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讀!如何預防生出早產寶寶

本文已影響1.48W人 

早產是指懷孕20至未滿37周之生產,其發生率約佔所有懷孕的5~10%,但卻佔所有新生兒死亡的80%。如何預防生出早產寶寶,則成爲每位孕媽咪必須關心的重要孕事!

必讀!如何預防生出早產寶寶

28 周前,胎兒在媽媽子宮內只要少待一週,存活率則減少百分之十。

避免早產關鍵週數

醫學上推估女性懷孕的週數是以最後一次月經來潮,到預產期的歷程約爲40周(前後約有2周的誤差值),一旦懷孕37周以上出現任何可能生產的徵兆即可進入產程階段,也稱爲足月生產。早產的定義指的是在懷孕20周到37週期間出生的寶寶。雖然醫療技術與設備的進步,能夠提高早產兒的存活機率,然而胎兒在母體子宮中的生存時間越短、體重越輕,所面臨的生存考驗也就越艱難(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稱爲低體重,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者稱爲極低體重),也可能會隨着早產引發寶寶未來的健康問題,造成家庭的沉重負擔。

醫師表示:「妊娠28 周後的胎兒存活率約有九成,但在28 周前,胎兒在媽媽子宮內只要少待一週,存活率則減少百分之十,多安胎一天,胎兒的存活率就有機會提高,但並非絕對。」

因此,臨牀上以24~28周臨牀上被視爲安胎的關鍵期,過了28周後,胎兒的存活率超過九成以上。不過需不需要安胎必須同時評估母體與胎兒的健康狀況,一旦危及媽咪和寶寶的生命,醫師得判斷是否讓胎兒繼續留在媽媽的子宮中。醫師表示,像是有些前置胎盤的孕媽咪,除了以週數作爲分娩的考量點,症狀嚴重時得評估胎兒在子宮內外哪個生存的環境條件較適合他,有時不得以得讓胎兒提早出生。

然而,醫學照護和早產防治的宣導已使早產兒死亡率降低,最重要的課題仍在於如何預防生出早產寶寶。

流產vs.早產

懷孕初期的前20周,附中的胎兒提早被分娩,稱爲流產;懷孕20~37周時生產,則稱爲早產。

懷孕前後誰容易生出早產寶寶?

醫師表示,雖然多數早產的原因迄今未明,但預防勝於治療,若是在懷孕前或是懷孕時瞭解哪些因素是造成生出早產的原因,則可隨時關心自我和寶寶的健康狀態。而哪些人有是高危險族羣?孕媽咪多一分留意身體的狀況,也才能避免讓寶寶提前來報到。

以下是常見造成早產的危險因子,醫師叮嚀女性儘早改變一些容易造成早產的不良習慣,或是懷孕期間避免行使有可能引發早產的行爲,都可以大大減低生出早產寶寶的機會。

懷孕前

1 孕媽咪的體質健康狀態,例如孕前體重不足、懷孕間隔太密、或是有高血壓、糖尿病、貧血等疾病。

2 懷孕年齡小18歲或大於40歲。

3 過去曾有過早產、流產等經驗。

4 女性曾有過婦科、產科的病症,例如子宮、子宮頸曾接受過外科手術,或是前胎有子宮閉鎖不全等不良產科病史。

5 懷孕前生活習慣、營養不良等,例如有抽菸、飲酒等行爲。

懷孕後

1 產科病症如子宮頸閉鎖不全、前置胎盤、胎盤功能不佳、胎盤早期剝離、子宮異常、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因爲懷孕出現的疾病,或是高危險妊娠者。

2 孕期感染像是陰道發炎、分泌物過多等泌尿道及生殖系統的感染。

3 過去曾有安胎經驗的女性,懷孕後再出現早產的機率是三分之一,需要嚴格提防。

4 生活壓力大、情緒長期處於焦慮不安也會造成子宮的早期收縮。

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頸縫合

通常在產前檢查時醫師會發現孕媽咪的子宮頸是否有提前擴的跡象,若是在20周後被發現有此狀況,通常需要進行緊急的子宮頸縫合術,延長懷孕週數和改善新生兒預後。但若孕媽咪有過前一胎有過子宮頸閉鎖不全的病史時,可提前於14~18周進行子宮頸縫合。

胎兒因素

1 懷有雙胞胎或多胞胎者,根據統計資料指出雙胞胎約有六成的機會會早產,三胞胎以上者的早產機率更是高達九成,不可不慎。

2 胎兒體重過重,正常的胎兒標準體重爲2800~3200公克,超過此數值則爲過重,媽咪的子宮將會無法負荷,也同時提高剖腹產的機會。

3 胎兒先天畸形、染色體異常等。

4 胎兒在子宮中出現生長遲緩的跡象。

黃金4方法留心早產徵兆

除了透過臨牀醫師的判斷是否有早產的症狀外,孕媽咪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透過自我檢查、感覺與評估作爲判斷的標準。以下是醫師提到的幾個觀念,可多加留意:

1 異常的子宮收縮或是,明顯的下腹部及後背疼痛:當孕媽咪感到後腰異常痠痛,突然伴隨子宮收縮的感覺,或是陰道分泌物異常增加,休息無法獲得緩解且症狀不斷加劇時,請立即就醫觀察。

