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胎政策的近憂與遠慮

本文已影響2.08W人 

這一波會去生“三孩”的人,只有兩種人。承襲社會,換個詞來講也叫“父權社會”或“爺權社會”——李嘉誠的小兒子李澤楷的女朋友樑洛施與李生了n個孩子,但仍不能得到一個合法的名分,這n個孩子終究是私生子,無法繼承李嘉…

原標題:三胎政策的近憂與遠慮

就在最近“躺平”火了一段時間之後,今天,“三胎”政策橫空出世。

在此之前,許多憂國憂民的經濟學家和“首席”們紛紛大聲疾呼,建議立刻取消生育限制,全面放開生育等等。今天,在5月的最後一天,國家開放“三胎生育”的政策,顯然是被“七普”的人口數據採取的及時應對和調整。

三胎政策的近憂與遠慮

但問題來了,那些一孩二孩都不生的家庭,哪裏會去生“三孩”?所以,誰會生這一波“三孩”?

1

誰會生?

答案說出來可能很簡單,會去生三孩的,肯定是那些已經生了二孩的人。這好像一道數學題。

但接下來的問題就不好回答了,誰生了二孩呢?

儘管今天這條政策出來之後網友們歡騰了一整天,但其實這些人都不是三孩政策的受力對象。這一波會去生“三孩”的人,只有兩種人。

(1)很有錢的人

(2)很窮的人

邏輯和二孩是一樣的。

從2011年開放獨立二孩,到2015年全面放開二孩生育政策。那一波生二孩的,一部分是家庭狀況比價好的有錢人,另一部分就是中西部貧窮省份的家庭。第一類人想的是天倫之樂,也有的爲了彌補沒有男孩的遺憾;而第二類人則是多生一個就多一份希望。

而三孩,則是二孩邏輯的延伸與走向極致。

那麼生出來的三孩,能否提供勞動力呢?我想,第一種也就是很有錢的人的三孩不太可能;第二種很窮的人的三孩可能性比較大。但這些能爲將來中國發展提供勞動力的,一定比當年的二孩少很多。

2

風馬牛

其實此次三孩政策被網友玩成一場狂歡,根本原因在於,這次政策沒有真正爲那些連一孩都不想生的家庭提供讓他們生育的理由。

這次只是讓那些已經生了兩胎的家庭再生一波而已,這些人生不生已經無所謂了,錦上添花。而那些不想生的,招不到任何理由提高自己的生育意願。

說到底,生不生,不是一個名額的問題,而是一筆經濟賬。

這就不免令人思疑了:推出這麼個政策,到底有啥意義。

在我看來,意義有三個:第一,看看中國人的自由生育意願究竟還剩多少;第二,是爲進一步生育配套政策做做試驗;第三是爲下一步開放生育做鋪墊。

其實就是以觀後效,現在只是一個開頭:如果三孩政策能夠釋放些增量,那麼久有一定的緩衝空間;如果下一年人口形勢仍然不樂觀,那麼久繼續下猛藥辣招。畢竟大國政府,制定政策要有理有據。

但是我們可以預料,三孩政策能釋放的生育能力,不會比二孩更多了。所以未來的政策方向是增加生育配套的邏輯,讓更多沒生一孩的家庭肯生、願生、樂於生。

人們都說,我們這一波少子化與老齡化來臨幾乎是突如其來,沒有做好任何防備;日本和美國進入老齡化的時候GDP都突破2萬,而我們現在纔剛剛突破1萬。

然而,我在這裏想要討論的是,是人口變化趨勢背後的深刻的社會與心理變遷,這是一本更大的賬,恐怕甚至比老齡化與少子化的經濟賬更令人窒息。即:“承襲社會”的到來。

3

“承襲社會”的到來

我竭盡全力避免一個帶有“階級”意味的詞彙,於是就用了這個“承襲”二字。

其實無論開放生育也好,不開放生育也好,一個不可避免的大趨勢就是——中國經濟社會將滑向“承襲社會”的模式。

什麼是承襲制?很好理解,我舉兩個例子。

第一是美國的。1869年5月10日,當時美國鐵路熱,隨着橫跨美洲大陸的鐵路從東西兩端向中部建造,在美國猶他州海角點實現合龍。當猶他州的州長爲這條橫跨美洲大陸的鐵路釘下最後一顆銷釘的時候,千里之外的芝加哥大學歷史學教授Frederick Turner發表了一個激進的觀點:

北美大陸上的最後一塊無主之地已經被征服了。

這在當時造成了極大地震撼,因爲這標誌着漫長的西進運動(Into the West)走向了終結,而西進運動給美國人帶來的實現平等的機會也即將隨之消失。一句話,美國將從此進入承襲社會。

第二個例子是法國。巴爾扎克的《高老頭》裏面繪聲繪色地描繪了一個陰謀家伏脫冷,爲剛剛步入社會的沒有家產積蓄的拉斯蒂涅比較的兩種不同人生軌跡。

第一種是安心打工。30 歲時,你可以當一名年俸200法郎的法官,如果捧得住飯碗的話。熬到40歲,娶一個磨坊主的女兒,帶來6000法郎上下的嫁妝。這樣已經妥謝天謝地了。要是有靠山,30歲左右你便是皇家檢察官, 5000法郎薪水,娶的是區長的女兒。再玩一下卑鄙的政治手段,你可以在 40 歲升任首席檢察官……

