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狼性法則不能少!

本文已影響5.74K人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狼族超強的生存能力被現代人不斷解剖,其合作、交流、忠誠和堅韌的品格也時常被用在了人才的培養上。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用“狼道精神”、“狼性法則”來培養孩子,也成為越來越多家庭教育中的參考。

那麼,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首要向狼族學習的是哪個品質呢?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其實比學習狼的合作、韌性等更重要的是,是要先學習“狼的好奇心”!時刻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才是培養一個優秀孩子的基礎關鍵點。

孩子的好奇心去哪了?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強的動物之一,它們總會對周圍的環境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也是它們能夠不斷尋找到食物,瞭解險境,頑強生存下來的一個主要原因。好奇心促使了狼群去進一步觀察,繼而學習,專注于思考。好奇心,增強了狼的學習力、競爭力和生存力,這成為狼群的生存智慧

培養孩子,狼性法則不能少!

孩子不缺乏好奇心,世界萬物對於他們來說,一切都是新奇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聽到家長與教師的抱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身上的很多學習問題,主要與注意力相關,與此同時,我們忽視的恰恰又是“好奇心與注意力密切相關”!現實生活中,家長的很多不經意做法,正一點一點吞噬孩子的好奇心。比如:

當屋外飄起綿綿細雨,爸爸媽媽趕緊召喚孩子進屋,以免淋雨著涼。冷不丁發現,孩子一趟又一趟找各種藉口跑出屋外,他正在細雨中盡情玩耍。“媽媽,你摸,我的頭髮上也有一滴一滴的小雨點呢!”媽媽手一摸,果然頭髮溼了,又氣又急,趕緊把孩子拉進屋,並嚴肅地警告他:“不可以再跑到屋外去玩,淋雨會著涼生病的!”

又或者是,當孩子看了百科書,對書中描述的小蝸牛、小潮蟲等小生物產生了好奇,於是對父母說:“媽媽,我們也去找一些小蝸牛、小潮蟲在家裡養,好不好?”

“嗯,下次有機會再說。”家長的敷衍,其實只是希望孩子儘快忘掉這個事情,如果下一次孩子再提起這個要求,父母們或許會以“家裡不合適養小蟲子”,又或者再“藉口下次”打發孩子的這個念頭。

……

很多時候,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就是這樣在不知不覺中被父母們磨滅了。當孩子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一點一點降低,成為慣性,那麼同樣,他在學習上,也因為沒有好奇心,不會有太多投入,很多學習的問題,就是這樣接踵而至。

好奇心對孩子的意義?

狼的好奇心有多強呢?對於小狼而言,大自然的一個松果,一塊野牛皮、一隻鹿角……都是它們的玩具。它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在人類社會中,我們可以發現,對任何事物保持強烈好奇心的人,他的興趣往往十分廣泛,創造力也非常的強。在別人眼中的平常事,卻能在他們心中成為一件值得探究的事兒,這種旺盛的求知慾,促使他們不斷去學習和進取,這才有了令人驚訝的創造力!

法布林是我們孩子非常喜歡的一位科普作家,其筆下的《昆蟲記》為世人揭示了一個精彩絕倫、不為人知的昆蟲世界。

法布林從小就是一個好奇心重,記憶力強的孩子。在課餘時間,你總能在校園的一角,發現那個趴在草地上觀察螞蟻的法布林。他開心地觀看黃螞蟻與黑螞蟻打架,觀察中發現了螞蟻是用接吻來傳遞資訊,發現了螞蟻的作戰風格……昆蟲的世界,如此趣味無窮,讓法布林沉醉其中。

因為好奇心,所以有興趣觀察,持續的精力投入,為法布林積累了大量的豐富的觀察記錄和心得體會,寫出一部風靡全世界的《昆蟲記》也是情理之中。

法布林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作家。事實上,他還是一個興趣廣泛的人,他堅持自學,先後獲得了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他在繪畫、水彩方面也幾乎是自學成材,留下的許多精緻的菌類圖鑑曾讓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詩人弗雷德裡克·米斯特拉爾讚不絕口。

這就是好奇心對一個人的內發促動力,源源不斷的輸出動力,促使著人們去不斷學習,積極進取,提高和完善自己。

培養孩子,狼性法則不能少! 第2張

如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狼性法則告訴我們,好奇心是狼迅速成長的驅動力,為它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礎。對於孩子而言,興趣就是他最好的老師,任何事情,只要孩子感興趣了,他就會對此充滿好奇,就會表現出探索精神,這也便沒有做不好的事。

那麼如何讓孩子擁有一顆好奇心呢?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注意這幾點。

多跟孩子“兜圈子”

“打破砂鍋問到底”,幾乎是每個孩子共同的特性,當孩子提出一個問題,得到一個解答之後,他的發問常常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滑下去。家長除了保持耐心幫孩子去解答問題,同時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學會多跟孩子“兜圈子”!

所謂兜圈,那就是當孩子提出問題之後,不要每次都直接給出答案,我們可以一起與孩子來探討或者探究這個問題,從而去得出答案。比如,當孩子看了百科書問:為什麼人在死海不會沉下去?這個時候,有心的家長除了揭示書本上的關於鹽分的濃度知識,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做做小實驗,一杯清水和一杯倒入了大量鹽的鹹水,放上去的物品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沉浮狀態?相信在孩子動手實驗後得出的這個結論,更讓他記憶深刻,也更容易激發他去探求知識的興趣。

多跟孩子講故事

能聽著故事長大,是一件幸福的事兒。故事裡面有生動的情節,有腦洞大開的創意,不僅能夠豐富孩子的知識,開啟孩子的視野,還能讓他學到一些人生道理。被故事滋養的孩子,大多擁有豐富的想象力,這對孩子保持好奇心,激發求知慾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多和孩子做手工

現代家庭,物質條件都不錯,孩子的玩具大多現成買來。你會發現孩子對新玩具保持的新鮮感並不會持續太久,因為玩具給予孩子的是一個固定玩法,一旦會玩了,也便結束了它的使命。

但是,一個由孩子親手做的玩具,再簡單卻意義不凡。它是一種逆向的思維,孩子會在自己需要的結果中去思考如何完成,這個探索和動手的過程,會激發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讓他們自己去觀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動手做一做簡單的玩具,能夠讓孩子在成就感中得到樂趣,激發他們的興趣。

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說:“好奇動作是孩子獲得知識的一個最緊要門徑。”呵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就像小狼那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卻學習,去成長。有了這個基礎,才是培養一個優秀孩子的基礎關鍵點。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