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班是“班”嗎?

本文已影響1.31W人 

挖掘潛力還是扼殺興趣?這樣的選擇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家長不吝惜金錢,將孩子送進一個又一個興趣班。舞蹈、游泳、繪畫、音樂……以“興趣“爲名的各種“班“充斥着孩子的童年生活。

興趣班是“班”嗎?

是什麼扼殺了孩子天賦?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給出了答案:"上天賦予每個孩子不同的稟賦,使他們能夠成爲不同領域的有用之才。而這一點常常被父母忽視,反而成爲孩子們不快樂的源頭。即使是一個天才,也有可能被不快樂所扼殺。"

挖掘潛力還是扼殺興趣?這樣的選擇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家長不吝惜金錢,將孩子送進一個又一個興趣班。舞蹈、游泳、繪畫、音樂……以"興趣"爲名的各種"班"充斥着孩子的童年生活。

報班與不報班

上不上興趣班究竟取決於什麼?

兒童文學家保冬妮的新書《小孩兒,來啦》中,女兒澆澆充滿童趣的插圖有着別樣的風采。

保冬妮將女兒從一歲信手塗鴉到上初中之後的圖畫,細心收集起來。她告訴記者:"我的孩子非常喜歡畫畫,但是我們沒有參加過一個繪畫班。"

這一點非常令人不解,爲什麼不讓孩子進行專業繪畫學習?

原因在於,保冬妮心中有更加珍視的東西。"她的繪畫來自她的內心,這一點特別值得珍視。如果去興趣班,那麼她所接受的就是老師的思維方式。" 保冬妮繼續說,"我不願意花錢去買老師的想法,我願意讓她保留自己內心的想法。"

也許,孩子永遠無法擁有高超的繪畫技藝,但是她心中將永遠留下了一片"淨土"。

保冬妮並非反對給孩子報興趣班。"在澆澆五歲時,我也給她報過芭蕾班,因爲我覺得一個女孩子氣質和身材非常重要,也想讓她昂起頭充滿自信地面對生活。雖然她已經長時間不跳舞了,但是從小的芭蕾舞學習仍然對她今天的氣質和形象產生很大影響。"

"作爲父母你可以給孩子報興趣班,但應該是與孩子成長息息相關的選擇。" 保冬妮如是說。

家庭教育專家李一慢作爲兩個孩子的父親,他認爲孩子上小學前應該進入興趣班進行學習。"學齡前是孩子接受新鮮事物最好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習到一些符合孩子興趣的內容將使他終生受益。"

面對興趣培養與課業負擔衝突的"老話題",作爲家長,保冬妮和李一慢近乎一致地認爲,如果真的孩子興趣所在,興趣班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課外"班"。同時,李一慢提醒家長,不要爲升學加分需要,短視地去選擇興趣班,而是要幫助孩子找到可終生相伴的興趣。

發掘與扼殺

如何發現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

興趣是求知的引路人。

英國著名教育學家斯賓塞認爲,任何孩子都會對某些特定的對象表現出特別的興趣。一旦他們產生了興趣,父母教育的最好時機就出現了。

只是,在現實生活中孩子隨時容易被各種新鮮事物吸引,真正發現他們的興趣所在,並將其發展爲可以陪伴孩子終生的興趣並非易事。

在家庭教育研究專家李世正編著的《興趣決定孩子的能力》一書中,作者提出父母一定要爲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和發展興趣,父母要給孩子必要的引導和幫助。

李一慢建議家長從孩子豐富的興趣體驗中觀察他們的反應,並從中找到"答案"。"孩子經常對新鮮事物都興趣盎然,這時候就需要家長進一步觀察和理性分析。"

有時候,家長的適度"放縱"和"妥協",反而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一慢回憶說:"在兒子學習鋼琴後,女兒力求與他不同,並希望能夠學習古箏。我們當然希望兩個孩子都能學鋼琴,但是我們並沒有強行要求女兒,而是讓她去體驗彈古箏,幾次課下來她自己就下定決心要學習鋼琴了。"