另一種方法,是謀求遺產的繼承權。小說的主人公拉斯蒂涅與高老頭的女兒維多莉小姐也住在同一棟棟公寓,她年輕羞澀,眼裏只有英俊的拉斯蒂涅。拉斯蒂涅娶了她,馬上就可以染指 100 萬法郎的財富。這可以使他在20歲時就拿到每年萬法郎的租金收入,馬上達到他夢寐以求的皇家檢察官薪水的10倍……

最終拉斯蒂涅選擇哪一個,我們不必太過在意。但這裏面所展現出來的法國社會的狀態是:一個沒有家產與積蓄的普通人,一生無論再努力,也無法超越通過繼承上一輩人的財產得到的財富多。

這是深度內卷的承襲社會——每個人從出生開始,都在爲繼承財產而作殊死搏鬥。

同時期英國小說家簡奧斯汀的作品裏,也有大量這種算計與心機。

回到中國的現實。

30年前,我們改革開放的初期,繼承得到的財產幾乎是零。當時的年輕人,誰家裏沒有幾個兄弟姐妹,而誰家裏不是這一堆兄弟姐妹和爹孃擠在一個小屋裏?隨着經濟發展,這些兄弟姐妹各自成家,父母的財產分到每個人頭上,幾乎很少。即便某些城市居民隨着房價升高,父母那套“老婆小”也值幾百萬了,但那麼多兄弟姐妹一分,拿到手的可能還不如一年的工資收入。

所以,當時的中國,是一個極度“非承襲”的社會:也就意味着,每個人通過繼承得到的財產非常少,而通過自己勞動創造的價值遠遠超過繼承。這時,人人都在奮鬥,人人都能夠通過奮鬥改變自己的命運。

而30年後的今天,情形發生了逆轉。由於上一輩人(50-70後)普遍在經濟發展中積累了不少房子,而那一代人都受制於計劃生育政策,只能生一個,所以現在的80後和90後夫妻的父母,普遍並不缺房子,而這對80後(或90後)夫妻的下一代(假設只有一孩),那麼這個小孩成年以後所繼承的,將會是他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的全部房產。

再過一代,這個小孩的下一代,從上一代繼承的財富將超過工資收入。承襲社會即將到來。這是人口與代際角度。

此外,從經濟角度,當經濟增速放緩,增量越來越少,那麼代際之間的爭奪將大於代際各自創造的財富。改革開放之初,一對父母生養n個仔女,這些仔女一旦各自成家,且隨着經濟的增長,他們創造的財富比父母輩多得多;相反,將來來看,n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祖父祖母的財富,最後通過倒金字塔全部聚集在一個小孩身上,這個小孩無論如何也創造不出比他的父祖輩更多的財富。

最後,從醫學與健康的角度,未來人類的壽命將會延長已經是大家公認的公理。而繼承必須要到上一輩去世才能發生,而由於人類壽命越來越長,所以未來人類能夠繼承到財產的年齡將會越來越大。李澤鉅今年已經57歲,仍然未能從他父親那裏繼承財產;而幾十年前人們平均三四十歲就可以繼承到父輩的財產。繼承年齡向後推遲也增加了繼承的風險。

總之,經過了改革開放40年的“經濟奇蹟”,中國從一個極度平等(幾乎人人都是從零開始)的社會,發展到現在開始滑入“承襲社會”。

承襲社會,換個詞來講也叫“父權社會”或“爺權社會”——李嘉誠的小兒子李澤楷的女朋友樑洛施與李生了n個孩子,但仍不能得到一個合法的名分,這n個孩子終究是私生子,無法繼承李嘉誠一分錢的財產——老百姓說李嘉誠小氣,但也反映出這個“爺爺”的巨大權力。

“承襲社會”會壓抑年輕人的創造力,長期則一定會削弱經濟發展的後勁。因爲,落入“承襲社會”的原因是經濟增長乏力,增量越來越少;而如果年輕人都盯着繼承,則不會去搞發明創新或者大衆創業,則經濟增長的動力進一步削弱,反而加固“承襲社會”的結構。一旦落入這個循環,就很難打破。

這裏又要提李澤楷——他是一個極端典型的例子。他想要自己創業發展,基本上就要放棄對李嘉誠的財產的繼承權。當然畢竟李澤楷還是優秀的,能夠在他爹的天下之外,又搞出了一片天地。

4

打破“承襲社會”,還要靠生育

兜了一大圈,結論是蒼白的。一個字:生。

但很顯然,現在的對於生育來講,缺的不是名額,而是銀子。就是那句話,你開放n臺勞斯萊斯權限給我,我還是買不起。

三胎政策的近憂與遠慮 第2張

人人都心知肚明,高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房價這麼高,已經忒高了生娃養娃成本,更何況生了養了還不行,還要“雞”他。。。

三胎政策的近憂與遠慮 第3張

而雞娃的本質,與其說是內卷,還不如說是承襲社會的到來之前的一種全民恐慌的狀態。真的到了承襲社會,雞不雞倒是反而無所謂了。因爲無論你怎麼“雞”你的娃,你還是不如人家的娃從小吃喝玩樂更有錢。

所以,避免承襲社會的到來,要靠生育;一旦生育起來了,代際之間的“承襲”關係也會相對弱化,會有利於創新與創業,爲經濟帶來增量;而一旦增量做起來,則會更加削弱“承襲社會”的人類經濟與心理狀態。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一通百通!

至於如何開啓這個正向循環?相信我們中國人還是有這個智慧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