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牙齒的發育及基本護理,寶媽該如何做?

本文已影響2.62K人 

嬰幼兒牙齒髮育過程,寶媽清楚嗎?嬰幼兒牙齒護理細節,寶媽做到位了嗎?人類是二生齒類動物,人類牙齒的發育從胚胎第6周乳牙胚開始發生,到第3磨牙牙根發育完成,整個過程經歷大約20年的時間。

人類是二生齒類動物,人類牙齒的發育從胚胎第6周乳牙胚開始發生,到第3磨牙牙根發育完成,整個過程經歷大約20年的時間。

孩子出生時,口腔內沒有牙齒,出生後約6個月,乳中切牙開始萌出,最後萌出的是第二乳磨牙,約在2歲半萌出。

嬰幼兒牙齒的發育及基本護理,寶媽該如何做?

牙齒萌出時間存在着很大的個體差異,可由於以下3種原因造成:

1.遺傳因素如種族、性別等,正常情況下,女孩比男孩牙齒鈣化、萌出的時間早。

2.環境因素的影響更爲普遍,如氣溫、疾病等。一般來說,寒冷地區的兒童比溫熱地區的牙齒萌出遲。

3.營養狀況營養良好,身高、體重較高的兒童比營養差,身高、體重較低的兒童牙齒萌出早。

嬰幼兒牙齒的發育及基本護理,寶媽該如何做? 第2張

所以有的孩子牙齒萌出偏早、有的孩子偏晚,但只要在個體差異的範圍內,就是正常的。也會存在有個別牙齒的萌出順序顛倒的現象,但最終並不影響牙齒的排列,無需處理。

長牙時的六種症狀

2種正常反應

1.咬東西牙齒萌出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無任何不適,但在乳牙萌出時,小兒喜歡咬東西,如哺乳時咬奶頭,或將手指放入口內等。這時可給小兒一個能咬的玩具,讓孩子咬玩具以便刺激牙齦,使牙齒穿透齦黏膜順利萌出。

2.流涎牙齒萌出時刺激三叉神經,引起唾液分泌量增加。由於小兒還沒有吞嚥大量唾液的習慣,口腔又淺,唾液往往流到口外,形成所謂的“生理性流涎”。這種現象一般隨年齡增長而自然消失。

可能出現的4種異常

1.乳牙早萌---誕生牙和新生牙

孩子出生時就有牙齒萌出,稱爲“誕生牙”。出生後1個月內,就有乳牙萌出,稱爲“新生牙”。誕生牙和新生牙多見於下頜乳中切牙。這些牙齒多數沒有牙根或牙根短小,有的極度鬆動。由於誕生牙和新生牙有影響嬰兒哺乳及脫落後被嬰兒吸入氣管的危險,所以常常被拔除。如果誕生牙和新生牙不鬆動或鬆動不明顯,在吮乳時,由於下切牙對舌繫帶的摩擦造成舌繫帶的創傷性潰瘍。在此情況下,可以改變餵養方式,用湯匙餵養、調磨或拔除患牙。

早萌乳牙應與上皮珠鑑別。

嬰幼兒牙齒的發育及基本護理,寶媽該如何做? 第3張

上皮珠

上皮珠是新生兒牙槽黏膜上出現的角質珠,是類似牙齒的白色球狀物,米粒大小,可出現一個、數個至數十個。上皮珠是牙板上皮剩餘所形成的角化物,並非真正的牙齒,可自行脫落,非牙齒的過早萌出。

2.乳牙萌出過遲

嬰兒出生後1年內,萌出第一顆乳牙,均屬正常範圍。如果超過1週歲,甚至1歲半後仍未見第一顆乳牙萌出;超過3週歲乳牙尚未全部萌出爲乳牙遲萌。此時需查找原因,排除是否有“無牙畸形”。個別乳牙萌出過遲較少見,全口或多數乳牙萌出過遲或萌出困難多與全身因素有關。如佝僂病、甲狀腺功能低下以及營養缺乏等,佝僂病患兒的乳牙能遲至出生後14~15個月纔開始萌出,並往往伴有牙齒髮育缺陷。遇到這種異常情況,應進行臨牀諮詢。