2 陰道發炎:正常的陰道分泌物屬無色、無味、透明狀,一旦發現陰道分泌物呈綠色且伴有異常的臭味,必須立即就醫請醫師治療,防止細菌進入子宮內引起早產。

3 早期破水:羊水是胎兒需要的生存和保護的物質,如果發現一次破水量約爲30c.c.,換好內褲後又再度溼透,需要立即就醫。通常出現早期破水後約1 天內可能子宮會出現強烈的收縮現象,若無子宮收縮發生,也要注意有無感染現象,懷疑感染時即進行生產。

4 異常出血:懷孕中出現任何一滴血都必須小心注意,陰道發炎或是子宮頸長瘜肉可能都會出現血絲,另一方面,異常出血合併子宮收縮則可能是子宮頸擴的跡象,須立即就醫。

如何判斷正常的子宮收縮

懷孕出現的正常宮縮現象應於懷孕20~30周之間,每小時收縮少於2~3次,30~36周之間縮應不多於3~4次,若是發現子宮平均3~5分鐘出現規則性的強烈陣痛,請速就診。然而在懷孕七個月之後,也可能會出現所謂的假性陣痛的宮縮現象,假性陣痛通常只侷限在下腹部,疼痛感較輕微,引起原因不外乎膀胱脹、過於勞動、長期走動、水分補充不足等原因。

屬高危險妊娠的女性在懷孕前,可預先採取計劃性懷孕。

計劃性懷孕

本身已帶有慢性疾病且可能會影響到懷孕進程的女性患者,在懷孕中也可能會出現不利於妊娠的併發症。醫師建議屬高危險妊娠的女性在懷孕前,可預先採取計劃性懷孕。例如糖尿病患者在懷孕前必須嚴密地監控血糖值的變化,等到確定懷孕後,改成注射胰島素的方式,在懷孕過程中也要嚴格控制血糖值。同理,其他像是高血壓、腎臟病患者如能在懷孕前控制病情,懷孕中間監測母體和胎兒的狀況。

定期產前檢查

「規律性的產前檢查,我們才能知道哪些孕媽咪屬於高危險妊娠,有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子宮頸閉鎖不全,或是有貧血、傳染病等危險因素,醫師也才能夠跟孕婦好好地配合。」醫師說道。

因此,定期產檢時醫護人員可以協助留意可能引致早產的情況,並給予適當處理,孕媽咪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避免過度操勞,精神的不安和焦慮。一旦發現早產的徵兆時應儘快就醫。

多休息、勿勞累

如果懷孕的女性是屬於早產的高危險羣,醫師表示孕媽咪日常生活中記得多多休息、少出點力氣、避免提重物、勿過勞累、注意飲食營養的均衡、睡眠足夠、少出入人多的公共場所,避免被感染疾病,並且定期接受產檢。

如果孕媽咪一旦發現在1 小時內出現規則性的子宮收縮時,必須馬上採取左側睡休息的姿勢,約有8成的孕媽咪可安住胎兒,以避免早產的發生,假使出現無論怎麼休息都無法獲得改善時,必須立即就診觀察。

醫療輔助安胎

經過醫師的檢查發現有早產跡象的孕媽咪,有些特殊狀況必須使用安胎藥物,又分爲:針劑、塞劑或是口服藥。目前常用的第一線安胎藥物爲口服藥與塞劑,醫師表示早期安胎藥常用黃體素,或是中期使用Yutopar 或鈣離子阻斷劑,孕媽咪在子宮收縮時或是稍微有症狀時,醫師評估後投以此藥物治療,預防子宮收縮。如果是感染問題,則會使用抗生素藥物,若是胎兒肺部尚未發育完全則使用類固醇的治療方式,醫師表示,給孕媽媽的用藥皆屬安全範圍內的藥物等級,不會影響胎兒,僅有少部分的副作用可能會影響讓媽媽的身體出現不舒服的感覺。

安胎針則是以點滴的方式注射,因爲每次施打的劑量不相同,其禁忌症與副作用也都不同,醫師必須爲不同孕媽咪的身體狀況診斷後才能對症下藥,並在用藥前進行用藥說明與需知。無論何種安胎方是,最重要的是孕媽咪們服用安胎藥或是接受其他安胎治療後,務必記得多多休息,避免再度勞累引起子宮收縮,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遇到緊急與特殊狀況時,爲確保母嬰安全,應儘量遵從醫師指示,進行住院安胎。不過因爲臥牀安胎的媽咪會受限於活動量減少及安胎藥物的使用,腸蠕動的功能往往跟着降低,會影響排便功能,建議多攝取高纖蔬果,並減少易脹氣的食物。所謂的臥牀安胎並非完全不能活動,孕媽咪可依自身的身體狀況進行適當的運動,但應避免劇烈或過於勞累的活動,

婦產科醫師的小叮嚀

一般人誤以爲只要前三個月細心穩住腹中的胎兒,但事實上,從懷孕第1 周開始到37 周的時間裏,隨時都有早產與流產的風險,各位孕媽咪都需要小心注意喔!醫師叮嚀媽媽們,因爲大多數早產的原因未明,所謂的安胎也必須同時評估母體與胎兒的狀況才能決定採取何種方式。如果母體的子宮環境已經非常惡劣,不適合胎兒繼續待在裏面,醫師仍會建議提早讓寶寶誕生,有時後存活的機率會比繼續待在媽媽肚皮中來得高!

像是以醫師的臨牀經驗也發現,雖然一般人認爲待在媽媽子宮中的時間越久則越健康,但有些妊娠糖尿病的寶寶,體重超過預期,也比較晚出生,預後狀況也可能出現不好的情形。無論如何,早產若能事先預防、即時發現、趁早治療,才能夠生出一個健康的小寶寶喔。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