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降臨的天使:早產兒扎堆降生,究竟是誰的鍋?

本文已影響5.58K人 

在全球知名母乳餵養品牌美德樂的大力支持下,美國芝加哥拉什大學醫學中心新生兒科急重症組臨牀研究和泌乳學科主任r教授應邀來華,作爲一個40多年來一直關注早產兒及其母乳餵養的專家,她告訴39深…

原標題:提前降臨的天使:早產兒扎堆降生,究竟是誰的鍋?

作者 季媛媛|編審 王濰|編輯 廖穎瑤

在醫院的早產兒病房中,一字排開的保溫箱裏躺着數十個提前來到這個世界的小人兒,他們中間最大的有36周,最小的只有28周。柔軟的純棉軟墊和溫暖的四壁就是媽媽子宮的溫度,身上五顏六色的監護儀就是媽媽的神經網絡。玻璃幫他們隔開了這個太早來到的世界,他們還太嬌嫩,經不起這個世界的風吹雨打;他們還要在這裏呆上至少一週。這裏是他們生命的第一站;Welcome,my baby;Hello,world。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其中,中國每10名新生兒就有超過1例早產兒,早產兒數量居世界第二。隨着生活水平及新生兒救治能力的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也在不斷增加。目前國內小於28周存活的孩子也越來越多。

每年的11月17日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爲「世界早產日」。|圖:

帶着對世界的好奇心,早產兒就像是別具一格的小天使,早早地降臨這個世界,他們的到來給所有人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驚喜或許有之,但更多的是驚嚇和恐懼。

該怎麼照護才能讓他們和正常的寶寶一樣健康成長?這是一個永恆的課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他們是提前降臨的天使

所謂早產兒,通常被定義爲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未成熟嬰兒。一般情況下,這些孩子的體重都不滿5斤,身長都不足47cm,而且身體的各個器官都會比足月出生的孩子差,且死亡率高。

從目前形勢來看,早產兒的發生仍屬於醫學和倫理學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近年來,隨着生活方式的改變,早產兒的出生率更是呈現爆發式增長,醫院每月收治的早產兒比例也呈增加趨勢

以武漢兒童醫院爲例,據相關人士統計,近兩年,該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收治早產兒人數有明顯增加,從2015年7月的759例增長到2017年7月的1038例。出生胎齡小、出生體重輕者明顯增多,胎齡小於32周的極早產兒收治總數增加44人(從2015年7月的143例增加到2017年7月的187例),增幅爲30.7%;胎齡小於28周的超早產兒收治人數從2015年7月的9例增加到2017年7月的34例,增幅爲277.7%。

提前降臨的天使:早產兒扎堆降生,究竟是誰的鍋?

新生兒重症監護室裏的早產兒。|受訪專家供圖

王雅的孩子就是其中的一員。2017年,來自武漢襄陽的王雅在經歷多次懷孕失敗後,不得不做了試管嬰兒,終於,在2018年她如願懷孕。然而,在孩子31周時,王雅因「子癇前期重度、胎兒臍動脈血流缺失」入院,當晚,醫生給王雅進行了剖腹產,孩子提前13周問世。

「他一定是太想媽媽了。」面對提前降臨的孩子,王雅喜憂參半。而在孩子剛出生後,醫生本不想給她看,生怕她被嚇到,但在她的強烈要求下,醫生妥協了。

王雅這輩子都無法忘記,當時孩子全身的皮膚都是青紫色,看起來特別薄,薄到好像可以清楚地看到皮膚內的血管。體型也十分嬌小,整個身體蜷縮着。呼聲很輕微,輕微到她甚至害怕孩子因爲無法大口呼氣,就這麼離她而去。想到這裏,王雅的眼淚在眼眶內打轉。她知道,她虧欠這個孩子太多了。

不僅如此,因爲比別的孩子早出生近3個月,也讓所有人都操碎了心。「孩子出來後,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發現他四肢鬆軟,呼吸微弱,於是給他進行了氣管插管和胸外心臟按壓,約2分鐘後,孩子心率才上升,膚色才漸漸紅潤起來。」但所有人都不敢懈怠,也是在下一秒,孩子被送入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住進了保溫箱。

