解能力還相對較差。可這一段時間所積累和儲存的內容確是孩子認識生命和世界的基礎。

所以,如果在早期教育中,父母喜歡運用一些讓孩子產生誤解的用語,那很容易在孩子的心靈裡留下痕跡,並加以“歪曲”。這將對孩子未來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造成很大的影響。

不要用這四句話來歪曲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

這些語言大概有以下內容:

一、 孩子,我買不起。

大人都懂得這樣說話父母的良苦用心。可孩子不會理解,他會認為是自己太貪婪,喜歡上了父母消費不起的東西。

如果在這句話上加上期限,對孩子來說就有利無害了。

比如:今天媽媽買不起,可我下午會努力教學,那麼明天我們就可以來這裡買回我們喜歡的東西了。

這樣孩子會漸漸明白,以後只要我肯認真、努力也能得到任何我想要的東西。

二、 想要什麼,跟媽說

這樣的父母多慷慨啊!

可孩子的未來你能參與嗎?或者孩子想買法拉利,你能滿足嗎?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孩子,你想要的東西,有多少意義呢?如果你通過衡量,覺得值得夠買的話,我們可以一起通過努力獲得,我認真工作掙錢,你努力學習打好基礎。

作為父母,讓孩子懂得判斷對錯,衡量價值,收穫與付出的關係,這才是明智的。

三、 不讓我去工作,拿什麼給你買東西。

工作就是為了買東西嗎?這個問題家長應該認真考慮以下。

由於我們的工作繁忙,孩子黏人時,大部分的家長都會這樣說話,可大家忘了,真正的快樂的對工作有興趣的人,而非迫於壓力工作的人。

四、 別人有多少玩具,那是人家的事,你別管你的玩具也不少,怎麼還沒夠呢?

孩子發現別人家孩子擁有的東西更多更新穎時,怎麼孩子在觀察在思考。家長不應武斷的制止他們的提問。孩子只是想才家長這裡得到答案,知道怎麼才能讓自己變得同樣“完美”。這有什麼不好的呢?

這樣回答孩子的家長,普通屬於敏感型父母,而且他們習慣約束孩子的思想和行為。

其實,父母要樹立孩子的正確價值觀念。即讓他們懂得沉溺於物質是不對的,又要引導孩子擁有如此的觀察力和思考力,是難得可貴的行為。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確,家長是孩子一生的引領者。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是孩子模仿的物件。所以,管住自己的嘴和情緒是我們每一個父母在育兒過程中的必修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