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泌尿感染的症狀與護理

本文已影響9.24K人 

泌尿道感染是小兒常見病,包括尿道炎、膀胱炎及腎盂腎炎等。可發生於小兒的任何年齡,以新生兒、嬰兒發病率最高。小兒泌尿系感染時症狀可不典型,容易漏診而延誤治療,臨牀

小兒泌尿感染的症狀與護理
泌尿道感染是小兒常見病,包括尿道炎、膀胱炎及腎盂腎炎等。可發生於小兒的任何年齡,以新生兒、嬰兒發病率最高。小兒泌尿系感染時症狀可不典型,容易漏診而延誤治療,臨牀常見的表現有發熱、尿頻、排尿時哭鬧等。
  【名詞解釋】泌尿系感染(ruinary tract infection)簡稱尿感,是由細菌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的炎症。感染可累及上、下泌尿道,因定位困難統稱爲尿感。症狀上分爲急性及慢性兩種。前者起病急,症狀較典型易於診斷。慢性及反覆感染者可導致腎損害。
  小兒尿感的臨牀表現
  1、急性尿路感染
  專家介紹,急性尿路感染是指病程在6個月內者。症狀因年齡及感染累及部位而異。年長兒與成人相似,年齡越小全身症狀越明顯,局部排尿刺激症狀多較輕或易被忽視。 
  (1)新生兒期:多由血行感染所致。症狀輕重不等,以全身症狀爲主,如發熱、吃奶差、蒼白、嘔吐、腹瀉、腹脹等非特異性表現。多數小兒可有生長髮育停滯、體重增長緩慢。部分病兒可有抽風、嗜睡,有時可見黃疸。但一般局部排尿症狀多不明顯,因此要提高對本病的警惕,對原因不明的發熱應及早作尿常規檢查及尿、血培養以明確診斷。
  (2)嬰幼兒期:仍以全身症狀爲主,如發熱、輕咳、反覆腹瀉等。尿頻、尿急、尿痛等排尿症狀隨年齡增長逐漸明顯。排尿時哭鬧,尿頻或有頑固性尿布疹應想到本病。偶可出現黃疸。
  (3)兒童期:下尿路感染時多僅表現爲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狀,有時可有終末血尿及遺尿,而全身症狀多不明顯。但上尿路感染時全身症狀多較明顯,表現爲發熱、寒戰、全身不適、可伴腰痛及腎區扣擊痛。同時可伴有排尿刺激症狀。部分病人可有血尿,但蛋白尿及水腫多不明顯。一般不影響腎功能。如治療不徹底或反覆發作或有尿路梗阻、畸形等其它因素者可轉爲慢性。
  2、慢性尿路感染
  慢性尿路感染是指病程6個月以上,病情遷延者。症狀輕重不等,可從無明顯症狀直至腎功能衰竭(首先出現濃縮功能受損)。反覆發作可表現爲間歇性發熱、腰痠、乏力、消瘦、進行性貧血等。局部下尿路刺激症狀可無或間歇出現。膿尿及細胞尿可有或不明顯。病兒多合併尿返流或先天性尿路結構異常,B型超聲波檢查或靜脈腎盂造影可見腎瘢痕,如能早期矯治可減少腎損害。
  小兒發生尿感的原因 
  (1)生理特點:因嬰兒使用尿布,尿道口常受糞便污染,加上局部防衛能力差,易引起上行感染。小嬰兒機體抗菌能力差,易患菌血症可導 致下行感染。
  (2)先天畸形及尿路梗阻:前者較成人多見如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狹窄、腎盂積水、後尿道瓣膜、多囊腎均可使引流不暢而繼發感染。此外還可由神經性膀胱、結石、腫瘤等引起梗阻。
(3)膀胱輸尿管尿液返流(簡稱尿返流):嬰幼兒期常見。國外介紹患泌尿系感染10歲以下小兒中,35%~60%有尿返流。劉秀芝主任介紹,在正常情況下,輸尿管有一段是在膀胱壁內走行,當膀胱內尿液充盈及排尿時,膀胱壁壓迫此段尿管使其關閉,尿液不能返流。在嬰幼兒時期,由於膀胱壁內走行的輸尿管短,很多小兒排尿時關閉不完全而致返流。細菌隨反流上行引起感染。尿返流的危害在於導致反流性腎病及腎臟瘢痕形成,多發生在5歲以下小兒。返流的程度與腎臟瘢痕成正比。輕度返流可隨年齡增長而消失,但重度返流多需手術矯治。因此,對泌尿系感染患兒查明有無返流對明確診斷指導治療均有重要意義。
小兒尿感的日常護理
  1、對症護理:泌尿道感染的嬰幼兒常有高熱,可採用物理降溫(冷敷額頭、溫水擦浴或酒精擦浴)或藥物降溫。要鼓勵患兒多喝水或其他喜歡喝的飲料,使尿量增多,有利於沖洗尿道,不利於細菌生長繁殖,並可促進細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排出。要勤換尿布,而保持會陰部清潔乾燥,尿布需用開水燙洗曬乾,或煮沸消毒。
  2、觀察藥物副作用,按療程服藥:按醫囑應用抗菌藥物,注意藥物副作用。口服抗菌藥物患兒可出現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現象,於飯後服藥可減輕胃腸道副作用,若副作用仍明顯,可遵照醫囑減量或更換其他藥物。一般服藥後尿痛、尿急等症狀會較快消失,尿化驗也會逐漸正常,此時最重要的是仍需按醫囑繼續服藥,切不可見患兒沒什麼症狀了就擅自停藥,以免反覆發作,導致慢性泌尿道感染。  
  3、預防泌尿道感染:注意幼兒不穿開襠褲,嬰兒勤換尿布,便後要清洗臀部,保持清潔。女孩清洗外陰時應從前向後擦洗,男孩子要將包皮摞上去洗,龜頭髮紅可塗抗生素軟膏,如包皮被尿垢粘連,要到小兒外科門診分離,以減輕對尿道口的刺激,避免發生下行性泌尿道感染。積極治療腹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敗血症等疾病,以免細菌通過血液循環侵入泌尿道引起感染。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