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還不會走路?弄清這幾個問題再急也不遲

本文已影響1.07W人 

我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有段時間老考倒數,我爸爲了寬慰我就說:一個班那麼多人,總得有人考倒數,你不考倒數,別人就得考倒數。

我頓時就覺得自己的倒數形象變得高大偉岸起來了呢。哈哈。

這雖是玩笑,但是我覺得這種心態放在孩子的大運動發展上來說,在適合不過了。

因爲不同於學習成績,大運動是孩子早晚都會掌握的一個技能,所有正常健康的孩子最後都能順利的學會坐、爬、走、跑、跳。早三個月晚兩個月,真的不用太揪心。

今天,彙總幾個有代表性的問題,看完這幾個問題,再着急也不遲。

寶寶還不會走路?弄清這幾個問題再急也不遲


Q:C媽,爲什麼我家孩子13個月了,一點學走路的跡象都沒有?

多大學會走路是正常的?

一般來說,9-15個月開始學走都算正常,注意是開始學,不是走穩了,這個跨度還是蠻大的。

如果寶寶一歲半還沒有邁出一步,媽媽們可以帶孩子去看看醫生。但即便如此,也不是說孩子就一定有問題,只是讓醫生排除一下身體上的因素。

Q:孩子一歲了,老是站不穩,看着她軟軟的,是因爲缺鈣麼?需不需要補點鈣?

又是補鈣這個千古話題。

C媽想說,只要每天保證足夠的奶量,保持補充維生素D,寶寶真的沒有那麼容易缺鈣。

多大奶量呢?1歲以下不少於600ml,1歲以後不少於400ml。

多大維生素D量呢?足月兒生後兩週起就可添加維生素D,每天補充400IU;早產兒、雙胞胎、低重兒出生即補充800IU/每天。

(關於VD的補充C媽單寫過一篇,感興趣的可以移步《原來寶寶一直缺的不是鈣,而是它!關於維生素D你應該知道的一切》媽媽們擔心的佝僂病、肋骨外翻、方顱其實都不是因爲缺鈣,而是因爲VD攝入量不足。

寶寶還不會走路?弄清這幾個問題再急也不遲 第2張

那孩子爲什麼看起來軟軟的站不穩?

身體的軟硬其實主要在於肌肉,骨骼都是一樣硬的,而肌肉就來自於平時的鍛鍊。

有的孩子好動,肌肉鍛鍊的就比較硬實,有的孩子好靜,所以看起來肌肉不足肥肉偏多。

這對走路早晚確實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隻是影響早與晚,而不是影響會不會。

CC屬於走路早的孩子,因爲她好動,小肌肉槓槓滴,CC有個小表妹,小她13天,人家就很好靜。雖然CC確實比人家早走了兩個月,但一點也不影響2歲之後的他們走的一樣快、跳的一樣高。

初期走得早,又不表示後期就走得快。

所以,還有什麼好急的?

Q:寶寶站得很穩了,就是不敢邁步,用學步車能加快寶寶學步速度麼?婆婆說小區另一個孩子用上學步車,沒幾天就學會了。

學步車,艾瑪,今天怎麼都是這種國民老大難問題。

現在沒有一個權威機構再建議用學步車了,學步車會阻礙寶寶協調能力、反應能力、抗挫能力。

而且如果長期使用不當,還有諸多危害,最有可能的就是造成羅圈腿。

寶寶還不會走路?弄清這幾個問題再急也不遲 第3張

那寶寶從站立到走穩到底需要多久呢?

一般開始學走路6個月後大部分寶寶已經能走得很好了。

從站得穩,到走得穩還是有一段路要走的,拔苗助長永遠是下下策,尊重生命內在的規律和秩序纔是上上策。

站都站起來了,離走起來還遠麼?

Q:寶寶摔過一次,就不肯再走了怎麼辦?

首先,媽媽們得知道,學習走路的過程,摔跤是難免的,甚至是再自然不過的。

在如何憐惜寶寶,我們也代替不了他成長。

孩子正是在一次次摔倒、再爬起的過程中,學會保持平衡、邁開腳步、控制速度的。

而我們要做的,並是不防止他們摔倒,而是避免他們受傷。

再寶寶的活動範圍內鋪上爬行墊,把茶几或是其他有棱角的用品移開,保證地面不要太滑等等。

當寶寶真正摔倒的時候,不要大驚小怪,表現誇張。

只有你不過分渲染,孩子纔會覺得摔倒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摔了、疼了、疼過就完了,沒什麼大不了。