3.萌出性齦炎

是乳牙萌出時常見的暫時性牙齦炎。沿牙冠的牙齦組織充血,但無明顯的自覺症狀,隨着牙齒的萌出而漸漸自愈。萌出性齦炎多是由於牙齒萌出時,牙齦常有異樣感,使孩子用手指、玩具等觸摸或咬嚼,導致牙齦黏膜擦傷。

4.萌出性囊腫

乳牙萌出前,臨牀上有時可見覆蓋牙的黏膜局部腫脹,呈青紫色,內含組織液和血液,有萌出性囊腫之稱。一般不會影響牙齒的萌出,若萌出受阻,則需去除部分組織,使牙冠外露。乳牙萌出過程中,如果確實出現了一些異常情況,建議家長進行臨牀專科諮詢。

新牙長出了,很多人認爲乳牙會自動脫落,健不健康、美不美觀無所謂。其實不然,乳牙的鈣化程度低,不太堅固,如果幼兒時期護理不當,就容易患齲齒。一旦寶寶有齲齒,他的咀嚼功能和消化功能自然容易受到影響,胃腸道無法更好地吸收營養,寶寶的生長髮育就會受到影響。另外,寶寶的乳牙不健康,口腔衛生不能得到保證,對日後恆牙的生長也是會有影響的。所以,孩子以後“牙口”好不好,還要看幼兒時期牙齒的護理。

口腔清潔,從出生開始

第一步

無論寶寶吃母乳還是奶粉,若“飯後”不漱口,殘留的奶就會在口腔裏發酵,滋生細菌,從而影響口腔健康。生長環境不好,萌出的乳牙固然會不健康。所以,從寶寶出生開始,媽媽就要注意寶寶的口腔清潔,每次進食後,要喂寶寶些白開水,將附在口腔黏膜上的殘留食物沖掉。又或者用紗布蘸點水,給寶寶抹抹上下顎、牙齦和小舌頭,這樣既清潔口腔、刺激牙牀,又可以促使乳牙萌出。

第二步

寶寶乳牙萌出後,更應該做好乳牙的護理。首先應該逐漸戒掉夜奶,因爲晚上寶寶吃奶後不便給他清潔口腔,而晚上又恰好是細菌偷偷繁殖的好時機,夜奶不斷,寶寶很容易得蛀牙。

第三步

寶寶到一歲半左右,臼齒會慢慢長出。臼齒咬合面比較大,又容易積聚食物殘渣,光是清水漱口和抹牙齒已經不能滿足清潔口腔的需求了,這時媽媽就要教寶寶早晚刷牙了。刷牙時,對牙齒的裏面、外面、咬合面,依序將乳牙清潔乾淨。

牙好不好,還是習慣說了算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1.餵養要定時定量: 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加強胃腸道消化功能,消化好、吸收好,孩子的牙齒生長才能更健康,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2. 克服偏食習慣,保證營養均衡: 及時給寶寶添加輔食,糾正寶寶偏食的壞習慣,保證寶寶攝取的營養足夠、均衡,以保證牙齒的正常結構、形態以及提高牙齒對齒病的抵抗力。另外,寶寶乳牙萌出時應注意補充鈣、磷、維生素C等營養元素,這樣可以促進寶寶牙齒的發育和鈣化,保證牙周組織的健康,減少牙齒病變的可能。

3.不要吃過多的甜食,尤其是晚上入睡前不能吃糖。因爲糖滯留在口腔內,爲細菌的繁殖提供了養料。同時糖在酶的作用下產生酸,使牙齒受到腐蝕,容易患齲齒和牙周病。不要太多黏食,要小心黏黏的食物,例如蜂蜜、奶酪等,會黏在牙齒上。不要太多的酸性食物,酸性物質來自檸檬、水果汁還有運動飲料,以及果味的口香糖。酸性物質對牙齒的傷害和糖分是一樣的。因此,在享用完酸味道的食品後,不要立即刷牙,因爲這樣會把軟化的牙釉刷走。等一小段時間,就沒有這樣的危險了。