「生命就是奇蹟,活下去就是勝利。」從孩子出生到現在,王雅無不感嘆生命的偉大與不平凡。

事實也是如此,作爲提前降臨人世的小天使,這些早產兒與足月出生的孩子有所不同,面臨着諸多的健康問題。他們有的出生時僅有1斤多重,有的出生時身體只有成人的兩隻手掌大;有的出生時全身插滿管子,有的出生時連最簡單的呼吸都需要儀器幫助;有的因爲大腦發育不完全,會出現顱內出血、視網膜病變、腦癱等問題;有的因爲肺部和腸道發育不成熟,會導致呼吸窘迫、餵養困難……

提前降臨的天使:早產兒扎堆降生,究竟是誰的鍋? 第2張

不少早產兒會出現聽力障礙、智力障礙、腦癱、發育遲滯等後遺症。|圖:

如此一來,早產成爲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成爲繼肺炎之後,導致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而面對多個臟器均未發育成熟的早產兒,醫護人員必須像對嫩豆腐一樣,精心呵護每一個小傢伙。

每次在給他們換紙尿褲時,醫護人員時刻擔心血液迴流到腦部造成顱內出血,因而不敢擡高他們的屁股;由於這些孩子的血管像髮絲一樣細,給他們打針時,都得配備最資深的護士,務必使他們「一針到位」。

扎堆而生的早產兒

來自上海松江的趙歆然透過玻璃,看着自己剛滿29周的寶寶在溫暖的保育箱裏哭鬧着,似乎想要表達他的不開心。他從一顆受精卵到皺巴巴的小人兒纔不過7個多月,還沒有好好享受媽媽子宮的懷抱和羊水的暖意包圍,過早見到的這個世界讓他有些驚恐不安,他揮舞着小手,發出嘹亮的哭聲。

在趙歆然看來,這樣一個透明的溫箱,像極了手術室的無影燈和病房的輸液架,見證了人生百態。而先天脆弱的生命,在保溫箱的庇佑下,堅強地努力求生,多少有些無奈。

由於胎膜早破,趙歆然不得不提前生下孩子,而在目睹孩子因爲早產被迫在保溫箱中「續命」的慘樣時,趙歆然淚如雨下。

來自湖南常德的43歲的曉琴也有同樣的感觸。2017年6月,曉琴意外懷孕,在得知消息後,曉琴拒絕了所有人的意見,執意生下這個孩子。

爲了能生下健康的寶寶,她分外小心,從懷孕第一個月開始,就按照「教科書」健康飲食,並堅持每一次的孕檢。可幸的是,各項檢查都顯示正常。就這樣,好不容易地,曉琴順利度過了孕早期。然而,達到中期,第20周的時候,曉琴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血壓時不時就會上升。無奈之下,只能入院保胎。

入院後,第28周,曉琴全身開始出現浮腫,並伴有頭暈眼花。「醫生說,出現這種情況就得提前手術,不然大人和小孩兒都會有危險。」曉琴很不希望讓孩子提前出生,但在醫生的反覆勸導下,曉琴只能妥協。

終於,在28周+5天的時候,孩子經過剖腹產成功降臨。但這並不意味着這一切就會結束。出生後,孩子因爲身體狀況不佳,全身插滿了管子,不得不在保溫箱中進行必要治療。

「從孩子進入保溫箱開始,在此後的治療過程中,每次看到她身上的管子慢慢減少了,看到寶寶臉上第一次露出笑臉時,我彷彿能感覺到全世界在笑。但與此同時,我也曾不只一次問我自己,如果再來一次,我會不會把她生下來,讓她去承受這些痛苦。」

在無數個過去的日子裏,曉琴都對自己高齡產子抱以深深的歉意,如果不是因爲自己自私,一意孤行,孩子就不會受這麼大的罪。

事實上,有此感觸的並非只有趙歆然及曉琴。近年來,早產兒比例在逐漸增加,這樣的上升趨勢給醫院的救治和護理工作大大增加了難度和工作量,而在面對早產兒的高峯,不少研究調查也發現,30%~40%的早產兒與母體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有關;但凡產婦有流產史、子宮畸形、羊水過多、胎膜早破、宮頸口鬆弛、前置胎盤、胎盤早剝或孕育多胎等問題都會造成胎兒早產。

此外,如果孕婦患有妊娠合併症與併發症,例如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炎、病毒性肝炎、嚴重貧血、心臟病等也會增加早產機率。