反而是你驚天地泣鬼神的一聲“哎喲”,可能會嚇到寶寶。

要讓孩子哭是因爲疼,而不是因爲怕。

疼在身上,怕在心裏。

身體上的傷痛很快可以痊癒,但是心理上的陰影卻不那麼容易散去。

寶寶還不會走路?弄清這幾個問題再急也不遲 第4張

當孩子明明已經有了邁步的能力,卻因爲各種原因(比如被摔或被嚇)對學走路有陰影,那就不要強迫他,同時弱化學走路這個事件。

可以暗度陳倉的引誘,比如準備一些孩子喜歡的東西或食物,放在他三、兩步遠的位置。通過強調東西好玩或好吃引誘他,但不要提醒他走過去。

他如果肯邁步走過去,也不要誇他肯走路了,或是走的好。

弱化這個事件,等他發現了走路能帶來的好處,自然而然就走起來了。

Q:孩子走路內八、外八、踮腳尖....

放眼望去,爲啥熊孩子的形體和姿勢,沒一個正常的?

大多數寶寶在學步期都會出現各種奇葩姿勢。

奇葩就奇葩吧,還會突變,比如1歲以內還是o型腿,2歲之後又變X型腿了。

說多了都是眼淚,讓爲娘先哭會~

寶寶還不會走路?弄清這幾個問題再急也不遲 第5張

事實上,大部分寶寶的膝內翻(O型腿)、膝外翻(X型腿)和踮腳走路都只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隨着孩子的長大,這些“異常”都能慢慢消失。

一般2歲之後o型腿或踮腳尖走路的情況會消失,X型腿也會在孩子5-7歲得到改善,大部分孩子的腿會在他10歲的時候纔會變直。

但是,如果發現孩子彎曲惡化、更加嚴重、身高也比同齡人低很多,需要考慮就醫。

Q:初學走路,選擇什麼樣的學步鞋?軟底好還是硬地好?

之前的《關於寶寶光腳,你誤會了多少?後悔科普太晚了》裏就曾提到過,對於學步的孩子,沒什麼比光着腳丫更好了。

對於初學走路的寶寶:

光腳能讓腳趾更好地抓住地面,不僅不易滑倒,還有助於寶寶學習掌握平衡,讓他學得更快、走得更穩。

光腳可以讓腳部神經直接感受到來自地面的壓力,更好地感知地面高低變化。如果學步期穿鞋,這些感覺就會收到鞋的阻隔,寶寶就需要通過低頭看地面來判斷,時間久了就會低頭走路。

光腳時,小腳不用受到鞋子的束縛,腳形可以自然生成,光腳更能鍛鍊足底肌肉和韌帶,促進足弓的形成,有利於緩衝走跳時引起的震盪,預防寶寶扁平足和腳內翻、外翻等,這比穿任何所謂機能鞋都有用。

現在天氣轉涼,可以讓寶寶直接在爬行墊上光腳,也可以給寶寶穿上一雙防滑的襪子。

很多家長在寶寶學走路初期,就迫不及待的給孩子穿上學步鞋。可是大部分人都誤會了學步鞋,學步鞋並不能幫助學走路,只是保護寶寶的腳在外不受傷害。

寶寶還不會走路?弄清這幾個問題再急也不遲 第6張

正在學走路的寶寶,如果家裏太涼不想光腳,可以選擇軟底軟面兒的學步鞋,多軟呢?

把學步鞋放在地板上,隔着鞋墊去模地板,如果手指能夠感覺到地面就可以。這樣寶寶的腳趾才能夠抓地,才能順利感知地面,才能促進足底神經發育,才能站穩,才能穩定地學走步。

已經能走穩的寶寶,就可以選擇稍硬的兒童鞋了。底厚5-10MM比較合適,同時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對摺鞋子,彎曲的位置要在鞋底前掌三分之一處,保證鞋底的曲撓線,跟寶寶腳的區撓線相吻合,才能引導小朋友正確的行走。

捏捏前部包頭和後跟部位,都要有足夠的硬度,避免外傷,保護踝關節。

扭扭鞋身:正常的鞋子要有足夠穩定性,如果太容易變形,容易扭傷或養成不好的行走習慣。

鞋墊的前掌部位不能太軟,太軟會影響寶寶腳底神經感應。

C媽說

說了這麼多,不知道有沒有緩解一點點媽媽們的焦慮,

我覺得大運動發展不應該設平均線,而是應該設最低限。問題是孩子的發育確實差異非常大,即便某項水平真的跌破了平均線,通常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比如當年CC翻身就跌出最低線幾條街,我們除了做一切應該做的引導,真的就只能靜待花開了。

所以,淡定吧,媽媽們,真會走了,看管起來更鬧心,珍惜每一個現在吧。

別忘了分享給其他被學步期困擾的小夥伴哈。

本文參考:APP、鞋子選擇觀點出自兒童健康鞋研究中心技術負責人丘理:《一雙好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