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愛牙日:寶寶出牙期常見牙的齒疾病

本文已影響2.03W人 

9月20日是全國愛牙日,牙齒保健要從小開始。寶寶出牙期比較容易患哪些牙齒疾病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13愛牙日:寶寶出牙期常見牙的齒疾病

奶瓶性齲齒

發生原因:“奶瓶性齲齒” 最早是由英國的牙醫師所發現,光就字面上看很容易讓人誤解,以爲只有用奶瓶喝奶的寶寶纔會發生,其實並非如此。 即使是喝母奶的寶寶,在喝完奶之後,若沒有立刻爲他清潔口腔,導致奶中的糖份附着在牙齒表面,細菌大量繁殖併產生酸,或是在入睡後因口脣活動減少,唾液分泌也跟着減少,口腔自淨能力降低,細菌便容易滋生;加上乳牙的齒質本來就比較脆弱,長期下來就有可能產生所謂的“奶瓶性齲齒”。 爲了不讓人因字面而造成誤解,又稱“早發性齲齒”。

出現症狀:因細菌大量繁殖、產酸,使得牙齒脫鈣(琺琅質的鈣離子被酸性物質中和而變得脆弱)並形成蛀蝕,特別是上顎門齒及下顎臼齒區最容易被侵犯;原本應該潔白的牙齒也會變得黑黑的。 下顎門齒因爲被舌頭蓋住,較不容易受到波及;但經年累月下來,甚至可能造成嚴重的瀰漫性腐敗性齲齒,不可不慎。

治療方式:只要喝完奶後確實爲寶寶做好口腔清潔工作,就不容易患上奶瓶性齲齒。

若真的患上了,應從兩方面着手:一是養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二是改掉不良的餵食習慣。在養成良好清潔習慣上,即使是喝母乳也應該在喝完後立刻清潔口腔;在不良的餵食習慣上,則不要讓寶寶養成得要喝完奶後才能入睡的壞習慣,更不要因爲寶寶的哭鬧而輕易妥協,這時考驗的就是媽咪的教養智慧了。

此外,在門診治療上與一般性齲齒的治療方法是大同小異的。若只有輕微脫鈣現象就先塗氟,使其表面琺琅質再礦化以防止進一步脫鈣而形成蛀蝕。若是蛀蝕太嚴重,還是得抽神經並拔除(與恆牙神經爲不同系統,因此並不影響日後的恆牙生長);若因年紀太小合作度低,有時有必要採取一些非常措施,如綁上束縛帶或是做半身麻醉等。

父母注意事項:“預防重於治療” ,除了在喝完奶或是吃完副食品後應立即幫寶寶清潔口腔及牙齒(或是不方便清潔時至少喝一些開水)之外,他還建議最好在寶寶長出第一顆牙時就先帶去兒童牙科做一初步檢查,並接受牙醫師正確的牙齒衛教觀念,往後並維持3個月~半年左右,定期上牙醫診所檢查的習慣。

還有,最好在1歲半~2歲間戒掉奶瓶改學習用雙耳杯,就不會有喝到睡着的困擾;同時應該開始練習自己刷牙,孩子刷不乾淨沒關係,但父母記得在孩子刷完之後再幫他徹底的刷一遍,重點在於讓孩子養成進食後應該清潔口腔的習慣。

一般性齲齒

發生原因:齲齒是牙齒組織逐漸被破壞的一種疾病,也是幼兒最常見的一種口腔疾病。奶瓶性齲齒是因爲沒做好口腔清潔所造成,發生原因及侵犯部位較單純;但若是一般性齲齒,則除了口腔衛生沒有做好之外,還與個人飲食習慣(如喜歡吃糖)、天生的齒質(如抗齲性低者容易蛀牙,但並不完全是因遺傳所造成)等有關係,且並無特定侵犯部位。

出現症狀:通常先由牙冠開始發病,若未能即時治療便會逐漸形成齲洞,最後使得牙冠完全破壞而消失。未經治療的齲洞是不會自行癒合的,甚至還可能引發牙髓炎或猛暴性齲齒(在短時間內滿口牙都蛀光光)。

治療方式:因其前兆爲產生輕微脫鈣等現象,只要有帶寶寶定期上牙科檢查的習慣,牙醫師便能即時做處理,如在牙齒表面塗氟,或是以含氟的溝隙封填劑等先做基本處理,以防進一步惡化;若已蛀蝕嚴重,就需要拔除並做根管治療。

父母注意事項:由於乳牙需要陪伴孩子至少11~12年左右的時間,且對顏面發育及日後恆牙的生長決定性影響,因此除了應養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之外,糖份含量高的零食也不宜攝取過多。此外,要強化牙齒最重要的成份就是 “氟” ,而幼兒專用牙膏中添加大量的氟,有助於強化幼兒的齒質,因此蘇醫師建議父母應讓小孩使用牙膏。但若是孩子不喜歡那種清涼味道而變得不喜歡刷牙,也不要勉強他使用,最重要的是至少需用清水刷過一遍,並用吃氟錠或是牙齒表面塗氟等其他方式如來補充牙齒所需的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