值得注意的是,產婦年齡越大,發生早產的機率也越高,數據也恰恰印證了這一觀點。根據權威數據統計,在30~34之間發生早產的概率爲4.5%,當超過四十歲之後早產的概率會達到6.8%。

提前降臨的天使:早產兒扎堆降生,究竟是誰的鍋? 第3張

目前臨牀上所指的高齡產婦是35歲以上第一次妊娠的產婦,或受孕時34歲以上的產婦。|圖:

湖南省兒童醫院住院患兒數據統計也顯示,2017年醫院收治早產兒約2000例,較2011年醫院收治的早產兒1384例增長了約616例,早產兒發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

該醫院早產兒重症病房主任高喜容教授曾公開表示,隨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趕生「二孩」的高齡孕婦更是早產的高危人羣。僅2017年醫院早產兒重症病房收治的危重早產兒就達到了572例,其中極低出生體重即1000~1500g的佔45%。

爲此,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輔助生殖醫學主任醫師李昆明建議,40歲以上的女性要重視孕前檢查,確定各項指標正常後再備孕。「與此同時,備孕女性需要改變不良習慣,注意休息,保持平靜的狀態。在懷孕期間要謹遵醫囑定期檢查,注意胎動次數,生活中要增加富含優質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李昆明教授說道。

媽媽給予的「安全感」

對於來不及準備好就來到新世界的早產兒來說,在成長曆程上勢必較一般新生兒更加艱辛。所幸,隨着醫學進步,目前早產兒能得到妥善的照顧,存活率也比以往高出許多。

但脫離了最艱苦的保溫箱階段,早產兒的後續照顧究竟該如何進行?怎麼做才能讓孩子遠離傳染性疾病威脅,健康長大?

在全球知名母乳餵養品牌美德樂的大力支持下,美國芝加哥拉什大學醫學中心新生兒科急重症組臨牀研究和泌乳學科主任 Paula P. Meier 教授應邀來華,作爲一個40多年來一直關注早產兒及其母乳餵養的專家,她告訴39深呼吸(ID:shenhuxi39),當分娩了一個嚴重的病患兒時,母乳相當於一種救命藥物或是重要的醫療干預措施。

「早產兒的母乳餵養比健康足月兒更爲重要,在剛出生後,患兒的大腦、肺、腸道菌羣都沒有發育成熟,在此階段均非常脆弱。而此時,母親的乳汁生成了許多成分,具有更高含量的保護因子,這些因子正好可以滿足早產兒的需求。」

Paula P. Meier 教授說,24、26周的小早產兒,他們的大腦只有40周足月孩子的四分之一左右,他們在剛出生後需要在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裏繼續發育,在發育過程中,母乳裏有很多成分能夠促進他們的發育,滿足他們大腦發育的需要。

提前降臨的天使:早產兒扎堆降生,究竟是誰的鍋? 第4張

世衛認爲母乳是嬰幼兒的最佳營養來源。|受訪專家供圖

多項研究證據也顯示,使用母乳餵養的新生兒,耐受性更好、更健康,發生併發症和死亡的風險更低。特別對早產兒而言,母乳會針對早產兒的情況量身定製。早產兒母親的乳汁脂肪含量、蛋白質、熱卡含量更高,更符合早產兒特殊情況下的需求。

另外,母乳中的抗感染成分能更好地預防早產兒發生感染性疾病的風險,母乳中還含有很多成分能夠預防腦損傷、促進大腦發育,這對於早產兒來說異常重要,能夠更好地保障早產兒的未來健康和發育可能性。

「在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裏,還容易受到炎症、感染等各種問題的影響,會對孩子未來大腦發育造成一定影響,而母乳就能夠促進腦白質發育,減輕炎症、感染等因素的感染,避免孩子出現發育受損的風險。」Paula P. Meier 教授強調,其實,母乳餵養的防禦還要早過疫苗接種,所以,母乳產生的未來價值更高,如果我們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母乳餵養的重要性,或者說它的支持力度,理論上,應該高於疫苗接種的推廣。

除了母乳餵養,對於早產兒來說,作爲一種低成本、易操作的早產兒護理方法,「袋鼠式護理」也被臨牀及研究證明是提高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生存率的有效干預療法。

據39深呼吸(ID:shenhuxi39)瞭解,「袋鼠式護理」從國外興起,以類似袋鼠、無尾熊等有袋動物照顧幼兒的方式,讓孩子赤裸俯臥在父母裸露的胸前,父母通過撫摸等方式與孩子交流。