4.養成正確的吃奶姿勢: 有些寶寶吃奶的時候,會因爲姿勢不正確或奶瓶的位置不當,而形成下頜前突或後縮。長期如此,會導致寶寶的牙齒和頜骨畸形,不但會影響寶寶的容貌,還會影響咀嚼功能的發展。寶寶吃奶的時候,最佳姿勢是半臥位,奶瓶與口脣呈90度角,同時奶嘴不壓迫上下脣。

嬰幼兒牙齒的發育及基本護理,寶媽該如何做? 第4張

5.讓牙齒做做運動:出牙期的寶寶特別喜歡咬人或者啃咬硬的東西,這是因爲乳牙長出要擠壓周邊,從而讓牙齦組織感到癢痛。這時媽媽可以讓寶寶咀嚼一些較硬的東西,例如餅乾、烤麪包片、蘋果片、胡蘿蔔片等,一方面緩解牙齦的不適,另一方面可以鍛鍊咀嚼肌,促進牙齒和頜骨的發育。

改正不良行爲習慣

1.戒奶瓶,早用杯子:有些寶寶喜歡長時間吸吮空奶瓶,或是含着奶瓶睡覺,這樣會使殘留在牙齒上的食物殘渣長時間不離口腔,促使細菌繁衍,影響牙齒和口腔健康。另外,寶寶經常含着奶瓶,容易造成嘴巴翹、牙齒咬合受影響,甚至嘴巴閉不起來等問題。所以,媽媽應該想辦法讓寶寶戒掉奶瓶,改用杯子喝奶。

2.改掉咬異物和舔牙齒的壞習慣:排除嬰兒“口欲期”愛用嘴巴探索世界的那個階段,如果寶寶2、3歲後仍然喜歡吮手指、咬手指甲或咬其他異物,以及換牙期喜歡用舌頭舔鬆動的乳牙,媽媽就應該出面“干預”了。因爲這些不良習慣會影響寶寶牙齒的排列,甚至會導致寶寶面部左右發育不對稱,發音異常等。

按時接受口腔牙齒檢查

從寶寶長出第一顆乳牙開始,媽媽就應該讓寶寶養成每半年做一次口腔牙齒檢查的習慣,發現牙病及早治療。同時牙醫會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生活習慣給出保護孩子牙齒的方法和建議。

家長如何照顧齲齒寶寶?

預防齲齒

1.孩子喝完奶,一定要喂水。家長特別容易忽略寶寶的齲齒,尤其是低齡幼兒門診最爲多見。如餵養方式不當造成的“奶瓶齲”,在喝夜奶的孩子中最爲常見。提醒家長,無論何時,只要孩子喝完奶,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喂水,起沖洗口腔的作用。生活中,家長容易把“奶瓶齲”當成牙變色,從而忽略寶寶的齲齒,延誤治療時機。

2.對孩子的口腔護理,應該儘早開始。要讓孩子形成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從寶寶3個月開始家長就應該有規律性地進行口腔清潔護理,以便孩子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這樣孩子長牙後對口腔清潔纔會不產生抗拒心理。等到寶寶的第一顆乳牙萌出後,便可以用類似牙刷形狀的柔軟按摩棒來幫助寶寶先養成刷牙的意識,如果此時寶寶不接受,也可以繼續用紗布蘸水,或者使用嬰幼兒專用的口腔清潔棉來清潔寶寶的牙齒。到了寶寶1歲時,可以開始爲寶寶使用帶柔軟刷毛的牙刷。

3.六歲以前寶寶刷牙一定要有家長的協助,3歲前要完全由家長來完成。 小寶寶的運動肌肉沒有那麼精細,他們自己刷牙的時候經常只刷能刷到的地方,但刷不到的地方也有大量的細菌附着。這時,家長要幫助孩子刷牙,不只幫他們清潔牙面,還要清潔牙齦及口腔黏膜,當然力度不要太大,要儘量輕柔。

已出現齲齒可以這樣做

當家長髮現孩子出現黑斑牙之後,父母要教導孩子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飯後也要漱口,儘可能地少吃過甜的食物和深色的食物。如果只是簡單的色素沉積,經過一段時間的刷牙和漱口可以得到改善,但是如果是頑固性色素的話就要到相關口腔科進行清洗。如果是因爲齲壞而導致的就要及時就醫,找到問題的原因,及時治療,避免問題擴大化,對孩子的牙齒健康不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