事實上,發現興趣後,保護孩子的興趣更加不容易。

中國藝術教育研究中心藝術總監溫泉發現很多家長雖然都以孩子的興趣培養作爲出發點,但受到身邊家長的影響,漸漸也將考級壓力施加於自己孩子身上。成績與興趣本身並不矛盾,只是家長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方法。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太多原因消磨了他們興趣的積極性。興趣培養本身應該是孩子童年生活的一抹亮色,之所以會成爲很多孩子的"負擔",主要原因還是出自家長身上。李一慢分析,這些原因包括"不尊重孩子的興趣選擇,一味將自己的期望強加給孩子;攀比心態;過早或過度消費孩子的興趣"。

李世正則指出,家長要堅持適度的原則,不要讓孩子進行超負荷訓練,也不要力求完美。當父母爲孩子選興趣班的時候,首先應該清楚這是孩子的興趣使然,而不是功利的"班"、"課"。

放棄與堅持

什麼情況下應該支持孩子放棄?什麼情況下該鼓勵孩子堅持?

著名作家肖復興曾在一篇名爲《心靈棲息地》的文章中寫道:"我孩子小的時候,我常帶他去的地方是美術館。那時候,他很愛畫畫,許多個星期天,我們都是徜徉在美術館裏……如今,我的孩子已經長大了,他沒有學成繪畫,但美術並沒有離他而去,卻是銘刻進他的生活和生命裏。他曾不止一次對我說,他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堅持把畫學到底,要是學會了繪畫,那該有多好!我問過他‘你後悔嗎?’他搖搖頭,‘畢竟我是真誠地喜愛過繪畫。不見得所有喜愛繪畫的人都會畫畫,但美術培養了我的素質,讓我懂得了怎樣去欣賞美,珍惜美’。"

看看在我們身邊,確實有很多人在童年時代或者學生時代放棄了自己曾經的興趣,有的是因爲恐懼嚴厲的老師,有的是因爲討厭枯燥練習……

搖籃網首席運營官楊曉宸告訴記者:"在孩子決定要放棄前,家長應該仔細瞭解孩子想要放棄的原因,是遇到了困難,還是真的不喜歡。如果孩子實在沒有興趣,而家長出於社會需要而強迫孩子堅持,反而得不償失。"

李一慢的做法是"相信孩子的感受",開始和結束都由孩子決定。"兒子除了練習鋼琴外,他還在學校裏選擇小號課。但是小號和鋼琴完全不同,不是動手動腳就能演奏出美妙的音樂,而是用嘴巴吹的,特別費勁。有段時間他小號學習遇到了瓶頸,他也會說出泄氣的話。但一段時間後兒子表示仍然要堅持學小號,這對我們來說是額外收穫。"

除了開放的心態,家長也需一些額外的方法鼓勵孩子學會堅持。在搖籃網關於興趣班所做的調查中,爲了幫助孩子堅持,家長採取的方式中,講道理、陪讀、物質獎勵分別佔53.85%、37.06%和9.09%。

李一慢介紹:"孩子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勢必會使他全身心投入,帶來美好的情感體驗。比如,兒子對太空的興趣,使他積累了很多這方面的知識,他在分享知識的過程中,得到了大家的讚賞。這會進一步刺激他強化對這方面知識的深入學習,也讓他產生了成就感。"

"父母要對孩子的興趣有興趣,這同樣可以感染孩子。"李一慢解釋說,"我自己本身對太空等內容感興趣,發現兒子對此感興趣後,我非常高興,跟他互動時也特別有勁,共同的讀書學習是最好的親子活動。"

適當的獎勵也可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李一慢也指出:"很多親子互動的體驗都可以當作獎勵,比如讚賞的擁抱、親吻,一起讀書、遊公園或參觀博物館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