這樣既能滿足孩子對溫暖、母乳餵養、防止感染、刺激、安全和愛的需要,以促進寶寶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還能促進母親乳汁的分泌,調整媽媽情緒,預防產後抑鬱症,被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爲是目前最佳的新生兒護理模式之一。

提前降臨的天使:早產兒扎堆降生,究竟是誰的鍋? 第5張

世界衛生組織在2003年制定了「袋鼠式護理」的指南。|受訪專家供圖

Paula P. Meier 教授介紹,皮膚接觸「袋鼠式護理」做得最好的是北歐國家,雖然也有各種保溫箱,但即使在孩子病得很嚴重的時候,絕大多數時間他們也還是在爸爸媽媽身上,而不是在保溫箱裏面。

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袋鼠式護理」,都被認爲是早產兒照護的重要舉措,也被認爲是最爲經濟便捷的方式之一。實際上,經濟學家早有討論,早產兒生命早期的這種干預,成本很低,也正是這種低成本的生命早期干預,會對未來的醫療及教育產生極大的回報。

來自生活中的呵護

當然,母乳餵養是早產兒最佳的營養方式。但是,單純的母乳餵養並不能滿足早產兒生長髮育所需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陳平洋教授告訴39深呼吸(ID:shenhuxi39),出院前應對早產兒進行營養風險評估分度,制定出院後個體化母乳餵養方案,包括強化營養的階段性、個體化管理,補充維生素AD、鐵劑及礦物質。

同時,要定期隨訪密切評估母乳餵養有效性、監測生長髮育及營養代謝水平,適時調整營養結構,使早產兒實現適宜的追趕生長,保證良好的神經系統運行,預防成年期代謝性疾病,全面提升早產兒近遠期生存質量。

「在孩子出院後,應通過強化營養,銜接餵養及口服補充劑等方式保證早產兒出院後攝入充足的維生素A、維生素D、鈣、磷、鐵等營養素。」 陳平洋教授強調。

胎齡≥34周的晚期早產兒,優先母乳餵養,需適當補充鐵和其他微量元素,不宜追求過快的體重增長;

胎齡<34周SGA(小於胎齡)早產兒,出院後可能仍需採用強化母乳餵養促進體格生長,各項生長指標達到第十百分位以上即可停止強化,若線性生長速率與標準生長曲線平行,即使未達校正月齡追趕目標,亦可停止強化。

此外,接種疫苗對早產兒來說也是尤爲重要。據研究表明,大多數情況下,早產兒疫苗接種不良反應是很少見的,對常規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免疫應答效果與足月兒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我國「特殊健康狀態兒童預防接種專家共識」以及美國兒科學會均建議,早產兒(包括低出生體重兒)應按足月兒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接種。

提前降臨的天使:早產兒扎堆降生,究竟是誰的鍋? 第6張

影響疫苗有效性的因素包括出生胎齡、體重、健康情況、早期治療、疫苗種類和成分、接種計劃等。|受訪專家供圖

只要早產兒生命體徵穩定、體重>2公斤即可以接種各類疫苗(出生體重<2.5kg的早產兒接種卡介苗除外,待體重≥2.5kg,生長髮育良好,可接種卡介苗)。危重早產兒應在生命體徵平穩後儘早接種第1劑乙肝疫苗。

而在平常生活中,媽媽也可以經常幫助新生兒按摩,讓孩子的皮膚感官接觸到溫和的刺激,引起全身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等系統的一系列良性反應,以此來促進胃腸激素的分泌。這樣有助於增加小兒的食量,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加快體重的增長。

按摩還可以幫助活動寶寶的全身肌肉,使身體發育得更健壯。另外,皮膚刺激對增強免疫功能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有益於新生兒的體格與心智的健康。

上蒼給了我們生命,我們用奉獻去擁抱。在面對這些天使,所有的一切只是讓他們都能得到最該賦予的愛與關懷。願所有的小天使們,都能享受到最爲充沛的愛。

(據受訪者要求,本文除專家姓名外均爲化名)

丨本文指導專家:

美國芝加哥拉什大學醫學中心新生兒科急重症組臨牀研究和泌乳學科主任 Paula P. Meier教授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新生兒科主任 陳平洋教授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輔助生殖醫學主任醫師 李昆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