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也會“看人下菜碟”,只在媽媽面前哭,寶爸直言是戲精

本文已影響1.72W人 

大多數人認爲,孩子見媽媽就哭,一定是平時被媽媽慣壞了,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其實寶寶也會“看人下菜碟”。等寶寶長大點後,就學會了用動作和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開心與難過,作爲媽媽要準確地迴應。可能有媽媽會問,天天說準確…

原標題:寶寶也會“看人下菜碟”,只在媽媽面前哭,寶爸直言是戲精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自從有了孩子後,寶爸寶媽的生活重心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媽媽。

不知你們有沒有發現,如果誰把孩子從媽媽手中抱過去,沒過兩秒鐘,孩子的眼中就會充滿淚水,並哭鬧起來。而如果平時爺爺奶奶帶孩子,晚上等媽媽下班回來後,孩子也會“哇”一聲哭出來……

寶寶也會“看人下菜碟”,只在媽媽面前哭,寶爸直言是戲精

我的一位同事,孩子今年還沒到1歲,老婆只能在家帶孩子。一天週末,老婆和閨蜜約好要去逛街、看電影。得到同事的“准許”後,老婆交代了一些照顧孩子要注意的地方,隨後就出門了,同事也保證自己一定可以完成照看孩子的重任。

寶媽剛離開時,孩子還在睡夢中,而等到晚上老婆回來時,剛進門就聽到了孩子的哭聲。

同事看着老婆,再看看孩子,一臉疑惑。明明媽媽沒回來前一直都好好的,還會跟自己玩,怎麼媽媽一回來就這樣,就好像自己沒看好孩子似的。

寶寶也會“看人下菜碟”,只在媽媽面前哭,寶爸直言是戲精 第2張

“只在媽媽面前哭,孩子真是戲精”,同事直言道。

爲啥媽媽在時,寶寶更容易哭?

大多數人認爲,孩子見媽媽就哭,一定是平時被媽媽慣壞了,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其實寶寶也會“看人下菜碟”。

在平時生活中,孩子與媽媽的接觸是最多的,正常情況下0-10歲的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感非常強。

在0-3歲時,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像成人一樣,他們只會用眼睛來判斷媽媽是否還在。

寶寶也會“看人下菜碟”,只在媽媽面前哭,寶爸直言是戲精 第3張

如果這段時間你不在他的視線範圍,時間短的話爸爸還能應付一下,時間一長寶寶就會認爲媽媽不在而崩潰大哭。

等寶寶逐漸長大一點後,具備了一定記憶力,這時還想讓陌生人抱基本不太可能。沒錯,寶寶其實是故意的,他會專挑媽媽折磨。

孩子的基本意識就是:不管什麼時候哭,媽媽都會耐心哄我。這時寶寶離不開媽媽是很正常的行爲,也是愛媽媽的表現。

很多媽媽在抱孩子時,都能感受到孩子充滿愛意的眼神,他們還在咿呀學語時,用眼神表達愛意是天生技能,而通過哭鬧尋求安慰也是天生的。

寶寶也會“看人下菜碟”,只在媽媽面前哭,寶爸直言是戲精 第4張

媽媽可以從孩子咿咿呀呀的話語中,準確捕捉到孩子想要表達的意思,這樣長年累月的記憶,讓孩子擁有安全感。

因此,孩子一見到母親就哭,並不是媽媽把他慣壞了,而是因爲自身情緒引起的,這都很正常。

0-3歲是建立安全型依戀的關鍵

然而凡事都講究“度”,如果孩子已經超過3歲,這種情況仍不見好;或者孩子經常性、無理由地對媽媽哭鬧,那就有可能是與媽媽形成了不良的依戀關係。

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唯一途徑就是接納寶寶的哭鬧,滿足他的需求。

寶寶也會“看人下菜碟”,只在媽媽面前哭,寶爸直言是戲精 第5張

當他們餓了、熱了、渴了、困了,媽媽需要根據情況正確判斷,在合理的時間內對孩子進行安撫,儘可能多地與他肌膚接觸,拍拍他、親親他、抱抱他……

等寶寶長大點後,就學會了用動作和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開心與難過,作爲媽媽要準確地迴應。可能有媽媽會問,天天說準確迴應,那到底什麼是準確迴應?

舉個例子,孩子今天去學鋼琴,回來時興高采烈地對媽媽說:“今天上鋼琴課的時候,老師誇我了,好開心啊!”媽媽迴應:“那以後要更加努力才行。”

這句話顯然不是孩子想聽到的,他在表達自己開心的情緒,而媽媽卻把重點放在學鋼琴上面,忽略了孩子已獲得的成就。

寶寶也會“看人下菜碟”,只在媽媽面前哭,寶爸直言是戲精 第6張

所謂的“準確迴應”是及時感受孩子情緒,如果孩子說:“我怕黑”,媽媽的迴應應該是:“媽媽知道你怕黑,媽媽會一直陪着你的”;

如果孩子說:“今天在小區裏看到的那條狗好可愛啊!”媽媽的迴應應該是:“你是不是很喜歡那條狗?”

把事情的重點放在孩子身上,而不是談論事情本身,這樣可以給足孩子安全感,讓孩子感受到你是愛他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