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計》中的問題孩子真的能變好嗎?

本文已影響2.69W人 

停播兩年後,湖南衛視前幾年熱播的真人秀節目《變形計》,近日再次來襲。2006年《變形計》首播第一季,一度成為學校老師和家長推薦的“教育節目”。

考慮到有些家長沒看過這個節目,我先簡單科普下。《變形計》就是安排城裡孩子和農村孩子,七天之中互換角色,體驗對方的生活。

《變形計》中的問題孩子真的能變好嗎?

近期再次開播,卻遭到很多人的質疑:

● 刻意、誇張的表演,經不起推敲的情節;

● 把鄉村當作治療“問題少年”的場所;

● 忽略流於表面的交換,帶給鄉村孩子的影響;

● 過度網路化、娛樂化……

而我,更關注的是:窮山惡水的環境,真的能改造少年的“問題”嗎?

前幾天開播的節目中,第一個交換到農村的少年是17歲的陳新穎。

節目開頭,就呈現了他和媽媽之間的緊張關係。

《變形計》中的問題孩子真的能變好嗎? 第2張

媽媽推開他的房門,送來一杯熱牛奶,他大喊“滾”,然後把牛奶推倒在地;

聽到杯子破碎的聲音,媽媽擔心地推門檢視,他立馬連推帶搡把媽媽推出去,“滾”字不斷;

媽媽準備一桌菜,敲門喊他吃飯時,迎接媽媽的是猛烈的推搡和謾罵……

媽媽的熱情關心,迎來的卻是寒冬臘月的寒冰。

《變形計》中的問題孩子真的能變好嗎? 第3張

面對鏡頭,媽媽哭訴著自己的無奈、絕望、心酸:我感覺我真的好累,如果他不變好的話,我都要死了!

似乎,所有的不幸和悲哀都是孩子造成的。

但從孩子的角度,我們卻看到不同的答案。

四年前,父母離婚,父母離婚一個月之後他才知道。

《變形計》中的問題孩子真的能變好嗎? 第4張

他反覆問:為什麼都不告訴我?為什麼不給我一個完整的家?

前段時間白百合出軌的新聞,也極其類似:為了孩子好,我們才選擇隱瞞離婚。

事實卻是,傷害孩子最深的不是父母的分開,而是欺瞞、對孩子的忽視以及對另一半的詆譭。

陳新穎之後跟著媽媽生活,媽媽把所有的愛和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看似是偉大的付出,又掉進另一個誤區:沒有界限的愛,是一種束縛和壓抑。

孩子已經17歲,媽媽不敲門就進去,只從這一個小細節,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我為了你好”的氣息。

真正的愛,是有界限的:我願意為你付出,但是否接受或接受多少,則尊重你的選擇和決定。

《變形計》中的問題孩子真的能變好嗎? 第5張

離婚隱瞞孩子,認為是保護孩子,知道真相後的孩子卻受到更大傷害;

辛苦準備一桌飯菜,認為這是愛孩子,卻屢次不經同意就推開孩子房門,對孩子的界限熟視無睹。

以愛之名,行愛之實,用來形容陳新穎爸媽,再貼切不過了。

陳新穎對待媽媽的方式固然可恨,但追根溯源起來,這份恨何嘗不是父母一手“培養”出來的呢?

《變形計》中的問題孩子真的能變好嗎? 第6張

這類情形,在日常生活中,也並不少見。

● 孩子正專心寫作業,你遞過去一個水果,要求孩子必須吃;

● 老公不愛喝水,你覺得喝水對身體好,每天逼著老公喝水;

以上行為,似乎都是“為了對方好”,卻唯獨忽略了對方的感受。

當你遞過去一個蘋果,對方願意吃就吃,不願意吃也罷,這時,傳遞過去的就是愛。

如果你遞過去一個蘋果,不管對方的感受,要求對方必須現在吃,傳遞過去的就是控制。

你給對方的關心,是以對方的需求為準,還是必須讓對方按照你的預期去做?

這是區分“愛”和“控制”的重要標準。

對孩子、伴侶有諸多預期,以及自己內心有諸多不安全感,很多人習慣了嘮叨、抱怨,不知不覺中侵犯了對方的界限(包括物理空間界限和精神界限)。

沒有一個人喜歡反覆被侵犯界限,如果長期遭受到身邊親近人的“侵犯”,人會本能地保護自己:要麼麻木逃避、打死不理,要麼粗暴狂躁、不近人情。

陳新穎選擇的就是後者。

他對媽媽的行為,也是家庭破裂之後,內心不安的一種發洩。

《變形計》中的問題孩子真的能變好嗎? 第7張

很多父母,在孩子年幼時由於種種原因,缺少了陪伴;

等孩子長大需要尊重和獨立後,父母又用自認為愛的方式緊緊抓住孩子;

抓不住的時候,就寄希望於外界的幫助:無論是《變形計》,還是曾經的“戒網學校”,都是應家長的需求而生的產品。

父母卻唯獨忽略了:孩子問題的發生,都是源自父母愛的方式不恰當。

一方面,只把孩子推給外界,效果很難持續,因為一旦外界環境改變,潛藏在孩子內心所有的不安、憤怒都會“捲土重來”。

《變形計》中的問題孩子真的能變好嗎? 第8張

2015年,《GQ》雜誌做了一個系列專訪,採訪一些參加過《變形計》的城裡孩子。

有個城裡孩子坦言:我覺得去《變形計》的少年都不會改變。不是我一個人這麼想。

曾經被當做“變形榜樣”的廖弘毅,也如此認為,變形後,回到家的第一個晚上,他又去了夜店。

《變形計》中的問題孩子真的能變好嗎? 第9張

另一方面,父母如果不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孩子心底渴望的愛永遠無法滿足。

同時,被貼上“有問題”標籤,孩子的一生都將和愛的匱乏以及這些標籤“抗爭”,又怎麼可能健康快樂、積極向上地成長呢?

去年,我認識一個媽媽,跟老公撕扯幾年之後,終於離婚,她獨自撫養3歲的女兒。

來學習時她目標明確:我要過好自己的人生。

後來,她積極學習之外,還帶動身邊的人一起成長;時不時晒晒跟女兒溫暖的日常。

她女兒臉上燦爛如花的笑容,給了她教育上最好的答卷。

前段時間見到她,我很驚訝:哇!你精神狀態看起來很好,氣色也讓人羨慕!

她開心地笑了:那就對了!

哪怕離婚,也從愛自己、照顧好自己開始,這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和示範。

《變形計》中的問題孩子真的能變好嗎? 第10張

面對孩子的“問題”,父母可以做什麼呢?

● 如果孩子還渴望陪伴,就力所能及創造條件陪伴;

● 如果孩子已經不願聽你說,再多話都先停下來;

● 如果孩子已經拒絕溝通,那就先把注意力放在怎麼過好自己上。

真正的愛,必然尊重對方的界限,必然也是以先過好自己的人生為前提的。

窮山惡水改變不了“問題少年”,唯有父母智慧的愛才能做到這一點。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該說的,該教的,該做的,都應該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驗收的時候了。這驗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針,也是孩子對外界的應變能力。“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10年前來得有效了。

回顧《變形記》裡的父母孩子們,以及身邊很多來諮詢問題孩子的家長們,其實都是在飽嘗錯過了孩子黃金期10年的惡果。

一想到這,就突然很感嘆,提醒自己必須要在黃金時期內,幫我的孩子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因為時間真的過得很快,一轉眼就過了。我不想將來只有嘆氣、搖頭的份兒。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